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763466
大小:618.6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4-17
《福建省霞浦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数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文(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霞浦一中201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文科数学试卷一、单选题1.若集合,且,则集合可能是()A.B.C.D.【答案】A【解析】集合,且,故,故答案中满足要求,故选A.2.i是虚数单位,则复数的虚部是()A.1B.﹣1C.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复数的分子与分母同乘分母的共轭复数,化简为a+bi的形式,即可推出结果.解:===,所以复数的虚部为:.故选C.考点:复数的基本概念;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3.平面向量与的夹角为,则()A.B.C.D.【答案】C【解析】由已知,,故选C.4.若点为圆
2、的弦的中点,则弦所在直线方程为()A.B.C.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的圆心坐标为所求直线的斜率直线方程为,故选C.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5.如果两个平面内分别有一条直线,且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一定是()A.平行B.相交C.平行或相交D.垂直相交【答案】C【解析】在两个平面内分别有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当两个平面相交时,在这两个平面内存在直线,使得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当两个平面平行时,在这两个平面内存在直线,使得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故这两个平面有可能相
3、交或平行,所以这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或平行,故选C.6.下列函数在其定义域上既是奇函数又是减函数的是()A.B.C.D.【答案】A【解析】中是奇函数且在上是减函数;中,是偶函数,中在分别是减函数,但在定义域上不是减函数,中非奇非偶,故选A.7.在等差数列中,,则()A.B.C.D.【答案】C【解析】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则,即,也即,所以,到直线,所以,应选答案C。8.已知实数满足约束条件,且的最小值为,则的值为()A.B.C.D.【答案】D【解析】画出约束条件表示的可行域,如图,表示点与
4、可行域内动点连线的斜率,由图可知两点连线斜率最小,由可得,,即的值为,故选D.9.如图,均垂直于平面和平面,,则多面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A.B.C.D.【答案】C【解析】由题意,多面体为棱长为的正方体,切去两个角,多面体的外接球的直径为,半径为多面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故选C.10.如图为体积是3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正视图的值是()A.2B.C.D.3【答案】D【解析】几何体是一个四棱锥,如图,∴,故选D.11.曲线上的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是()A.B.2C.D.1【答案】A【解析】设与平行的
5、直线与相切,则切线斜率k=1,∵∴,由,得当时,即切点坐标为P(1,0),则点(1,0)到直线的距离就是线上的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点(1,0)到直线的距离为:,∴曲线上的点到直线l:的距离的最小值为.故选:A.12.已知椭圆的左焦点为,右焦点为.若椭圆上存在一点,且以椭圆的短轴为直径的圆与线段相切于线段的中点,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A.B.C.D.【答案】D【解析】如图,设以椭圆的短轴为直径的圆与线段相切于点,连接分别是的中点,,且,,根据椭圆的定义,,,两边平方得:,代入并化简得,,,即椭圆
6、的离心率为,故选D.【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定义及离心率,属于难题.离心率的求解在圆锥曲线的考查中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一般求离心率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直接求出,从而求出;②找出之间的关系,构造的齐次式求出离心率;③采用离心率的定义以及圆锥曲线的定义来求解;④根据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求解.二、填空题13.将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再向下平移个单位所得图象对应函数的解析式是__________.【答案】【解析】解:结合三角函数的平移变换公式可知,函数平移之后的解析式为:.14.已知函数,且有g
7、(a)g(b)=2,若a>0且b>0且,则ab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答案】【解析】由得,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所以的最大值为点睛: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特别注意“拆、拼、凑”等技巧,使其满足基本不等式中“正”(即条件要求中字母为正数)、“定”(不等式的另一边必须为定值)、“等”(等号取得的条件)的条件才能应用,否则会出现错误.15.若向量、、两两所成的角相等,且、、,则__________.【答案】或【解析】因为向量、、两两所成的角相等,所以向量、、两两所成的角为或0因此或16.
8、函数的图象与函数的图象的公共点个数是______个.【答案】2【解析】试题分析:将的图像与的图像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即可,则由图像可知这两个图像有2个交点.考点:1.分段函数的图像;2.数形结合思想.三、解答题17.已知是等差数列,满足,,数列满足,,且是等比数列.(1)求数列和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的前项和.【答案】(1),;(2)【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先求得公差和公比,即得到结论;(2)利用分组求和法,由等差数列及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即可求得数列前n项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