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978396
大小:3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29
《教案《热起来了》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热起来了》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 一、教材分析 教材从两只手互相搓一搓会热这一生活经验切入,目的是引发还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这一问题。 教材选择“加穿衣服让我们感觉热起来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可能有少数学生会认为衣服可以给我们增加热量,即衣服能生热,但更多的学生会认为衣服本身是不会产生热量的,它所能起到的是保温的作用,即可以阻止身体的热量散发出去,又阻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 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怎样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教材的第二部分让学生经历一个思维论证及实验论证的过程,这是本课的重
2、点活动。教师通过“衣服本身到底能不能发热?你是怎样想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推理,学生在假设衣服能生热是正确的前提下,推理出与事实不相符合的结果,从而证明衣服是不会生热的。光进行思维论证还不够,教材还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在众多的方案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方案进行评价。当然,在实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同的小组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验验证后,学生又会产生许多问题,让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这样一个相对完整的探究过程。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吃食物提供的能量、太阳的光照、运动等方法都可以使
3、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2)外界给人体带来热量能使人体热起来,但人体感觉到热并不都是外界给人体带来了热量。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讨论使人体热起来的方法以及分析原因的过程。 (2)通过讨论、验证加穿衣服是否能给我们增加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设计——实验验证”这样一个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质疑、思辨、验证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讨论、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 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4、。 (三)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用:温度计、毛衣、空罐子等。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 2.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 3.师生共同搓手,体验手变热的过程,并说感受。(板书课题:热起来了) 4.思考: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 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方法及原因 (一)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方法 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2.讨论交流。 (板书时分四类板书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4、?) (二)分析使我们身
5、体热的原因 1.刚才我们讨论了很多使我们热起来的方法,那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 2.讨论汇报 3.我们多穿衣服身体为什么会热起来? ①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②你能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说明自己的想法吗? ③我们怎样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这个问题? (三)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 方案一:如果有学生认为衣服能产生热,则进行衣服能否产生热实验。 1、设计 2、交流 方案二:如果学生一致认为衣服有保温作用,则进行衣服包热水罐对比保温作用实验。 1、设计 2、交流 (四)学生分组验证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交流。 (五)知识梳理:通过今
6、天自己的亲自研究,你现在能较全面地解释:多穿衣服会使我们身体热来的原因了吗? (六)拓展探究认识 其实保温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得十分广泛,科学就在生活中,让我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课后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调查:调查保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并说明人们是如何应用这一知识的。 三、试教体会 《热起来了》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开篇课,这一课让学生从关注身边的热源开始,了解人类获得热能的一般途径,了解一些影响热的产生因素。其中通过“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的研究,让学生对热源和热传递有一个初步的感知。这一课内容分为两个部分: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本课
7、主要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确衣服是不能够自己产生热的。我认为这一知识点比较简单。主要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有体会。 教材上把衣服能给我们带来热吗?做为一个问题提出并进行实验探究。但是在课堂上,学生早就明白衣服不能给我们带来热。于是这样的课上起来没费多少时间就结束了。所以课堂上时间相当宽松。通过第一次试教,使我明白了上这一类内容简单的课所要做的是如何使内容深化,让学生学到一些学生不知或不很清楚的知识,这样学生就有东西可以学了,而不会在已知的问题上做过多的纠缠。 经过几次试教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个成功之处。 1、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 我从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