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ID:35945900

大小:20.96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4-26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_第1页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_第2页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_第3页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_第4页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摘要:协同创新是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在高职教育协同创新体系中,协同育人是其中的核心概念。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协同创新模式为例,介绍该校在办学体制机制、人才培养载体、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校企双主体;协同创新;协同育人  一、协同创新理论及相关背景  (一)协同创新的相关理论  1.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是协同学理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扩散和应用,是将不同的创新要素建构成为一个动态运行的生存

2、系统,各个要素之间建立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最终产生创新领域的协同效应。一般意义上的协同创新是指,在政府、学校、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机构、消费者之间所建立的以人才培养和使用、科技研发和知识增值为目标的资源整合模式。  2.协同育人文档实用标准文案  协同育人是协同创新概念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在政府主导作用下,学校、企业、行业、中介机构、科研机构之间的协同创新有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是人才培养和使用,二是科技研发和知识增值,这两个方面的目的紧密联系,不能割裂,如果割裂开来,系统各要素就难以有效互动并产生协同效应。对于高校来说,人才培养必须是开放性的,这

3、就必然涉及到与相关资源构建人才培养共同体的问题。如果高校把育人局限于校园内的教育教学活动,就不可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协同创新是协同育人的基础概念,涵盖了协同育人;协同育人是学校作为系统整合的主动方,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目的的协同创新模式。协同育人与协同创新的本质追求一致,都是通过追求协同体的整体最优化来实现各个协同要素的最优发展。  (二)协同创新的相关背景文档实用标准文案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提出“我国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要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首次在我国提出高等教育协同创

4、新的理念。2012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明确指出通过大力推进协同创新,鼓励高等学校同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积极联合国内外创新力量,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与新机制,形成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文化氛围。自此,高校协同创新、校企协同创新等得以全面展开。  高职校企协同育人是协同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校企协同育人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与理论的指导下,高职院校与企业资源、社会教育力量主动协调、积极合作、形成合力,以实

5、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高职校企协同育人不同于一般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更高层次、更深层次的办学模式,是校企合作办学的升华。  二、“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的内涵与实质  为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保持发展后劲,广东省实施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就决定了需要大量能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文档实用标准文案  近年来,广东高职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由于高职院校特别是公办院校的单一主体、单一资源运作,单一主体的理念与意志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而普遍导致陷入专业课程设置、教材内容

6、选择与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脱节,办学资金短缺与人才培养的高成本要求相悖,人才质量的自我欣赏与社会评价形成反差等一系列难以克服的困境。  为走出困境,不少高职院校借鉴德国“双元制”以及新加坡“教学工厂”经验,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办学体制未能取得有效的创新突破,校企合作无法深度融合,行业企业的资源特别是业师(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未能深度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企业无论在功能作用上还是法律地位上,都未能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高职院校仍未能突破“单一主体”的传统培养模式,培养出来

7、的技术技能人才仍无法很好适应现代产业的要求。鉴于此,学院院长刘惠坚教授于2008年4月,在全国率先提出让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共同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力量的“校企双主体”办学理念并进行实践。  (一)内涵文档实用标准文案  “校企双主体”是校企协同育人的具体模式之一,在内涵上主要包括四层意思:一是“双主体”中的企业主体,是指企业随着办学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在办学和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逐渐从功能作用主体走向法律地位主体;二是办学的最终落脚点是人才培养,因此,“校企双主体”办学在这里最重要的含义和本质要求,就是要构建一种融合双方优势资源的“校企双主体

8、”人才培养新模式,即建立一种由两个培养主体(学校与行业企业)、两支培养队伍(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两个培养阵地(学校与企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