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675225
大小:8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10
《湖北省武汉市三角路中学高中语文论文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北省武汉市三角路中学高中语文论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的要求,设计了必修和选修两种课型,在实际操作中,教学一线的老师碰到了很多问题,也有对选修本的质疑。通过对选修不同系列的作用,相同题材的集中,相同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等方面的分析,认为选修可以调和传统和文化对年轻人的影响,开阔眼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空间,选修很有其必要性。关键词:调和;个性;自由;兴趣;必要性新课改实行几年了,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构建高中语文新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这是必修和选修两种课型设
2、计的理论基础。同时,这三者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不能因为要体现“时代性”便放弃“基础性”,也不能因为要照顾学生的“选择性”便放弃“基础性”和“时代性”。所以,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正如当代加拿大教学论和课程论专家马克斯·范梅南所说:“教育者需要具备调和传统和文化对年轻人的影响的能力。”对待任何教育上的问题,我们都要具备这种“调和”的能力,选修课就是这一目的和能力培养的基石。所以,我认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选修课很有其存在的价值,有其必要性。目前我国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包括两个部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
3、,必修课要做到“公平发展”。让一切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了解最基本的知识,掌握最基本的技能,拥有最基本的是非观念,所以要对一切人施以实质上是公平的教育,这是必修课程的直接价值支撑。但也存在一个问题,那些有较好的家庭教育,较为广博的知识面,较敏锐的反应能力,较强个性的孩子该怎么办呢?自然会有吃不饱的现象。同时,即使是对于所有的人,我也认为扩大知识面和眼光有莫大的好处,选修课就给了大家这样一个优秀的平台。它进一步丰富了课程内容,提高了语文课程的文化、科技、哲学含量,开阔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适合不同发展倾向和个性特点的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让学生有
4、选择性地学习,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空间。同时选修课是在必修课学扎实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补充和延伸。学生既容易理解,又有着手之处,不会太过于突兀难以理解。希望学生以必修课的课文为例子,进行举一反三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素养,发展个性,并从语言的综合范例中学习语言,培养驾驭语文的能力。以我们选修本为例进行比较分析: 一、不同系列的不同作用。选修分为几个系列,每一个系列,都是一个大类别的作品集,学生对某一个大类别文章的集中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适合学生的发展。 选修的每一个系列,都是不同于其他系列的个体,不同的学生会选择不同的系列,不同
5、的系列适合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是不同的个体,选修更能够发展学生的个性,更适合教师展示自己的才华,把自己的长处交给学生,把学生的兴趣给予老师,两者相辅相成,可以为学生的将来和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二、相同题材的集中学习选修教材把相同题材的作品汇聚到一处,学生在学习相同题材的作品时,能够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深刻的把握这一题材的内容。例如,选修本中,杜甫的《登岳阳楼》,与一同选入的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进行对比,景物都阔大雄浑,但情感却不一样,一个孤独苦闷,心系天下;一个豪放旷达,仙人之袖。我们可以很容易就体会出杜甫与李白两个杰出诗人的不同诗风,体会两
6、个诗人对“岳阳楼”的不同情感。另外,学生还可以与初中教材中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进行对比,体会杜甫、李白、范仲淹的不同内心情感。集中对统一题材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这一题材的作品的理解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有利于学生思维与个性的发展。三、一位作者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选修在选取教材时,可谓匠心独运,选取的文章诗词总与必修有或多或少的联系,让学生既有印象又觉得新鲜,既容易入手,又有陌生感,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像听故事一样就了解了作品以及作者。例如,选修模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有关李清照的《一剪梅》,而在必修4中则是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
7、寻觅觅),学生在学习时,可以集中学习李清照在不同时期、不同心情下对人生的吟咏,体会李清照“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的人生际遇,不同情感。再有,选修中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其二)》,与必修2中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与必修5中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这其中有明显的不同,《归园田居》系列多表达的是对官场的厌倦,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或是描写田园生活的美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安逸。而《杂诗十二首(其二)》的“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则明显的表达出内心的不平之气,原来,作者并不是不愿“达则兼济天下”,而是世道不好,没办法才“独善其身”的。这几首诗一
8、对比就会很容易的了解陶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