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352810
大小:61.1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23
《有机食品上犹绿茶加工技术规程(编制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有机食品上犹绿茶加工技术规程》DB36/TXXX—XXXX江西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项目任务来源《有机食品上犹绿茶加工技术规程》地方标准修订项目系经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赣质技监标字[2017]4号文批准,列入2017年茶叶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二、标准完成单位及主要起草人本标准归口单位为江西省农业厅,负责起草单位为上犹县茶果局、上犹县茶叶技术推广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刘均华、刘知远、史达庆、朱同有、何利平、方勇海、吉登华、王雪峰。三、标准修订文稿形成过程及修订计划起草单位高度重视此次制修订工作,自项
2、目正式立项起,成立了“有机食品上犹绿茶加工技术规程”地方标准修订小组。通过统计分析《有机食品上犹绿茶加工技术规程》(DB36/T633-2011)在生产实践中的推广应用,对实施标准化生产的茶叶基地,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数据资料,并在总结多年对茶叶生产加工的实践基础上,全面开展了《有机食品上犹绿茶加工技术规程》(DB36/T633-2011)的修订工作。起草小组形成标准修订初稿后,按要求发送至茶叶生产厂家、茶叶种植大户,广泛征求意见,并认真分析研究,及时采纳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对标准修订初稿进行修改形成了
3、《有机食品上犹绿茶加工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本标准于2011年11月发布实施后,为进一步优化完善、与时俱进,我们及时向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江西省婺源茶校等有关单位的专家及上犹县五指峰忠誉有机茶有限公司、五指峰高峰茶场等生产应用单位征求意见,根据专家及生产应用单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于2017年6月份形成送审稿。1.2016年1月-2016年12月标准修订初稿形成阶段进行技术参数的收集汇总及析整理,开展标准的修订,形成修订后《有机食品上犹绿茶加工技术规程》(征求意见
4、稿)。2.2017年1月-2017年6月征求意见阶段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发函向省、设区(市)相关院校、科研院所有关专家和各生产应用单位发放标准修订征求意见稿。3.2017年7月送审阶段标准送审。Ui标准修订的背景和意义(一)标准修订的背景及技术基础茶叶是山茶科,灌木或小乔木,幼枝无毛、叶草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幼叶经加工可做成各种形状可饮用的茶叶干品,该产品具益思、明目、止渴、利尿、消食、防暑等益处,茶叶含有多种益于人体健康的成分,常喝还有防辐射、防蛀牙、抗癌、抗病毒等效益。2004年,上犹县向国
5、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申报了上犹县梅岭有机茶标准化示范项目。2005年,经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赣质技监标发[2005]5号文件《关于下达第五批国家级和第三批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的通知》批准,梅岭有机茶被列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2008年,该项目通过验收。同年,上犹县在梅岭茶场的规范性管理文件一《质量安全管理手册》的基础上,制定了《有机食品上犹绿茶加工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经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有机食品上犹绿茶加工技术规程》地方标准于2011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自《有机食品上犹绿
6、茶加工技术规程》标准发布实施以来,在经济效益方面,茶企和茶农可减少加工成本12%左右。全县实行了统一标准,形成了批量销售,降低了销售成本,提高了效益,全县茶叶产品单价提高7个百分点以上。在社会效益方面:由于统一了鲜叶、加工和干茶的标准,全县的茶叶形成了批量,有效促进了销量,进而扩大了上犹绿茶的知名度,促进了全县的茶叶产业发展。(二)编制标准的意义长期以来,上犹县在茶叶鲜叶、加工等方面没有一个本地标准,茶企及茶农完全参照外地标准进行鲜叶采摘和加工,全县的鲜叶标准不规范,加工干茶标准上不统一,严重制约了
7、上犹茶叶向规模化发展。鉴于此情况,该县以上犹县梅岭茶场的规范性管理文件《质量安全管理手册》为基础,总结上犹原有茶叶种植管理技术、鲜叶采运、干毛茶加工工艺及贮藏运输,参照国家标准和农业部标准,在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数据的采集、修改,不断进行完善,最终形成了《有机食品上犹绿茶加工技术规程》地方标准。该标准推广实滋后,逐步提升了上犹绿茶整体加工水平和产品质量,使上犹绿茶从鲜叶自加工到贮藏,再到运输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五、标准修订原则本标准的修订,在已颁布的《有机食品上犹绿茶加工技术规程》(DB36/T
8、633-2011)省级地方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茶叶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的实践,参照国内有关研究资料和科研成果,广泛征求有关专家,生产应用单位意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规定,结合科学性、规范性等原则制定本标准。1.科学性:在标准编制中充分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制订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指标与技术措施。2.可靠性:坚持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大量科研试验数据和丰富的实践证明数据编制标准,坚持各项指标与措施来源于试验数据的分析与测算。3.可操作性:力求标准的条款表述明确无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