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上海市静安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中学]上海市静安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ID:35476398

大小:70.8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25

[中学]上海市静安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中学]上海市静安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中学]上海市静安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中学]上海市静安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中学]上海市静安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上海市静安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静安区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质量检测2014.01语文学科试卷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一律不得分。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错位,不要遗漏。3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书与画的关系启功①书与画的关系问题。这是一个大马蜂窝,不可随便乱捅。因为稍稍一•捅,即会引起无穷的争论。但乂不能避而不谈,只好说说纯粹属于我个人的私见,并不想“执路人以强同”。②我个人认为,'‘书画同源”这个

2、成语最容易为"书画相关论”者所引用,O③我认为写出的好字,是一个个富有弹力、血脉灵活、寓变化于规范中的图案,一行一篇又是成倍数、方数增加的复杂图案。写字的T具是毛笔,与作画的工具相同,在某些点划效杲上有其共同之处。最明显的例如元代柯九思、吴镇,明清之间的龚贤、渐江等等,他们画的竹叶、树枝、山石轮廓和皴法,都几乎完全与字迹的笔划调了相同,但这不等于书画木身的相同。④书与画,以艺术品种说,虽然殊途,但从审美欣赏的角度看,却有共同Z处。一幅画供人欣赏,一幅字也无二致。我曾误认文化修养不深的人、不擅长写字的人必然只爱画不爱字,结果并不然。一幅好字吸引人

3、,往往并不少于一幅好画。廿法直到今天还在受国人爱好,必冇它的特殊因索。而且越来越多地受到并不使用这种文字的兄弟国家民族的艺术家们注意。为什么?这是个值得探索的问题。⑤我认为如果能找到书法艺术所以能起如此作用,能有如此影响的原因,把这个“因”和画类同样的“因”相比才能得出它们的真正关系。这种“因”是两者关系的内核,它深于、广于工具、点划、形彖、风格等等外露的因素。所以我想与其说“书画同源”,不如说“卩画同核”,似乎更能概括它们的关系。①有人说,这个“核”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它包括哪些内容?甚至应该探讨一下它是如何形成的。现在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索。一

4、、民族的习惯和工具:许多人长久共同生活在一块土地上,由于种种条件,使他们使用共同的工具;二、共同的好恶:无论是先天生理的或后天习染的,在交通不便时,久而蕴成共同心理、情调以至共同的好恶,进而成为共同的道德标准、教育内容;三、共同表现方法:用某种语辞表达某些事物、情感,成为共同语言。用共同办法來表现某些形彖,成为共同的艺术手法;四、共同的传统:以上各种习惯,曰久成为共同的各方而的传统;五、以上这一切,合成了一种“信号”,它足以使人看到甲联想乙,如“对竹思鹤”,同时它乂能支配生活和彩响艺术创作。合乎这个信号的即被认为谐调,否则即被认为不谐调。②所以

5、我以为如果问诗书画的共同“内核”是什么,是否可以说即是这种多方而的共同习惯所合成的“信号”。一切好恶的标准,表现的手法,敏感而易融的联想,相对稳定其至寓有排他性的传统,在木民族以外的人,可能原来无此感觉。但这些“信号”是经久提炼而成的,它的感染力也绝不永久限于本土,它也会感染別人,或打別的信号相结合,而成新的文化艺术品种。③当这个信号与另一民族的信号相遇而冇所比较时,又会发现彼此的不足或多余。所谓不足、多余的范围,从广大到细微,从抽象到具体,并非片言可尽。姑从缩小范围的诗画题材和内容來看,如把某些诗歌屮常川的词汇、所反映的牛活,加以统计,它的雷

6、同重复的程度,会使人吃惊冥至发笑。某些时代某些诗人、画家总有爱咏、爱画的某些事物,又常爱那样去咏、那样去画。彼此彫响,互相补充,也常出现新的风格流派。④这种彼此影响,互成增减的结呆,当然各自有所变化,但在变化中乂必然都带有其固有的传统特征。那些特征,也可算作“信号”中的组成部份。它往往顽强地表现着,即使接受了乙方条件的甲方,还常能便人看出它是甲而不是乙。⑤再总括來说,前文所谓的“核”,也就是一个民族文化艺术上的一种"信号”。(选口《启功全集》第三卷《论诗书画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刀版,略有改动)1.解释第①段加点词“马蜂窝”在

7、文中的意思。(2分)2.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⑤段“书呦同源”的含义。(3分)1.第⑥段说“信号”能“由甲联想乙”,如“对竹思鹤”,下列与此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A.望梅止渴B.饮水思源C.见鞍思马D.见花思蝶2.概括上文内容要点,填入第⑩段空缺。(2分)3.依据全文内容,填入第②段横线处的句子,语意连贯排列正确的一项是(▲)©分)①按神话说,人类同出于亚当、夏娃,源相同了。②可见“当流说流”是现实的态度。③因此,源不等于流,也无法代替流。④但同“源”之后,当前的“流”还同不同呢?⑤为什么后世还有国与国的争端,为什么还有种族的差别,为什么还要

8、语言的翻译呢?A.①⑤②③④B.④①⑤②③C.①⑤③②④D.④①③②⑤4.分析本文的结构思路。(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1分)麻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