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8598
大小:167.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7-07-26
《玉米籽粒粒长及穗轴粗遗传分析 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玉米籽粒粒长及穗轴粗遗传分析学院农学院专业农学毕业届别2010届姓名指导教师职称教务处制二〇一〇年五月11玉米籽粒粒长及穗轴粗遗传研究摘要:选取在籽粒粒长和穗轴粗上有明显差异的7个玉米自交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方法配制(6×7/2)21个测交组合,在极低的种植密度(30000株/hm2)和较好的管理条件下,种植各亲本和F1研究玉米籽粒粒长和穗轴粗的遗传。结果表明,粒长正向超亲优势最大的组合是137/黄C,穗轴粗负向超亲优势最小的是137/昌7-2;配合力分析表明粒长和轴粗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遗
2、传参数分析表明粒长和轴粗收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遗传力较高可以在早代进行选择。关键词:玉米;粒长;穗轴粗;配合力;遗传。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经济、饲料作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玉米籽粒是人类食物和家畜饲料的重要来源,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是玉米高产育种的最终目标。在育种过程中,除了对株型果穗等显著影响产量潜力的性状进行选择之外[1],玉米籽粒构型性状(主要包括籽粒的长、宽、厚、粒形等)近年来也成为了育种家的选择目标。因此,了解玉米籽粒构型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的确切关系,以及籽粒构型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将为玉米高产
3、育种提供参考和帮助。籽粒长度是产量构成的重要因素,从玉米育种角度来看,长的子粒(着粒深)出籽率高,经济产量高;穗轴细,成熟后果穗脱水快。以往人们主要从核基因角度采用形态性状的分析方法对百粒重的配合力、遗传力、遗传效应等进行了研究[2~3],而对粒长、穗轴粗等性状的研究较少。杨克诚、赖仲铭、郑有良[4](1987)用通径分析研究了玉米籽粒几个性状与粒重的关系,通过配合力分析研究了它们的遗传,结果表明:粒重主要取决于粒宽,其次才取决于粒长和粒厚。粒宽、粒长、粒厚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认为可以通过改良籽粒体积增加产量。关于籽粒长
4、度的遗传,不同学者结论不统一,李玉玲、张宏伟等的研究指出子粒长度遗传中存在母体效应和细胞质效应[5];曹靖生[6]的研究结果表明籽粒长度的非加性效应所占比重较大;吴渝生[7]认为,籽粒长度主要受加性效应的控制;樊庆琦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子粒长度的遗传效应是以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为主,显现效应大于加性效应[8];而杨伟光[9]则认为籽粒长度不符合加性一显性模型,存在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为超显性遗传。另外,李玉玲等、愈忠良等、张红伟等[10、11、12、13]11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性状还检测到母体效应和细胞质效应。因此,本研究根
5、据选取在籽粒粒长和穗轴粗上有明显差异的7个常用玉米自交系,2008年按不完全双列杂交,得到21个F1组合,2009年在极低的种植密度(30000株/hm2)和较好的管理条件下,种植各亲本、F1,研究玉米籽粒粒长和穗轴粗的遗传规律,以期为玉米改良育种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选取在粒长和穗轴粗上有明显差异的自交系7个,(表1)。2008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方法配制组(6×7/2)21个测交组合,自交保留亲本。2009年在极低的种植密度(30000株/hm2)和较好的管理条件下,种植各亲本、F1。试验材料均由
6、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平凉玉米育种站提供。表1.供试亲本材料亲本粒长(cm)轴粗(cm)郑581.22.4昌7-20.82.5Mo171.21.4齐3191.02.01371.12.2F831.02.5黄c1.12.5平均值1.12.2变异系数12.27%16.84%1.2试验设计2009年在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平凉玉米育种教学基地,种植21个F1组合及其相应的7个亲本共计28份材料,均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3次重复,3行区,行长5m,行距60cm,株距33cm,田间管理同大田。收获时在小区中间行收获10个果穗,成熟时全部收
7、获室内考种,调查果穗中部的穗粗、穗轴粗,根据穗粗和穗轴粗计算籽粒粒长,公式如下:籽粒粒长(cm)=(穗粗-穗轴粗)/21.3统计分析杂种优势分析按平均优势法进行;并计算籽粒粒长的正向超亲优势、穗轴粗11的负向超亲优势,计算公式如下:平均优势=(F1-MP)/MP×100%,其中MP=(P1+P2)/2;负向超亲优势=(F1-LP)/LP×100%;正向超亲优势=(F1-HP)/HP×100%;根据不完全双列杂交(GrififingⅡ亲本及一组正交F1)配合力统计分析原理估算配合力方差、遗传力等遗传参数[14];所有数据分
8、析采用Excel电子表格和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与分析2.1籽籽粒长和穗轴粗杂种优势分析2.1.1F1代籽籽粒长杂种优势分析对21个组合F1代籽籽粒长的杂种优势进行分析,由表2可知:粒长的平均优势变异幅度在-2.22%~58.82%之间,其平均值为22.23%,除郑58/黄C为-2.22%其余组合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