如何上好数学概念课

如何上好数学概念课

ID:36292466

大小:61.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5-08

如何上好数学概念课_第1页
如何上好数学概念课_第2页
如何上好数学概念课_第3页
如何上好数学概念课_第4页
如何上好数学概念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上好数学概念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上好数学概念课摘要:数学概念一般都比较抽象,这与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构成了一大矛盾。传统的概念教学在方式上以“告诉”为主让学生“接受”新概念,置学生于被动地位,使思维呈依赖性。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数学概念理解的不透彻,没有一定的数学理论支撑,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当然比较茫然,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不容忽视。  关键词:数学概念;概念课;等量关系;教学过程  从事数学教学的老师在教学中,常常发现孩子们在填空、判断、选择上非常容易丢分,老师和学生总结起来常说是因为学生马虎,不仔细读题等等原因,其实归结起来除了是学习习

2、惯不够好之外,更重要的是数学概念理解得不透彻,没有一定的数学理论支撑,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当然比较茫然,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不容忽视。  数学概念一般都比较抽象,这与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构成了一大矛盾。传统的概念教学在方式上以“告诉”为主让学生“接受”新概念,置学生于被动地位,使思维呈依赖性。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知识、思维和方法必须经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讲解去获得。”根据这一理念,结合自己教学“方程的意义”一课的实践,谈谈我对概念课的理解: 

3、 一、关注由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发挥具体实例对抽象概括的支撑作用  方程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是一节全新的概念课,其重点是理解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关键抓住两个要素,一是等式,二是含有未知数。基于此教学要从等式引入,我设计了运用天平平衡的原理列式,然后将这些式子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我的预设是这样的:学生可以按是否是等式分类,还可能按有无未知数分类。学生在分类中就理解了有未知数的式子和等式这一概念的含义。又因为方程是等式,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给等式进行二次分类,学生很容易就会把等式分成两类,即含有未

4、知数的等式和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指着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说:“像这样的式子就是方程。”然后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方程?在一步步的自我实践与探索中,学生最终总结并理解了方程的意义,经历了从具体―抽象―应用的认知过程。  二、让学生透彻理解概念的本质,且要避虚求实  我们都知道学生在做判断或选择题中丢分现象较多。究其原因大部分是对概念掌握得不透彻,在掌握概念的过程中还存在“虚”和“浮”的现象。所谓“虚”指的是不实实在在地理解,“浮”即浮于表面认识,不能自觉深入去探讨其本质因素。没有真正找出知识的支撑点,不能从直观具体层面――举出正例或

5、反例。因此,本课中为了让学生明晰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我通过让学生自己比较辨别其他等式是不是方程,使学生明确方程首先是等式,这样在辨析: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也一定是方程这句话对错时,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再通过集体探究得出一个大家一直认同的关系图,这样不但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激活状态,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区分等式与方程的同时,提升思维能力。  三、联系生活,应用概念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势必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这不仅

6、巩固了所学概念,还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方程的理解任意写几个方程,不仅为了检验学生对方程概念的理解,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思考空间。学生不仅展示了学习的结果,感知了方程的多样性,同时在对自己所列方程的一一判断中,加深了对方程意义本质的理解。判断题的设置,让抽象的方程定义融入一种生动的思辨情境中,使学生在对“被墨迹掩盖了的式子是不是方程”的合理解释中,形成对方程外部特征的深刻印象。分析、评判每一个方程的合理性,不但使学生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而且也为学生在后面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7、做了铺垫。并利用模拟天平设置一种“可以写成方程”的情景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对方程的特征认识有一种意识上的飞跃。创设一系列的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写出方程,这是多数数学教师都会采用的巩固理解概念的手段。方程用数学符号抽象地表达了等量关系,而本课中,我并没有强调让学生说说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因为在后面的教学中还要继续教学。只要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准确列出方程,并能感受方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就可以了,这就使得学生对方程的认识从表面深入到本质。  四、方程的意义不在于方程概念本身,而在于方程的思想――用已知量的观点处理未知量,寻找等量关系,

8、构造一种模型  教师力求让学生在同一种数学情境中寻找不同的等量关系,用相同的方程解释不同的数学情境,理解方程左右两边所表示的量的具体含义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在一种思辨的状态中体验到方程是表达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就是寻找等量关系,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教学“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