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258782
大小:13.32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3-22
《《小蝌蚪找妈妈》优质说课稿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蝌蚪找妈妈》优质说课稿一.说教材《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34课,它以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文章之所以被安排在第八单元里,因为它体现了“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让我们去探索,去发现”的教学理念。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低年级更应该重视朗
2、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二、说目标设计意图:根据新课标大纲的要求,又结合文本的实际,我对本课制定以下重难点:1、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小组交流,结合平常的识字方法,会认本课二类生字,会写“有、在、什、么”等六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蝌蚪和青蛙的特点。3、抓主线“找”,在找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变化。同时告诉学生遇事要主动探究,学会礼貌待人。4、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及分角色朗读,让小朋友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三、重难点设计意图
3、: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文本的实际,我对本课制定以下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八个字,会写两个字,有感情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告诉学生遇事主动探究。四、说教法:设计意图: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完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情景再现策略。课堂上通过课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领学生进入故事意境。2.合作学习策略。学生合作表演课文中具体情节和分角色朗读达到深层体验。五、结合学情说学法。新课标要求对低年级段的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本课有利于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和想象力。所以我把
4、本课的学习方法突出为“看.读.品.演”。看,就是图文对照,初步感受课文。读,是通过朗读,体验情感。品,是品词析句,积累运用。演,是创设情景进入角色。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我充分发挥了教材的示范作用,构建了“导拨读训式”教学模式,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相结合的方法,侧重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的能力。【知识链接】设计意图:通过知识链接,让学生对青蛙进一步产生了解。★青蛙是杂食性动物,青蛙捕食大量田间害虫,是
5、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它不单单是害虫的天敌,丰收的卫士,那熟悉而又悦耳的蛙鸣,其实就如同是大自然永远弹奏不完的美妙音乐,是一首恬静而又和谐的田野之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有蛙的叫声农民就有播种的希望,有蛙声就有收获的喜悦和欢乐!★青蛙的本领1、捉虫能手。2、歌唱家。3、运动健将4、伪装高手六、教学过程: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难点和课堂改革的要求,我制定了一下几个环节:【自主学习】一、看拼音,写词语。设计意图:因为小学一年级最重视字词的教学,所以在上第二课时前先对一类字进行巩固、联系。Shénme
6、tiáojiànlāmiànbiàndòng()()()()二、我是记忆小能手。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有了回顾。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的脑袋,()的身子,甩着()的尾巴,()的游来游去。三、我是一本小字典。(给汉字注拼音)设计意图:依据大纲的要求,小学一年级把字词放为重点,所以我设计此题:蝌()蚪()游()什()么()青()蛙()鲤()鱼()变()【合作探究】设计意图:根据本课的要求、及重难点的编排,我在合作探究方面设计3个问题。1、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请在课本里找出来,并用横线画出
7、来)对于这个问题的提出,正好和学习目标相结合。也完成了教学目标。2、通过个人读、老师范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这一点是个重点。新课标要求对低年级段的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本课有利于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和想象力。3、通过学生对合作探究的1、2小题的学习,充分让学生知道一个道理:遇事要主动探究,学会礼貌待人。【拓展延伸】:在拓展延伸方面,是对本课的一个升华,所以我设计一个口语交际:自己观察一种小动物,并把他的生长过程描述出来。(可以向爸爸妈妈请教,也可以查资料)【教师总结】孩子们,今天我们
8、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我们懂得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同时我们又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遇到事情自己多观察、多发现。【课堂检测】1、简单写一下小蝌蚪变青蛙是我过程。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长出(),又过了几天(),最后()2、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明白()的道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