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608598
大小:137.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3-31
《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ww.ks5u.com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孙子看到爷爷在读《道德经》,就问:“这是做什么?”爷爷没回答,却让他拿竹篮去提水。他每次都空篮而归。面对孙子的不解,爷爷问:“你看看篮子有什么变化吗?”“水没提来,但篮子被洗干净了。”爷爷说:“是的,我读《道德经》就是用它来洗自己的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A.哲学玄妙深奥、超脱世俗B.哲学启迪智慧、指导生活C.哲学源于心灵、浸润人心D.哲学思辨明理、科学之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生活处处
2、有哲学。“是的,我读《道德经》就是用它来洗自己的心。”这表明哲学是使人知识、使人聪明学问,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B正确且符合题意;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A说法错误;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C错误;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是科学之学,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2.《淮南子·人间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的三位弟子在某方面都比孔子强,但用颜回之“仁”、子贡之“辩”、子路之“勇”换孔子之“道”,孔子并不愿意。这里所说的“道”,指的是A.对自然万物的迷惑和惊讶B.认识改造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方法C.
3、对世界必然性的正确认识D.关于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科学回答【答案】B【解析】-19-用颜回之“仁”、子贡之“辩”、子路之“勇”换孔子之“道”,孔子并不愿意,这里所说的“道”指的是认识、改造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方法,B说法符合题意。A中的迷惑和惊讶,C中必然性的正确认识,D中科学回答,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考点定位】方法论的含义。【名师点睛】本题以孔子的“道”为背景,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选法,孔子的三位弟子在某方面都比孔子强,但用他们的“仁”、“辩”、“勇”换孔子之“道”,孔子并不愿意,因为孔子的“
4、道”是认识、改造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方法,而他的三位弟子都是在某一方面的;排除法,对于说法不对或不符合题意的选项,逐一排除。3.近年来,各地竞相建造地区或世界“第一高楼”。有人认为,“第一高楼”是城市的地标建筑,可以改善城市形象,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也有人认为,脱离本地实际热衷于盖“第一高楼”,暴露了追求“政绩工程”的思维陋习,是地方经济的隐患。从哲学角度看,材料说明A.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并指导人们的行动D.对同一确定对象,可以存在不同的正确
5、认识【答案】C【解析】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A项表述错误;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不一定是正确的,B项表述错误;由于世界观不同,人们采用不同的做法不同,这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并指导人们的行动,C项表述正确且符合材料主旨;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于统一确定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D项表述错误。【考点定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名师点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
6、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是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4.有研究表明,“暗物质”和“暗能量”约占宇宙物质总质量的96%。科学家预计,如果我们对暗物质和暗能量有了突破性的认识,人类的宇宙观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人们对时间、空间和物质等的看法也将和过去有所不同。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19-B.哲学可以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
7、导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对暗物质和暗能量的认识属于具体科学,人类宇宙观、对时间、空间和物质的看法属于哲学研究的范围。材料强调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目主旨。答案为A。【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世界,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某一特定领域,揭示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特殊规律;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
8、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5.“聪明的唯心论比愚蠢的唯物论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论。聪明的唯心论即辩证的,愚蠢的唯物论即绝对的,不发展的”。(《列宁全集》第38卷)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有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从属于辩证法和形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