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分类号10746密级公开UDC学号20160313009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研究生姓名杨阳导师姓名(职称)万代吉,副教授专业学位类别社会工作硕士学习方式全日制专业领域名称社会工作论文提交日期2018年5月论文答辩日期2018年5月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学位授予日期2018年7月答辩委员会主席荣增举评阅人专家,专家 青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青海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研究生签名:日期:青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青海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由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部办理。研究生签名:导师签名:日期: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的日益加剧,养老已经成为当今政府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老年人作为家庭和社会的一份子,在年轻时为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做出了自己的成就和贡献,在他们年老时有权利得到社会以及后代的妥善照顾与各项便民服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家庭养老因为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养老的功能逐渐弱化;机构养老也因“一床难求”的困境不能满足我国庞大的老年群体,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弊端日益显现,由此产生了一种更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文章阐述了社区居家养老的概念界定与特征,指出社区居家养老的优势在于社区居家养老将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更好的结合起来,既弥补了弱化的家庭养老功能,也将机构养老的功能加入到社区之中。养老驿站作为近几年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平台而出现,补充完善了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功能,同时也将社区居家养老落到了实地。在政府政策文件的支持引导下,养老驿站服务于社区老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和内容。本文基于此背景,以实习社工的角色进入北京市M社区养老驿站,以M社区养老驿站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社会支持理论,从社区养老驿站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方面对老年人在社区养老驿站所享受的服务进行调查和访谈,包括对日间照料、呼叫服务、助餐、健康指导、文化娱乐、心理慰藉六大主要服务功能以及助行、助医、代办等延伸性服务。进一步探索养老驿站运行的可行性、可持续性以及面临的各方面问题,提出推进和完善的建议,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养老驿站,社会支持理论I AstudyontheModeofprovidingfortheagedintheCommunity--TakingMCommunityOld-agePostStationasanexampleAbstractWiththeincreasingagingofthepopulationinChina,pensionhasbecomethefocusofattentionofthegovernmentandthewholesociety.Olderpersons,asmembersofthefamilyandsociety,havemadetheirownachievementsandcontributionstotheeconomicconstructionandsocialdevelopmentofthecountryandsocietyintheiryouth,Intheiroldage,theyhavetherighttobeproperlycaredforandaccessiblebysocietyandfuturegenerations.Withthedevelopmentofsocialeconomy,thefunctionoffamilyold-agesupportisweakeninggraduallybecauseofthechangeoffamilystructure,andtheinstitutionalold-agesupportcannotsatisfythehugeoldpeopleinourcountrybecauseofthedilemmaof"onebedishardtoget".Thedrawbacksoffamilyandinstitutionalold-agesupportareincreasingdaybydayShow,fromthisproducedamoresuitableforthedevelopmentofChina'snationalconditionsoftheold-agemodel-communityhomepension.Thispaperexpoundsthedefinitionandcharacteristicsoftheconceptofcommunityhomeold-agesupport,andpointsoutthattheadvantageofcommunityhomeold-agesupportliesinthebettercombinationoffamilypensionandcommunityold-agecare,whichmakesupfortheweakeningfunctionoffamilyold-agesupport.Thefunctionofinstitutionalpensionwillalsobeaddedtothecommunity.Astheplatformofthecommunityhomepensionmodelinrecentyears,theposthassupplementedandimprovedtheservicefunctionofthecommunityhomepension,atthesametime,thecommunityhomepensionhasfallenintothefield.Underthesupportofgovernmentpolicydocuments,thepoststationservestheelderlyinthecommunityandconsummatesthepensionservicesystemandcontent.Basedonthisbackground,thispaperfocusesontheroleofinternsocialworkers.IntoBeijingMcommunityold-agepoststation,takingMcommunityold-agepoststationastheresearchobject,combiningthesocialsupporttheory,fromthecommunityold-agepostservicecontent,Intermsofservicestyle,theelderlywereinvestigatedandinterviewedfortheservicestheyenjoyedatthecommunitypostfortheaged,II includingdaycare,callservice,foodaid,healthguidance,culturalandrecreationalservices,psychologicalcomfort,aswellasthesixmajorservicefunctions,aswellasassistanceandmedicalassistance.Agencyandotherextendedservices.Thispaperfurtherexploresthefeasibility,sustainabilityandvariousproblemsfacedbytheoperationofthepostfortheaged,andputsforwardsomesuggestionstopromoteandperfecttheservice,soastoprovideafeasibleschemefortheserviceoftheagedathomeinthecommunity.Keywords:Communityagedcare;Pensionposthouse;SocialsupporttheoryIII 目录摘要.................................................................................................................................................IAbstract.......................................................................................................................................II第一章绪论.....................................................................................................................................1第一节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1一、研究背景...................................................................................................................1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2第二节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3一、国外文献综述...........................................................................................................3二、国内研究综述...........................................................................................................5三、基本概念界定...........................................................................................................8四、理论基础...................................................................................................................9第三节研究方法与创新点.................................................................................................11一、研究方法.................................................................................................................11二、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12第二章社区居家养老模式.........................................................................................................14第一节社区居家养老...........................................................................................................14一、社区.........................................................................................................................14二、社区居家养老.........................................................................................................14第二节社区居家养老与其它养老模式的对比.................................................................16一、家庭养老.................................................................................................................17二、机构养老.................................................................................................................17三、社区居家养老的优势.............................................................................................18第三节社区居家养老的模式研究——养老驿站...............................................................19一、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9二、社区养老驿站的特征.............................................................................................19第三章M养老驿站中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22第一节M社区养老驿站的概况..........................................................................................22一、M社区养老驿站的基本情况................................................................................22二、M社区养老驿站的运营管理情况........................................................................24三、M社区养老驿站的服务模式以及志愿者队伍....................................................24第二节M社区养老驿站提供的服务体系..........................................................................26一、养老驿站的六项基本功能.....................................................................................26二、M社区养老驿站的延伸性服务............................................................................30三、M社区养老驿站的服务功能................................................................................32第三节M社区养老驿站在社区居家养老中的特色..........................................................33一、互联网时代下的社区居家养老.............................................................................33二、M社区养老驿站在社区居家养老中的特色........................................................35第四章社会工作在养老驿站中的开展.....................................................................................36第一节社会工作者在养老驿站中的角色...........................................................................36一、支持者.....................................................................................................................36二、提供者.....................................................................................................................36三、政策倡导者.............................................................................................................37IV 四、资源链接者.............................................................................................................37第二节社会工作服务在养老驿站中的推动和发展...........................................................38一、普及宣传为老服务.................................................................................................38二、构筑邻里互助网络.................................................................................................38三、建设社区文化节.....................................................................................................39四、培育志愿者队伍.....................................................................................................39五、推广区域型“一刻钟惠老服务卡”.....................................................................39第五章总结与反思.....................................................................................................................40一、总结.........................................................................................................................40二、反思.........................................................................................................................43参考文献.........................................................................................................................................46附录1.............................................................................................................................................49附录2.............................................................................................................................................50致谢..............................................................................................................................................53个人简历.........................................................................................................................................54V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一、研究背景关于人口老龄化的认定标准有很多,联合国方面的标准是,如果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1]那么这个国家就意味着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根据此标准,我国实际上在2000年就已经正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在国家统计局2017年1月18日最新发布的老年人口统计数据中显示,2017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并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的增长,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当今政府和全社会密切关注的民生问题。北京是全国最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大城市之一。在北京,常驻人口中超过60岁的接近350万,其中80岁以上的有59.5万、独居老人约31万、失能老人15.7万、失智老人约18万,空巢家庭超过50%。目前绝大多数的北京老人在社区居家养老。中国推崇含饴弄孙和天伦之乐,人到老年后地缘文化观念更加浓厚,左邻右[2]舍的情感维系更为重要,老年人一般都乐意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家庭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第一选择,然而,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社会观念的更新、居住条件的改善以及代际差异的扩大,家庭的许多传统功能特别是养老功能逐渐弱化,与此同时,老年人的群体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当今社会的家庭逐渐由原来的大家庭向核心家庭转变,老人们不与儿女孙辈在一起生活,大部分都是老两口生活在一起,在衣食住行各方面,互相扶持,互相照顾。另外由于儿女工作、生活等原因,和父母并没有生活在一个社区,只能在工作休息日看望父母。所以,老年人不光是日常生活上需要人照顾,在精神方面也需要儿女、社会的关注和关心。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工作繁重,子女没有足够的精力照顾老人,[3]家庭对老年人照顾的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通常所说的4-2-1家庭就是目前状况较为准确的描述。在西方发达国家,伴随着现代化过程,养老模式经历了由家庭走向社会的变迁,经过一段实践之后,人们发现在普遍建立老人院、解决部分老人养老问题以[1]闵敏.“公建民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运行效果研究——以NC市凤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例[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2]龚静怡.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养老模式[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龚静怡.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养老模式[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后,老年人心理孤独问题特别突出,因此,老人服务又呈现出从“院落回归家庭”的趋势。无论东方的家庭养老还是西方的社会养老,都呈现出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趋势,家庭养老模式的发展趋势使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及其费用逐步社会化,而社会养老模式则向着提供家庭环境的方向发展。两种养老模式的结合点在社区,通过社区的中介作用,将两种养老模式的优势有效结合。我国早在1987年首次提出了要发展居家养老模式。2001年,民政部通过利用福利彩票所筹集的资金,采取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社会参与、政府投入的老年福利网络暨老年福利星光计划,初步形成了组织[4]框架以及政府买单的方式为老服务模式。此后,民政部等相关部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文件纲要。《关于全民推进居家养老工作的意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5]设规划》等文件的出台,极大地推动了各地对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创新性的探索与实践。我国由于独生子女政策,专家们一致建议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人服务体系,把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起来。近年来,北京等城市根据政府的支持与学习文件精神,全面开始探索适合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即社区居家养老。并根据实际情况,在社区建立养老驿站,更好地为老人提供服务和生活便利。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一)研究目的社区居家养老由于结合了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的长处,已经成为我国大力发展的养老方式。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养老驿站作为社区居家养老的平台,可以让我们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老年人的服务需求,针对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提升老年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研究。从而,为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丰富养老服务内容,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二)研究意义老年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衰弱,生理状况、心理状况以及认知状况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家庭和社会的依赖性增强。另外老年人由于缺乏与社会、家人、朋友之间的交流,除了日常生活方面的需求外,心理方面较容易产生孤独、空虚等负面情绪,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安慰和关注。在全面了解老年人服务需求的基础上,从社工整合社会资源的角度提[4]闵敏.“公建民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运行效果研究--以NC市凤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例[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5]张晓峰.老年福利:发展养老服务业蹄疾步稳[J].社会福利.2015(1):18-202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出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比较客观的了解老年人在社区养老驿站所接受的服务与便利,同时本研究可以为社区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为老年人养老质量的提高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第二节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一、国外文献综述[6]国外对居家养老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中期,起初被称为“社区照顾。20[7]世纪8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老年人社区照顾已走向成熟。(一)美国:医疗照顾+社区服务[8]美国的居家养老主要依托医疗保险制度,利用医疗保险支撑居家养老发展。在美国,政府给予老年人的是全面的医疗照顾,简称PACE。这种模式最成功的关键是与照顾整合,发展成跨专业与行政界线的成功模式,透过社区整合性照顾,让原本要住到住宿式机构的老年人,留在社区获得照顾。PACE计划模式采用政府监督,商业运营,其特点是: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有权利选择长期的社区照顾服务;各学科的专家共同组成的团队对老年人实行个案管理;各种医疗服务都很全面的同时提供各项体检服务。PACE模型主要解决了老年人的慢性病需要长期照顾的问题,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区里有尊严、有质量、独立的生活,同时预防和治疗身体健康。费用方面,一大部分都是免费的,一小部分不免费的服务可在老年人的医疗保险里预支。(二)日本:家庭福利+护理保险日本的居家养老服务之所以很受欢迎,因为其提供的服务细致而且内容相对丰富、完善。其强调家庭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可以让老人舒服、健康、快乐的养老。日本政府没有像西方其他国家一样把老年人赡养问题从家庭中剥离,而是强调国[9]民自立,重视家庭在养老中的重要作用。在日本,家庭是老年人养老的基础和保障,相关法律条文里规定,赡养老人是强制性的,而且政府承认相关法律。日本的居家养老讲究家庭、护理、社会福利一体化。在2000年,日本政府开始实行护理保险制度。目的就是让老人可以离开医院,回到社区和家庭。这样,老年人在身体不便时在家庭享受到了照顾,[6]赵金洁.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以合肥市F社区为例[D].安徽大学,2017[7]李小梅.国内外居家养老服务研究综述[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4)72-75[8]邓大松,王凯.国外居家养老模式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9]邓大松,王凯.国外居家养老模式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3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有病能及时得到医疗照顾,不仅节约了医疗资源,在心理承受上也缓解了在医院的不安状况。日本的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来源大部分来自于家庭赡养,另外在国家实行护理保险制度中,可以为老年人减免一部分费用,另外,有一些无偿的志愿者愿意为老年人提供自己力所能力的服务和帮助。(三)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社会参与中央公积金在新加坡是整个社会保障的基础和坚强后盾。新加坡的养老资金来源绝大部分都来自中央公积金。新加坡政府鼓励老年人自己规划自己的老年生活,采取各项税收优惠,财政给予帮助,家庭、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了全社会参与的养老环境。基于这一现状,政府不作强制规定,而是采取引导的方式,宣传、鼓励年轻人主动承担起照顾父母的义务,政府会给予这类家庭以较[10]高的经济补助。通过培养全民的家庭观念,宣传孝道,号召全社会关爱老年人。主要通过家庭实现居家养老。在新加坡,年轻人和老年人同住并赡养、照顾老年人,政府会采取一些鼓励。对于家庭劳动力无法陪伴在老人身边的家庭,新加坡政府提出了一个新颖的办法,将托老所与托儿所结合起来,不仅解决了老人的精神需求的问题,小一辈也有人照看,可以说有效地解决了家庭的后顾之忧。(四)瑞典:福利国家+自治团体瑞典作为老龄化问题应对的典范国家,大力推广“居家养老”。在瑞典,子女和亲属没有义务赡养和照顾老人,这项任务完全是国家的。其体现在国家养老服务方面,子女在法律层面上没有义务奉养老人,老年人的照管全部由国家统一[11]负责。国民养老问题由政府全权负责,子女对长辈的赡养主要体现在情感照料[12]上。政府通过提供一些日常生活所需的服务,如:家政、看护、送饭、陪同散步等。地方自治团体还会组织文体娱乐活动。虽说这些都是福利性质的,但还是相应地会收取一些费用。老年人在享受服务的同时必须据实提供自己的劳动收入,服务人员根据老年人的收入来确定收费标准。而收取的费用肯定要低于市场价。(五)英国:福利国家+社区照顾英国作为历史悠久的福利国家,政府曾明确的表示会让老年人过上体面的生活,政府会对老人提供服务和照顾。上世纪中期,英国在解决养老问题的时候,便逐渐开始发挥社区的作用,以社区养老服务作为国家养老体系的基本单元,在[13]长期的发展中表现出较好的效果。而社区照顾就是政府所采取的一项工作模式和内容,目的就是使老年人在自己家里或者类似于家庭的环境中受到帮助和照顾。[10]曹雨真.新加坡养老制度的“东西兼容”[J].中国民政,2014[11]周庆瑞.北欧四国养老金制一瞥[J].中国保险,1991[12]张立富.瑞典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J].经济学动态,2002[13]谢芳.英国的社区照顾服务[J].中国社会工作,20114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英国的社区照顾包含两个概念,一个是在社区内照顾,一个是社区照顾。社区内照顾指的是在社区里,由专业的工作人员通过运用社区资源对老年人提供服务。社区照顾就是由家人、朋友、邻居以及社区志愿者组成为老人提供的服务与帮助。这样老年人不用离开熟悉的社区还能享受到服务。主要的服务内容包括日常生活照料、物质支援、心理慰藉、健康指导。英国的社区照顾里很多服务设施都是由政府资助的,居家服务方面部分免费,收费的项目一般由政府决定,但是都在老年人的承受范围之内,当老年人没有能力支付时,政府会给予补贴。而对于家庭照顾的老人,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这样也可以减少家庭的负担。二、国内研究综述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均作出了相应的对策。社区居家养老作为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养老模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国内目前关于社区居家养老的研究主要有三部分。(一)针对社区居家养老的优势研究向隅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模式探讨》一文中表示:“居家养老和社区[14]养老有效结合是破解我国养老难题的不二选择”。程璐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有效的发挥了社会资本的力量,结合社区既有资源配置,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和[15]家庭成员的养老负担。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中,社区扮演了整个养老依托平台的角色。社区作为老人常年生活的环境,不用再考虑适应养老环境的问题。整个社区都是熟悉的居民和环境,生活模式等具有同质性,这也为老人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另外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等状况不如壮年,能尽量避免磕磕碰碰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舒心的事儿。再者,社区作为公众资源,社区里的公共资源也被合理地利用起来,不再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老人熟悉了社区里的人、环境,也不想再被迫的为了养老而离开。中国人都讲究日久生情,其实不管是在哪个城市,对他们来说在家门口实现养老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而养老驿站一般设在社区居委会的旁边,这样大家参加活动、享受服务等也都很方便。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中,除了强调社区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关键是强调居家。所谓居家就是指老人可以足不出户享受到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服务,在本文提到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中,社区中开设的养老驿站便更能突出这一优点。养老驿站的工作人员通过与社区老人的相处,更能了解老人的真实情况和需要,订餐、洗浴、健康理疗、心情调节等服务只需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养老驿站的工作电话在上班时间均可以随时接受老人的服务预约。这样,在天气不好老人不便出门的[14]向隅.“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模式探讨[D].安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7.9.18.[15]程璐.我国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5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时候,或者由于年事已高不便外出活动的老年人来说,这都是一件便民到家的服务。在养老驿站的非工作时间,老人们也可以通过紧急电话与养老驿站的工作人员的联系,解决危机事件。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之所以有优势,不仅是因为环境熟悉、服务到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当今社会老年人越来越多,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能享受到更全面、更方便的服务才是关键。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努力,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日益变得成熟、全面。各大城市在实践摸索的同时,通过吸取教训,积累经验,日益整合出一套成熟的服务范畴。现有的北京市存在的养老驿站的服务范畴主要有六大功能,从日常的生活照料、健康护理到心理慰藉一应俱全。(二)针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现状研究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展不像机构养老、家庭养老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目前我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政府主导、层级联动;政府主导、[16]中介运作;政府资助、机构主办;政府购买、市场运营”。“政府主办,层级联动”这种养老服务模式主要是由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社区三级行政机构自上而下,运用行政强制力而进行推动的一种养老模式,财政支持是这种模式主要的经济来源,剩下的经济来源部分由行政单位自发筹资或者社会上的福利企业所提供。管理人员在行政部门既有自己的行政身份,同时又在社区担任一定的职位,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和社区里负责的各项养老事宜,从而保证行政单位、街道办事处社区都有管理人员,不只在形式上从一而简,在人员成本上也是资源的有效利用,一同为所管理的社区的老年人提供服务。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通过政府的强制力量有效保证政策的实施,更加快速、便捷的落实相关政策,由上而下的命令传达,也更容易得到社区居民的理解和信任。而弊端在于,这样从上而下都由政府操办,容易引起资源浪费、耗时耗力,难以推广,不利于社区居家养老的普及与发展。“政府主办,中介运作”这种模式,是指政府作为主办方,运作方是中介机构或者养老机构。在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监督机制、评估标准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由政府进行把关,其他中介运作机构根据实际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分析和操作。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还有利于政府发展和培育养老机构、照料中心等为老年人服务,不足之处在于中介组织机构不是政府和社区,因而不能短时间内取得社区民众的信任和支持,需要一个较长的磨合期。政府要把信任建立在社区民众和中介机构之间,通过采取政策措施、举办支持性活动等形式,鼓励社区民众积极参与并支持中介运作工作,让居民更加明白政府、社会十分重视居民养老问题,这是民生大事。[16]万仁涛.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4种运作模式[J].中国养老周刊.2017-5-186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政府资助、机构主办”模式,主要是政府筹资在社区内建设基础设施、服务机构等作为服务方为老年人服务。这种模式优点在于,不仅符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规范和专业化,也有利于节约社区资源,不仅是社区的基础设施,同时也可以作为机构的基础设施,可谓一举两得。而机构作为主办方,不仅有专业化的为老服务,也有一套自己的规章制度,可以为周边社区的机构树立榜样的同时,有利于提高整体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同时也在政府的监督之下。不足之处在于政府前期政策支持、资金资助,机构主办之后政府管理较少;机构与社区的管理者之间容易出现一些专业化服务要求的摩擦。“政府购买、市场运营”这种模式是政府出钱购买养老机构、照料中心、机构或者民间社会力量的服务来为特定的服务对象(如60岁或60岁以上的失能半失能老人、8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所需要的各种养老服务。自2000年以来,我国逐步进行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改革探索,这种探索源自政府机构职能改革[17]和公共服务供给的双重压力。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政府只需要出钱购买服务,各机构之间有力竞争,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养老风气,同时也有利于养老服务质量的提高,促进养老事业的发展与繁荣。但存在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政府对机构之间的约束力和影响力是有限的;政府不是特别了解每一个社区的养老需求,而机构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容易出现谎报服务、忽视低偿服务等,这样不仅影响老年人的服务质量和数量,还会助长不良之风。(三)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责任归属问题开展社会养老的难点是投入的成本由谁承担,政府和社会应承担多大份额,[18]社会成员是否能对此达成共识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要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其中家庭责任对于老人来说是不可忽视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一种服务和享受,对于老年人所在的家庭来说,更是一种方便。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并不是意味着让家庭放弃本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而是鼓励家庭发挥作用和承担责任。在为家庭提供照顾能力、支持或喘息等服务,尽可能的维持家庭的照顾能力,以达到更好地照顾老人的目的。这里不仅需要法律和道德的约束,还需要让家庭明白必要的护理知识和技巧。所以说在社区中提供照顾咨询、必要的喘息服务也是非常必要的。另外,政府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这介入[19]管理的尺度也应当合适的把握好。非营利自助组织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此处主要指的是邻里以及在熟悉的环境里,中国有一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大家一起互帮互助,互相扶持,共同变老。它是由同一社区里的居民自发组[17]邱泽奇.在工厂化和网络化的背后—组织理论的发展与困境[D].社会学研究,1994(4).[18]陈赛权.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0[19]李海娇.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地方政府职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7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织成立的一个组织,其目的是通过互帮互助构建一种自我管理照顾体系,营造比较宽松的社区环境。中介机构、专业养老机构作为现如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服务提供者,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在政府、服务对象即老年人之间发挥了专业的服务提供者的作用。其受政府的监督,本着以人为本、公平公正和安全便捷的原则,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资源,结合老年人的特点,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不因老人的身体状况而歧视老人。保护老年人及服务人员的安全,提供就近方便的服务。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同时,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更好的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三、基本概念界定(一)社区居家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为满足[20]老年人现实养老需求而提供的养老服务。从政策层面看,全国老龄委在《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中,也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定义为“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21]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社区居家养老即是在社区内,实现家庭养老,将政府、社区、邻里、家庭、志愿者结合起来,营造一个有爱的社区环境,这样将社区照顾和家庭照顾有效结合,既有利于社区资源的合理利用,也让老年人不出家门也可以享受到专业化的服务。所提供的服务基本包括生活照料、心理支持、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内容。(一)老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指接受过社会工作价值观学习和培训的人,运用专业化的工作手段,采取老年社会工作的手段和技巧,帮助老年人脱离困境,提升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服务的过程。李迎生认为,老年社区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工作方法,通过改善老人与社区的关系,提升老人的社区参与等方式,帮助老人解决问题,提高老人自助、互助的能力,争取他们应有的权利,改善他们的生活质[22]量。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有: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社会工作者必须了解老年人的一些疾病的预防和护理知识;认知与情绪问题的处理,许多老年人平常自己或者和老伴在一起生活,脱离了儿女的照顾和工作的忙碌状态,心理会产生一定的落差,需要社会工作人员及时的处理;精神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工作人[20]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大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J].2006(12)[21]崔恒展.居家养老的源起演变及其内涵探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5(7):120-124[22]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938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员带领老年人参加文体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四、理论基础(一)社会支持理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社会支持就已存在。人类生活的群体性决定了社会支持的重要性。在学术界,对社会支持的最早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对自杀的研究,他发现自杀率与社会联系的紧密程度相关,提出从机[23]械团结到有机围绕的过渡,可以促进社会整合。社会支持网络作为科学术语于20世纪70年代被正式提出,当时主要焦点是社会支持网络与个体健康状况的[24]关系。研究者们早期都将社会支持看作是一个整体,没有分开看人与人之间的关联。社会支持理论是一个多元结构的概念,国内学者对社会支持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李强认为,社会支持是一个人通过其社会联系所得到的,并能[25]帮助人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周林刚等认为社会支持理论是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提供的感知的和实际的工[26]具性或表达性支持。社会支持是指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精神手段,对社[27]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行为综合。社会网络只是个人可以直接接触的一些人,包括亲戚、同事、朋友。这些人对于个人来说显得十分重要。亲密伙伴是个人生活中的一种紧密关系,关系中的人认同和期待彼此负有责任。在社会支持上学者们基本上非为两类:一是客观可见的支持,包括物质帮助、网络支持(稳定的社会关系如婚姻、同事等,不稳定的社会关系如非正式团体等),这类社会支持不以个人感受为转移,是客观存在的;二是主观感受的支持,即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感知的来自其所在团体、他人等社会支持网络成员的关心、尊重和需要的一[28]种行为或主观感受,这类支持与个体主观感受密切相关。社会支持包括心理支持、情绪支持、情感支持和认可等。社会支持理论可以使人们放松、没有心理负担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减少危机的产生。社会支持主要是通过社会网络关系,摄取社会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社会资本。对于社会弱势群体而言,如果我们能够帮助他们建立和完善其自身的社会支持网,提高他们摄取资源的能力,无疑是一种极有价值的支持,将有可能提高社会支持的效能。社会支持网有助于社会个体生活所遇到的问题和危机的解决,维持社会个体的日常生活。良好的社会支持网有助于减缓生活压力、有利于身心健康并与[23]倪赤丹.社会支持理论:社会工作研究的新“范式”[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3(5):58-65[24]陆士桢,王玥.青少年社会工作第二版[M].2011.05.114[25]李强.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健康[J].天津社会科学,1998(1):67-70[26]周林刚,冯建华.社会支持理论—一个文献的回顾[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7月:11-14[27]http://baike.so.com/doc/857615-906739.html[28]张彩萍,高兴国.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8.699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个人的生活满意度有直接影响。相反,社会支持网的不健全,将会损害社会个体的生活满意度,更严重的是,将会使日常生活的维持出现困难。(二)社会支持理论的运用社会支持网络是指一组由个人接触所形成的关系网,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的连结类型有三种:一是亲密伴侣,指的是对彼此有福祉感,这类人包括密友、配偶和少数知己;二是社会网络,指的是亲戚、工作场所、朋友等;三是社区,包括个人与社区之间的整合度和归属感。正是因为有这些跟社会环境的连结,才使得个人获得社会支持。1.社会支持网络与社区社区居家养老是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实现再社会化的理想模式。从社会支持理论角度来看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支持体系分为三个要素,即:国家为支撑的宏观要素、以社区或社会为依托的中观要素和以家庭为核心的微观要素。探讨每个要素涵盖子集,厘清各主体分别承担的责任,明确社会支持系统可持续运作需[29]具备项目归类、协同联动、动态调整以及优化节约四种能力。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地方,社会支持是资源最为集中的地方。长期的生活氛围使得社区内的人之间存在一种联系,老人们会产生信任与归属感。M社区为老人提供的社会支持网络包括正式资源与非正式资源。其中,提供的正式资源包括医疗、法律、金融、维修、安全、上门服务、代采买;非正式资源包括社会团体、家庭成员、护理人员以及邻里互助。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区里生活,周边的人、资源都可以作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邻里、朋友、家庭、社区这些社会支持网络不仅在生活上给予老人以物质上的支持,在精神上也给予了无形的但很重要的慰藉。2.社会支持理论与养老驿站在养老驿站中,因为我国老年人口基数的增多,政府、社区作为社会支持的主体,在政策制定、规划管理方面为养老驿站实施服务指明了发展的道路;养老驿站用地均是由政府划分建设,运营机构免费使用,另外政府为养老驿站减免一定的税务;在养老驿站中,水电等使用都是民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老人在养老驿站中享受的服务是免费或低偿的;社区支持养老驿站开展的活动和服务,在初期,通过帮助居民与养老驿站搭建平台,产生信任关系;平常养老驿站开展活动借用社区的场地等;一般老人与特殊老人作为社会支持的客体,在服务内容上是一样的,对于符合减免条件的老人,政府购买服务给他们,养老驿站提供给老人服务;服务内容作为社会支持的内容,在养老驿站、服务供应商为老人提供的[29]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810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服务中,以实际的服务作为对老人的支持,主要包括六大服务功能和六大延伸性服务,其中,六大服务功能包括日间照料、呼叫服务、助餐、健康指导、文化娱乐、心理慰藉,六大延伸性服务包括法律咨询、助行、助洁、助浴、助医、代办;社会支持的方式则是由政府主导,养老驿站运作。政府在主导养老驿站发展的同时要加大监督力度,对养老驿站的人员配备、设施建设进行评级,对养老驿站提供的服务质量、老人接受服务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估,对运营好的养老驿站提出表扬与奖励,对于经营不善、服务质量不过关的养老驿站的承办机构或企业予以警告,严重违反养老驿站运营标准的政府有权收回场地或给予其他符合条件的机构或企业。3.社会支持理论与社区居家养老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对维系正常的社会生活是很有必要的,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大部分都是因为缺少社会支持而产生的。社会支持理论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角色伙伴,关系建立基于角色互补;生活协助,一方提供另一方服务以满足需求;网络连结,透过另一方结识其他关系人;肯定自我,基于对方对自己真实的形象予以肯定;心灵安慰,基于对生命挑战时,将自己纳入其过程,共创生命故事;目标一致,基于彼此有一致目标。养老驿站的工作人员在为老人提供服务的同时,会积极鼓励老人多参与社区活动,在自己感兴趣、力所能及的领域里发挥特长;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老人的日常起居和心理健康,当发现有心理问题时,积极乐观的引导老人走出心理困境;养老驿站的工作人员与老人一起建立和谐的社区养老环境,为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提供经验。第三节研究方法与创新点一、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分析研究,对现存国内外的养老模式加以对比,以M社区养老驿站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可行之处,以便更好的了解养老模式的发展与需要。(一)文献分析法在使用文献分析法的过程中,重点把握三点:一是把握关键性,选择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几个关键词,即社区居家养老、养老驿站;二是把握时效性,在梳理文献资料时,选取较近时间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筛选;三是把握逻辑性,在论文的整体框架出来之后,根据所需的资料进行整理、采用。首先,通过阅读、浏11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览大量资料,包括期刊论文、专著、出台文件等,分析梳理目前国内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文献资料,根据所搜集到的资料分析社区居家养老的优势和不足,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二)访谈法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向养老驿站工作人员(包括养老驿站的站长、管理者、医护人员、家政人员、社工以及社工实习生)、社会工作专家、社区领导、社区老人等进行咨询访谈。为深入了解老人在养老驿站的需求及服务,对工作人员、老人进行实地访谈,其中包括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退休前不同职业的老人,鼓励老年人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不清楚的地方,及时做出澄清、询问。在访谈过程中,避免对访谈对象做刻意的、有目的的暗示和引导,尊重访谈对象的真实表述,在征得访谈对象同意的前提下,进行记录,并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针对现实状况进行适当的扩充,以详实访谈的内容。(三)参与式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深入研究对象所生活的环境中,研究者通过亲自参与调查对象的日常生活,观察他们的行为活动和心理活动,通过直接感知和记录的方式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本次研究主要是通过观察老年人在M社区养老驿站接受服务及满意程度、从中了解研究对象的外显行为和心理活动,并根据养老驿站的运营管理、机制条例方面对社区居家养老进行观察分析。二、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一)论文的创新点现如今,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作为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养老模式,民政部等相关部门颁布了《关于全民推进居家养老工作的意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等文件,政府的重视和相关文件的出台,极大推动了各地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本文从养老驿站的服务内容等方面研究养老驿站如何更好地发挥社区居家养老的平台作用,视角比较新颖。养老驿站作为试点项目在北京等城市开展,对于应对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具有深刻意义,具有创新性的特点。另外关于社区养老驿站的研究,鲜少有社会支持理论的研究,本文从社会支持理论看待养老驿站的服务功能也是一个创新点。(二)不足之处关于本文的研究部分问题只做了简单的描述性分析,没有做过多的相关性分12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析,对问题的认识还比较浅显。另外由于实习时间较短,很多东西都是摸索着进行,加上专业知识与实务结合还不熟练,本文存在诸多缺点。主要表现在:不能从各方面表达老年人的需求问题;通过观察发现而提出的许多改善性的建议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需要时间来说明问题。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的不断完善,使得后来的一些政策不能囊括其中。13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第二章社区居家养老模式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进行剖析,不管从概念、特征还是与其他养老模式的对比方面,都深切的感受到社区居家养老模式适应社会发展的同时,老年人所享受的服务也更加完善。养老驿站作为整合社区资源,发展社区居家养老的一种模式出现在公众面前。第一节社区居家养老一、社区社会学家对社区的定义各不相同,但从社区的构成要素来说还是一致的。一个社区应该包括一定数量上的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一定特征的文化、一定规模的设施以及一定类型的组织。“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社会共同体,通常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即地域、人口、组织机构和文化。其中,地域是社区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空间载体,人口是社区运作与变迁的主体。组织结构是社区活动得以[30]展开的社会组织形式,而文化则是社区范围内具有特质的精神纽带”。这些也构成了社区的主要特点。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就是由大大小小的社区组成。社区可以说是有一定特征文化、风俗的人居住、生活在一定的区域。根据我国的社会发展情况,社区存在的功能主要有:管理功能、服务功能、保障功能、教育功能、安全稳定功能。我国现如今的社区是党和政府传递、落实政策和了解基层的平台,通过社区我们可以做到上传下达、管理社区,也可以搜集民意,了解实际问题。二、社区居家养老(一)社区养老社区养老即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不断完善和发展服务功能,进一步发展社区的医疗服务和加强老年人福利设施建设,整合社会资源,让老年人在家里或在社区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照料和帮助。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同时,增加老年人的幸福感。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老人住在自己家里,不仅能得到家庭的贴心照顾和温暖,还能享受到社区内所提供的资源,包括社区内的基础设施和在社区内的有关服务供应商的付费与免费服务。社区养老不仅是在社区内的家庭养老;也可以是将机构养老所能享受到的服[30]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5014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务引入社区,从而实现养老服务的一种模式。它很好的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结合起来,将这些资源集中在社区里。(二)居家养老国内很多学者对居家养老有自己的见解,其中,冯晓娟认为居家养老是将生活所在的社区和老人所在的家庭作为养老服务的场地,以此为平台,为社区内老[31]年人提供其所需的综合型养老服务,由国家、社区、和民间资本等共同参与。施晓露认为居家养老应是社区、政府、家庭共同努力,即“居家养老社区提供服[32]务+家庭支持+政府扶持”。张良礼也认为:“居家养老就是以‘家’为养老平台,以相对固定的社区环境为养老基础,政府、社会、家庭等级各方面的力量在[33]‘家’这个平台上施展各自不同的作用”。居家养老不同于传统的家庭养老,老年人和原来一样还是住在家里,由政府、社会力量为其提供服务。居家养老现在多为日间照料和夜间的急救热线。居家养老由大连市首创,最大的特点是解决了社会养老机构供过于求的问题。居家养老服务方式灵活,与机构养老相比,老年人不必再住在养老机构,而通过一个电话就可以享受到所需要的服务,这样在环境上熟悉,心理上也不抗拒。政府不仅在政策上给予居家养老服务以支持,还在财政部份上有一部分居家养老服务的预算和开支。居家养老模式可以说是传统家庭养老的更新换代、升级版,为我国养老事业提供了新的可能。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是近年来出现的为居住在家的老人提供服务的机构;一般来说,以老年人居住的住房为中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社区建立的为老年人就近就便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包括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以及老年活动中心(室)、老年食堂等,前一部分为综合性机构,后一部分为专业性机构;另一类是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专业性组织,这类组织可能是家政服务公司、物业公司,也可能是专门成立的居家养老服务企业,或民办非企业单位。居家养老是对中国传统家庭养老的深化和发展,具有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等特点。张旭在其研究中通过Logistic显著性分析,老年人选择何种居家养老服务主要受性别、学历的影响,[34]学历越高的老年人越倾向于居家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模式也非常适合我国“未富先老”的社会特点。通过居家养老服务,有效的减少了普通家庭在机构养老的一笔开支,同时,老人在家里享受的服务也不打折扣,可谓两全其美。(三)社区居家养老[31]冯晓娟.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J].社会科学家.2012(4):67-70[32]施晓露.居家养老模式的优势及其主体的角色定位[J].福建教育学院学.2014.(6):22-25[33]张良礼.应对人口老龄化[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4]张旭.代际差异视角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6.(5).2215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养老资源来自多方面。政府、家庭、社区、社会各界、志愿者都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了便利和贡献。王琼认为,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已经难以适应现有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因其自身优势,能够有效地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有着广泛的市场发[35]展前景,在未来将成为主流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重视家庭的作用,通过整合社区资源,为老年人养老问题解决基础设施问题。这样不仅调动了家庭的主动性,还加入了社区的互动性和社会的参与性。在利用家庭原有的资源、社区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老服务,使养老问题变得更容易解决。由于老年人急剧增加,需要更多的日常生活照料帮助,经济体制改革也迫切需要社区承担起老年人的养老责任。老年人经过退休,逐渐变成了“社会人”,在生活遇到的很多问题,需要家庭和社会来帮忙解决。现在普遍的现象是,大家有事的时候找社区帮忙。“四二一”家庭和空巢家庭的增多使家庭养老进一步弱化,政府支持、社会参与,才能有效的推动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如此看来,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符合我国国情,且有远大发展前途的一种养老模式。养老驿站在政府政策文件的支持下,整合社区资源,为老年人在社区提供更多居家养老服务。社区作为老年人生活居住、文化娱乐的基本场所,对于老年人来说,在社区里可以享受到生活照顾、心理慰藉、文化娱乐是一件很理想的事情。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在社区内运用专业的服务方法为老人提供服务、宣传养老政策,帮助老人解决邻里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通过让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里的事务增进老人与社区之间的感情。另外社会工作者通过统筹安排社区资源,让老人可以享受到真实的服务。在养老驿站开展老年社会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力量,政府、社区、家庭、老人自身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严格的规章制度和高素质护理人员也为老人提供了更专业的服务。第二节社区居家养老与其它养老模式的对比目前养老方式主要有: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家庭养老由于个体差异等原因,出现了很多弊端,不能满足现有的多层次需求的老年人的养老需要。机构养老也由于空间相对变少、老年人日益增多,床位等基础设施缺乏、机构离家距离较远,老人不方便养老等问题层出不穷。在各种养老模式不足的情况下,产生了社区居家养老,其是以政府为指导、[35]王琼.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全国性的城市老年人口调查数据[J].人口研究,2016,01:98-11216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社区为依托,合理利用社区资源的同时动用社会力量广泛积极参与,实现老年人在家里、社区的一种养老模式。一、家庭养老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养儿防老”,家庭养老,顾名思义,就是老年人在家里进行养老,其亲属、子女都是照顾老人的首要合适人选。从古至今,家庭养老不仅包括对老年人的经济上的支持、生活上的照顾,还有精神上的慰藉。传统的儒家思想中,老年人想着在年老时可以与儿女、孙辈们在一起生活,安享天伦之乐。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儿女出门在外,为了生活打拼,孙辈们也为了学业,不能与老人生活在一起,家庭养老的功能逐渐弱化。家庭养老最大的特点是衣食住行等物质、经济上的满足,精神上的满足也是很多老年人所期盼、渴望的。家庭是一个人一生成长、生活的地方,在家庭中老年人可以得到亲情需求的满足,得到安全感,产生一种“落叶归根”的心理;家庭养老也可以降低经济成本,在家庭养老中,儿女有义务赡养老年人,且这些服务都是无偿的;中国尊崇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家庭养老可以很好的教育下一代,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家庭养老的不足之处在于增加了家庭的负担,特别是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421”模式的家庭越来越成为主流,这就意味着一对年轻的夫妻,上边有四位老人需要照顾和赡养,下边还有小辈需要照顾,正是典型的“上有老,下有小”。在这种环境下,年轻人在认真做好工作的时候,还要分身乏术,时间长了,会使家庭没有“喘息”的机会,一旦家庭中有一个人出现了问题,这个家庭就会陷入困难,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社区居家养老为家庭提供了“喘息”的机会,让生活走在正轨。另外,空巢家庭的增多更进一步弱化了家庭养老的功能。二、机构养老养老机构是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和集中照料的场所,从养老机构的功能看,其有着“全人、全程、全员”的特点。“全人”指的是养老机构在衣食住行、精神文化等多方面满足老人的需求;“全程”主要是因为,很多老年人住进养老机构的那一刻起,便把这当成了人生的最后归宿,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陪伴老人全程的过程;“全员”则说的是养老机构的运行、老人的生活起居等一切需要养老机构整体人员的努力和老人以及老人家属的全力配合。以前在很多人眼中,将老人送到养老院是不孝的行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养老机构渐渐被人们所接受。在儿女忙工作不能照顾老人的时候,养老机构有专业的护理人员,衣食住行都有人操办,确实省了不少心。若是有个感冒发17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烧,有专门的医生、护士照顾,比在家里方便得多。但是,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机构并不能满足社会整体的养老需求,床位紧张、护理人员短缺;再者,养老机构大多在偏远的郊区,不仅地理位置偏僻,周边也没有配套的实施,医院、书店、家庭都比较遥远,这样容易让老年人产生一种远离社会的感觉。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人们迫不及待的寻求一种解决办法。社区居家养老很好的弥补了这一主要缺点,社区居家养老让老人在自己家里养老,但是又有专业的服务可以享受。另外由于机构养老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社区居家养老在政府的指导下、社会各界的动员以及社区链接资源的平台上,老人可以足不出户享受到服务的同时,也为家庭节省了一笔经济预算。三、社区居家养老的优势与养老机构相比,社区居家养老不提供集中式的居住。养老机构为老人提供的许多服务,如日间照料是集中式的,社区居家养老提供的则是分散式的上门服务或老年人到养老驿站享受日间照料服务。并且,社区居家养老提供的日间照料服务包括全托、半托式服务,老人有更多适合自己情况的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在社区里,让老人实现家庭养老。合理利用了社区资源,也让老人心理得到了满足。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养老的负担,使家庭养老变得轻松的同时,老年人不仅得到了亲情的照顾,也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中,无子女的老人或子女远离老人或子女不常在家的老年人来说,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最好的选择。社区在这里可以是“大家”,家庭是“小家”,无论是哪个家都是以家为载体的养老方式,目的都是让老人更好的安享晚年。现阶段的社区居家养老紧跟政策步伐和政府脚步,大多数服务都是依靠政府采购,与机构等中介合作,采用公建民营形式或者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为社区居家养老驿站降低前期投入成本、获取相对稳定的一定收益。在后期,由于与政府的良好关系,可以快速地获得一些信息,使我们更快的获取政策补贴优惠。何谦等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能够有效节约社会成本,是养老资源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老年人在家庭所在的社区度过晚年生活,一方面,可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资源空置,充分且有效地利用家中现有的物质资源,另一方面也能在社[36]区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提高了老年生活质量。许爱花认为,老年人养老需求往往多样化,而机构养老常常以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大多都是提供较为程序化、制度化的养老服务,这其中人情味就很少,相较于机构养老模式来说,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能够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养老服务,也[36]何谦,陈汉平.浅议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优势和可行性[J].法制与社会,2007(3):569-57018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37]更具人情味。不管是依托机构还是设置照料中心,还是现如今大部分的养老驿站,很多都是一个完整的团体,在一个社区内开展活动,可以快速地与社区工作人员、老年人建立起一种信任的关系,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养老驿站坐落在社区内,不仅可以为本社区的老年人进行服务,也辐射周边社区的老年人,在未来几年,北京市将会把养老驿站开到每个社区,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服务到家的为老服务。第三节社区居家养老的模式研究——养老驿站一、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是指经市民政局、市老龄办备案公告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和农村幸福晚年驿站。为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促进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可持续运营,根据《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关于贯彻落实<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实施意见》(京政办发〔2016〕48号)、《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京政办发〔2017〕13号)和市老龄委《关于开展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的意见》(京老龄委发〔2016〕8号),在区级层面建立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街道(乡镇)层面建立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层面,启动2016—2020年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作为机构养老功能的延伸,打造老年人家门口的“服务管家”,在日间照料、呼叫服务、助餐服务、健康指导、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六类服务的基础上,延伸提供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康复护理等服务。截止2017年底已经建成驿站380个。养老意愿是建立养老体系必须考虑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按照“9064”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作为养老体系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政府为社区的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途径,社区养老驿站作为一个养老平台,承担的不只是一项责任与义务。养老驿站自运营以来,不管是政府、社区还是承办方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真正的做到扎根社区、深入家庭,与社区居民建立良好的信任和合作关系,从而有效为老人服务,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这让养老驿站在民众中留下了良好的口碑。二、社区养老驿站的特征(一)养老功能的全方位性[37]许爱花.中国城市社区老年人养老模式之反思[J].宁夏大学学报,2015(3):108-11119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养老驿站中可以满足老年人各项服务与要求,主要涉及衣、食、住、行、乐、为、康、健、学等方面。具体的服务内容在养老驿站中有六大项:助餐服务、生活照料、呼叫服务、健康指导、文化娱乐和心理慰藉。发展较好的养老驿站在开展六大主要功能的同时还可以开展康复护理、按摩、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等延伸性服务。老人在养老驿站,情感归宿得到了寄托,也享受到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体现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的全面性和丰富性。(二)养老资源的多元性在养老驿站,具体的助餐服务由养老照料中心或专业餐饮机构提供;助浴由专业的养老照料中心或中介机构为老人提供服务;理发、修脚、开展家政服务都是养老驿站链接社会资源,由爱心企业免费或低偿为老人服务,其中也包括政府购买服务;康复保健由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周边医院提供;心理慰藉由专业的社工机构或心理咨询机构为老人做专业的服务。志愿者也可通过低龄帮助高龄的服务方式为老人提供代采买等服务。(三)养老体系的多层次性我国的老年服务工作已基本形成相应的组织体制和运营机制。概括的说,就是党政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辅之以老人自我服务。“三边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在政府的引导下,市、区、街道、社区运用行政力量,在政策引导下,养老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动用自己的资源为老人服务。养老驿站的建立,正是社区居家养老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的合理平台。(四)养老服务形式的完善性针对服务本身来说,都是有偿消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现的是为老人提供所需要的服务,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免费服务或者减免一部分费用。比如在心理慰藉方面,老年人不用花一分钱,便能享受到到专业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服务,而这项服务由政府买单。助餐服务、生活照料方面,政府补贴一部分,老年人只需要象征性的花费很低的价格便能享受到便民服务。比如生活照料方面里的助洁便是有条件减免,对于60岁或60岁以上,80岁以下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以及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都能享受到每月免费领取洗衣券的福利,每个人每个月可以享受5kg的衣物洗涤。越来越多的福利等着老年人去享受,政府、社会各界、社区也在努力为老年人谋求更多福利。另外养老服务形式根据老人的情况可以实施上门服务和在养老驿站接受服务。过去,社区居家养老都是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而养老驿站让老人有了更多的享受服务的选择。在各个环节都有选择性,体现人性化的同时,也让老人感受到了尊重。20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五)养老体系的优势互补性政府通过统筹规划,社区执行所下达的决策命令,养老驿站与家庭为老年人享受服务提供便利,不仅在纵向上紧密配合,在横向上老人享受的服务也更全面,采用的资源也合理被利用。不管是从政府层面、社区层面还是家庭层面,都避免了资源浪费,结合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势,使社区居家养老更好地发展。21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第三章M养老驿站中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第一节M社区养老驿站的概况一、M社区养老驿站的基本情况(一)M社区养老驿站开设背景M社区养老驿站的开设响应政府政策,是解决养老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需要。在M社区搭建养老驿站,在发挥机构养老功能的同时,充分发挥养老照料中心辐射社区居家,为M社区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医和精神慰藉等社区居家服务。M社区养老驿站是周边社区第一个养老驿站,在区民政局和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努力搭建社区平台,更好的为M社区老年人服务。M社区养老驿站的开设是构建三边四级养老服务体系的需要。M社区养老驿站的建筑使用面积由北京市F区民政局无偿提供、养老服务品牌商低偿运营,在通过政府支持和委托社会力量建立品牌化、连锁化运营的支持下,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平台。M社区养老驿站在开设之后,运营方Y养老照护中心就建立了品牌,并将此作为连锁化运营,在后来运营的其他社区的养老驿站也都按此模式发展。M社区养老驿站建设推动了D街道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政策等方面都给予了扶持,发挥市场在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通过此种办法,壮大养老服务商,促使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的主体,并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推动首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以便更好的满足不断发展的养老需要。M社区养老驿站作为周边社区第一家养老驿站,所依托的M社区内的老年人数量较多,且较多为退休干部人员,在党的政策的支持、养老驿站的服务的多样化来看,也更容易开展运营。(二)地理位置及基础设施M社区养老驿站地处于北京市F区M社区内,M社区位于北京市南三环辅道,交通便利,在此周边有三个社区的居民都可以享受到M社区养老驿站所提供的服务。M社区养老驿站毗邻社区居委会,在开展工作初期通过政府、社区的宣传,让社区内的老年人清楚M社区养老驿站的职责和功能,在建立信任关系之后,老年人可以来养老驿站享受便民服务。M社区内户籍人口3862人,截止到2017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数共计965人,占总人口的近百分之四十。其中60岁至64岁老年人数473人,65岁至79岁老年人数361人,80岁至90岁老年人数120人,90岁至99岁老年人数8人,是典型的老龄化社区。4-2-1家庭较为普遍,一方面是社区老年人口多,另一方22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面是老年人的子女工作没有足够精力照顾老人。在这种冲突下,一些不愿意离开熟悉的环境到养老机构去,身边又缺少子女照顾的老人,就需要来自社区的帮扶。此外,由于社区面积有限,养老驿站与社区居委会共用社区活动间,这样老年人也方便参与活动与享受服务。养老驿站由政府无偿提供场地和设施,并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和设施购置补助。M社区养老驿站设立有餐厅、心理咨询室、康复护理室,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养老驿站门口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靠轮椅出行的老年人。M社区养老驿站有效地利用社区资源,满足M社区及周边社区老年人养老需求。(三)配备人员及岗位职责M社区养老驿站配备人员有:站长,负责养老驿站的整体运营和管理。统筹驿站的经营管理工作,承担经济指标,掌握经营状况;负责制定驿站安全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指导监督驿站全员执行,严防出现任何人身安全责任事故;统筹驿站为老服务、为社区老人提供优质服务;对驿站社工、中医理疗康复师、护理员、实习生进行人员管理;负责驿站与街道、和各行业部门的对外联络工作。驻站社工,负责协助站长开展驿站各项活动,为社区老人解决生活问题;严格执行驿站安全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严防驿站出现任何人身安全责任事故;负责具体活动组织策划、申请执行、协调联络和评估总结等工作;负责完成老年人问卷调查、建立健康档案、参加老年人意外保险,进行老人服务风险评估,确定驿站针对性的服务种类,与协调驿站医疗成员做好协调配合工作;与相关合作方保持良好的沟通;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中医理疗康复师,建立老年人健康管理档案,采集健康信息,会同相关人士、机构,对健康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出具健康报告;依据老年人健康报告,制定相应的中医理疗康复方案,根据老年人具体要求和确定的费用进行收费,按照相关流程及规定,实施中医推拿按摩、中医理疗、针灸推拿等服务;在驿站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干预和健康教育活动;认真执行驿站各项规章制度合计数操作规程,严格执行驿站安全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密切关注老人身心状况,发现隐患及时报告、及时处置,严防驿站出现任何人身安全责任事故;与相关合作方保持良好的沟通;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护理员,负责在驿站活动老年人的健康、娱乐、生活照料、心理慰藉、保健康复等工作;负责每天分餐、送餐、日常收银,餐数统计分析与财务对账;负责助餐电话预定及系统录入工作;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驿站安全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密切关注老人身心状况,发现隐患及时报告,严防驿站出现任何人身安全责任事故;严格做好交接班制度,做好日常工作记录;认真执行清洁、消毒、隔离制度,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23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生,协助社工策划、组织并实施相关社区活动,完成活动计划、筹备、宣传、开展,总结、新闻稿撰写等工作;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驿站安全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密切关注老人身心状况,发现隐患及时报告,严防驿站出现任何人身安全责任事故;开展社区走访,收集服务对象,协助驿站调整服务计划;协助完成微信、微博及网站的编辑及更新工作,整理日常活动资料并归档;协助驿站完成养老服务的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二、M社区养老驿站的运营管理情况2017年9月26日下午,在F区民政局和D街道办事处的支持帮助下,由北京市Y养老照护中心负责筹建并运营的M社区养老驿站开业仪式暨聚“益”堂公益活动举行。这意味着D街道迎来了第一个集“医疗、护理、养老、康复、社会工作”五位一体的社区养老驿站。站长负责养老驿站的整体运营,包括每天的服务安排,遗留问题的处理。在开业之后,在政府、社区、社区居民的支持下,平稳的度过了工作的磨合初期,不管是在服务范围内的工作,还是日常帮助老人解决困难,都建立了一种信任关系。养老事业是经久不衰的话题,我们要小心翼翼的完成好它。制定年度、季度、月度养老驿站经营目标,落实到每位负责人,一起完成驿站目标;制定、落实驿站运营手册,包括管理机制、监督机制、培训机制、奖励机制,做到有条理的进行服务;每个人对负责的板块尽职尽责的同时互相协调、配合,共同支撑驿站的运营与发展。政策落实、人员配备齐全之后,相应的服务也提上日程,助餐、助浴、助洁、文体娱乐、心理慰藉、康复护理都有条不紊的开展。每周的助餐食谱会在前一周用菜单的方式告知社区居民,所提供的服务也都会提前预约。另外辐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政策调整,收费项目走福彩公益金,免费项目走运营管理。辐射服务内容是不变的,做到居家养老服务“留痕迹、有记录、可追溯”也是不变的。另外电子监管工具的使用,意味着项目验收更加严格化。三、M社区养老驿站的服务模式以及志愿者队伍作为D街道第一家满足完善服务功能的社区养老驿站,M社区养老驿站秉承品牌理念,根据辖区内老年人尤其是高龄、空巢、独居、低保、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需求种类多、服务频次要求不定等实际,进行需求整合,在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新的社会资源,实现供需有效对接,凸显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和创新性。同时,有效发挥老年人余热,通过互助、自助来满足24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老年人不断变化的生活和精神需求。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打造集“医疗、护理、养老、康复、社会工作”五位一体的跨专业整合式社区照顾模式。整合医疗、护理、康复、心理等专业人员,引入了包括全科医学、中医学、康复学、护理学、营养学以及专业社工的六大领域人才团队。由专业社工引领,运用个案、社区小组活动方式,整合优化管理其他志愿者队伍,通过多方联动、资源整合、以点带面、互助帮扶和跨专业合作等多种方式,共同解决社区老人的需求。探索“互联互助互动式为老服务模式”。开展老年人需求问卷调查,对地区养老资源、为老服务商、为老服务队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为更好的做好为老服务工作,充分发挥老年协会及广大志愿者的作用,满足老人日益增长的居家服务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品质,使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促进地区的和谐发展。借助三社联动的机制,由街道社区搭建平台,专业社工引领,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不断整合优质服务资源,建立全方位的服务功能体系,形成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使老人享受到专业、便捷的养老服务。并辐射周边社区,以解决居家养老问题为出发点,为社区做老人需求调查、链接服务供应商资源,开展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行、助老、文体娱乐、精神关怀等各项为老服务。M社区养老驿站秉持关爱、成长、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理念,运用专业方法立足社区,服务百姓,为F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本着创建关怀型社区的目的创造一个为老服务平台,在老人提出服务需求后,专业社工引领、街道社区搭建平台、社会组织和服务上广泛参与,驿站链接整合资源提供服务。服务范围包括医疗、养老、生活照料、康复、社工招聘、派遣、培训,社会工作服务,承接政府委托项目,社会调查,学术交流等。服务特色是通过社区周边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和社会支持网络,在社区中形成邻里互助、关爱老人的氛围,创建关怀型社区。M社区养老驿站通过社工致力于打造志愿者服务队伍,并拥有一套完善的志愿者管理体系。在周边社区张贴项目志愿者招募海报、走访入户、自愿申请等方式,吸纳社区有爱心的居委会工作人员、社区居民、党员干部加入,依托志愿北京平台统一管理志愿者队伍。通过志愿者常态化服务,通过一系列志愿者激励机制,志愿者存折、志愿者手环、积分兑换礼品、爱心换爱心服务,志愿者管理、线上线下服务等,营造志愿服务氛围。我们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组建和培育志愿者队伍,提升志愿者志愿服务能力,初步探索志愿服务居家养老的长效模式。依据“志愿北京”平台记录的志愿时长,对接“小星星长成记”积分晋级制25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度,确定“小星星”星级级别,授予相应星级志愿者称号,并召开“小星星”星级志愿者表彰大会。在“志愿北京”平台记录时长的基础上,进行积分兑换活动,兑换原则为:在一个年度内,新注册的志愿者称为“满天星”,志愿者参与活动满1小时积一分(志愿团队负责人积分翻倍),积分晋级过程,以下表为依据,按照积分间隔30、40、60、80的积分晋级标准,颁发相应颜色的手环,经过服务评估后,依次晋级为“小星星”、“美星星”、“耀星星”、“闪闪亮”、“亮晶晶”“星星火”。另外,志愿者积分可以兑换爱心服务。在经过志愿者模式的推行,许多低龄老年人参与进来,为高龄老人服务。M社区养老驿站也为志愿者买了厨房三件套、收纳包、拖把、烧水壶等礼品作为奖励,每个志愿者参与活动都会带着自己的志愿者存折,在参与活动结束后由工作人员计时积分,年底参与奖品兑换。第二节M社区养老驿站提供的服务体系M社区养老驿站是Y养老照料中心下设的子品牌,通过与照护中心上下联动,资源共享,提供居家养老及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满足从社区活力老人到机构失能老年人在身、心、社、灵四个维度的多角度、全方位需求。由专业社工、医务人员、专兼职养老服务员、志愿者等跨专业合作,完成养老驿站六项基本功能以及延伸性服务。据社区工作人员所提供的数据显示,M社区养老驿站辐射M社区900多位老年及周边社区的老年人,作为M社区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养老驿站,有权利也有义务全心全意做好服务,在营造好名声的同时,做到有效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一、养老驿站的六项基本功能(一)日间照料M社区养老驿站针对社区中长期卧床的失能、半失能、生活不能自理、空巢、独居等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和短期全托服务,为家属提供“喘息式”服务,减轻家属的照顾负担。为此养老驿站由专业的医护人员、护理员,并设置了5-10张活动床位以满足这一需要。M社区共计965人,其中60岁至64岁老年人数473人,65岁至79岁老年人数361人,80岁至90岁老年人数120人,90岁至99岁老年人数8人,M社区养老驿站内设有六张可折叠的床可供老人使用。最先享受日间照料的朱大爷由于早年中风只能躺在床上,孩子在外工作,都是请的护工照顾,M社区养老驿站开了第二天,孩子就把他送了过来,护理人员小刘每天给朱大爷洗脸、喂饭、擦26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身,陪朱大爷聊天,解决了朱大爷的日常生活之外,也排解了朱大爷的心理问题。朱大爷说在养老驿站就像在家里一样安心,我们就是他的家人。(二)呼叫服务响应打通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的政策,基于网络服务供应商或周边一刻钟服务供应圈的服务供应商,依托于社区志愿者、党员志愿者、老人只需提出需求,养老服务便可送上门。M社区为老年人发放了腕表,腕表是社会工作者联系中国联通北京的一个分公司免费为社区内的100名老人发放,在开始初期试验,通过一个月的试验,推广至M社区,每位老人交押金,使用免费。在有需求时按下绿色通话键便可接通后端平台,电话连线直接到养老驿站,根据老年人需求,已吸纳家政、理发、家修、推拿按摩、社区诊所、便利超市、送水、代购等多家服务资源,并通过社区反馈平台和服务供应商管理制度起到供需对接、服务监管的重要平台作用。紧急情况下,按下红色的按钮,呼叫平台便可以在身边没人的情况下帮助老年人及时发现、规避风险。有一次,社区的两位老人在社区附近的公园散步,其中一个老爷爷突发心梗,另一位老人通过腕表发出紧急求救信号,养老驿站工作人员立即联系医院,告知老人发生的情况、地点,及时避免了更严重的事故发生。(三)助餐服务民以食为天,北京市居家养老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不是医养结合,也不是智慧养老,更不是精神慰藉,而是老年人的一日三餐吃饭问题,是有没有的吃?吃什么?跟谁吃的问题。说中国老年人“未备先老”,第一条就是吃饭问题没准备好。很多老年人过惯了集团生活,不会做饭;很多老年人行动不便买不了菜、做不了饭;M社区养老驿站老年助餐服务是为本社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及上门送餐服务,服务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中午11:30-12:30。服务人员持健康证上岗,严格实行健康检查制度,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和管理规程,礼貌、热情、耐心、周到地接待老年人。养老驿站会提前一周告知社区民众菜谱,每人每份15元,老人可以吃一顿结一次,也可以提前预定一周,甚至一个月的饭菜,这样也方便老年人的订餐需求。儿女也可在周末看望父母时,也可提前为老人订好一周的饭菜。M社区养老驿站规定餐具存放在密闭保洁设施内,并按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消毒、清洗,严格执行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洁制度。在餐厅内有老人洗手设施,老人们前来就餐时不得携带宠物进出,餐厅内设有防虫、防蝇、防蟑螂、防鼠设施。每餐都按照市药监局规定留样250g,在冰箱内存48小时,对留餐食品进行严格登记。M社区养老驿站的助餐环节由专业营养师负责制定和搭配符合老年人身体特点的老年营养餐和老年保健餐,考虑到老年人糖尿病、高血压、高27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血脂等慢性疾病的疾病特点,提供符合老年人身体机能所需营养成分和老人肠胃可以接受的老年餐和小碗蒸菜。饭菜均符合国家和本地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每天养老驿站的老年餐均是由M社区养老驿站合作单位养老照护中心配餐,热乎乎的饭菜做好后会立即被打包好放在使用的环保盒里,然后统一放大保温箱并用封条封住,十分钟的路程便可安全到达。送餐过程实施全程监控,在配餐员领口位置有个记录仪,从打饭到环保盒到将餐具运回养老照料中心,全程拍摄。这样不仅有记录,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记录仪一般保存两周,两周期满之后,工作人员会将记录内容存储到养老驿站的专用助餐文件中。另外考虑到老年人身体的原因,基本上每天的饭菜都是一荤两素,少油少盐的同时注重营养搭配。主食包括米饭、馒头,都是免费,另外还赠送养生汤一份。老年人可以选择在养老驿站的老年餐厅就餐,也可以选择将饭菜带回家吃。在老人就餐的老年餐厅设置了无障碍通道,方便靠轮椅、拐杖出行的社区老年人。包装饭菜的工具时常保持清洁卫生,餐具做到每餐消毒。并且运输饭菜的工具、车辆均有社区的标识。每天的饭菜数量会比老年人预订的多两份,一份放在每天的留样盒中,一份留作老人的备用餐。助餐结束后,服务人员进行认真清扫,要达到窗明几净,地面清洁。助餐作为M社区养老驿站每周工作日不间断的环节,通过这一环节与老人的访谈发现,在助餐环节发展初期,因为人手不够、M社区养老驿站为老人供应午餐,从M社区养老驿站开始营业第一天起,一直订餐的李奶奶和我们聊天,就说:“孩子们啊,你们要是早早开办就好了,小区里的大爷大妈们就能早早吃到这么好吃的饭菜了,不过,我觉得遗憾的是,只有午餐,没有早点和晚饭,希望在周末也可以吃上这么可口的饭菜。”听了李奶奶的话,心里高兴之余又在想李奶奶说的话,当然也告诉李奶奶,周末没有助餐的原因就是想让子女周末回来陪伴父母,照看老人,这样在工作日儿女能安心上班,老人们也有吃饭的地方,周末可以在家里让老人安享天伦之乐。当然我们也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对于空巢老人、失独老人,与老人商量之后,链接社区周围的饭店为老人送餐。(四)健康指导借助互联网+养老技术,通过无线终端设备,每周定期在社区为老人采集和测量身体体征,为每位老人建立网络健康档案,并将数据上传至云端平台。长期监控、记录、观察老人身体体征的变化,进而根据需求提供电话问诊、上门出诊、双向转诊、紧急救助等家庭医生式智能助医服务。建立健康档案与管理、智能助医系统监测(包括:血压、血糖、体脂、血氧、心率、心电图等)、送医送药、体检、健康知识讲座、社区义诊等服务。另外依托M社区服务站专业医疗团队,Y养老照护中心提供医疗设备,为老28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人提供专业的康复服务。针对慢性病老人,平时由照护中心的医护康养团队,同时从营养、护理、康复、中西医结合、理疗等不同角度给予综合性的治疗,采取中西医结合加生活营养护理等综合手段,发挥社区康复特色。(五)文化娱乐通过养老驿站为老年人搭建一个互动交友、兴趣交流、爱好培养的文化娱乐平台,为老年人的生活注入欢乐与活力。每周定期有舞蹈班、书法班、手工艺小组,很多老年人在家也是闲着,大家相约在养老驿站聊天、锻炼身体、做手工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加深社区邻里之间的友谊,还有助于预防老年人心理问题,让老人走出家门,走向社区,有一个固定的平台和场所为大家服务。舞蹈班的老师聘请于上海师范大学舞蹈系,他具有丰富的工作和教学经验,在上海组织、参与了三次老年人舞蹈大赛并担任评委。学舞蹈的老人不分性别都很认真;书法班没有固定的老师,因为M社区卧虎藏龙,大家轮流给社区内对书法感兴趣的老年人教书法,教书法的老人不仅延续了兴趣,还得到了给别人教学的满足与乐趣。手工艺小组是由养老驿站的工作人员,包括护理员、社工以及社区内擅长手工艺的老人一起为老年人服务,包括剪纸、编织、陶罐艺术等。(六)心理慰藉在为老服务方面,M社区养老驿站除了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发展,更是将心理慰藉服务做的比较全面,具体有下面四项:1.心康健——社区活动M社区养老驿站每周定期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情绪管理、认知调整等讲座,普及晚年与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老年人对个体心理健康在晚年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筛查由于遭遇负性生活事件或长期以来的不良认知模式,导致的人际交往缺失、认知功能偏差、负性情绪严重的老年人,为筛查出的老年人登记建档,作为驿站主要的心理慰藉服务对象,主动干预和服务。在驿站开始初期,我们在登记建档的过程中,发现李奶奶相对其他的老年人话语很少,坐的位置也比较偏后,驿站工作人员发现后,第一时间做了标记,事后通过走访社区、邻里,我们得知李奶奶儿子女儿都在国外,老伴也因为疾病几年前离开了,于是李奶奶成为了我们心理慰藉的第一个服务对象。2.心欢喜——小组工作坊在好心情小组工作坊中,学习人际交往技巧,建立信任和支持,学习群体经验,让老年人学会自我接纳。通过小组活动,增强人际互动,缓解老年危机,加强感知刺激,释放焦虑、压抑、孤独的情感,促进老年角色转换,从而获得心理慰藉。29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工作人员在开展活动时,在保证其他老人正常参与活动的同时有意将李奶奶带到活动气氛中,让李奶奶慢慢放下心防,与其他老人、工作人员建立信任关系,使其得到社区、邻里、工作人员的支持与帮助,为李奶奶搭建一个社会支持网络。让她在社区里感受到家的温暖,解决困难。缓解李奶奶的丧亲、孤独感,促进李奶奶健康乐观的面对生活。3.心空间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定期上门探访、陪伴聊天,进行情绪安抚;以传统的节日、老人生日为契机,上门拜访、进行亲情抚慰;对丧失亲人的老人,在丧亲一个月内上门探访,进行悲伤辅导;对婚姻家庭关系不良的老人,进行婚姻家庭关系调试。在固定开展活动的同时,工作人员每周上门探望一次李奶奶,每天一个问候电话,也邀请李奶奶每天参加养老驿站的各项活动,对不感兴趣的活动,可以在养老驿站与工作人员聊天,让李奶奶消除孤独感,促进李奶奶对社区的融合。4.心港湾通过筛查出的目标群体,有针对性的进行个案心理咨询服务,做好个案记录,及时介入和干预老年人心理问题,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发展。李奶奶作为我们养老驿站的第一个服务对象,我们为其建立了个案咨询记录,每一次的心理开展活动都有详细的记录和进展,从一开始的默然、抗拒、不参与到最后的“积极分子”活动者,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我们看到了李奶奶走出了孤独、寂寞的心理困境,也为后来的老年人提供了很好的榜样。二、M社区养老驿站的延伸性服务(一)法律咨询老年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在消费者权益方面、遗嘱以及财产纠纷方面会面临很多比我们复杂的问题。很多老人一辈子都没机会接触律师,可能以前不需要;有的老人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选择自己吞声咽气;有的老人本着家丑不可外扬选择不使用法律手段为自己维权;有的老人则害怕同律师打交道;有的甚至并不知晓自己享有的法律权利。M社区养老驿站为老人开展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每周也会有一次法律知识大讲堂,通过链接专业律师事务所的专职律师,[38]为老人困惑的问题提供法律咨询,为低收入的老人进行义务法律帮助。(二)助洁服务M社区养老驿站提供助洁的服务主要包括室内助洁和物品清洁。室内助洁主[38]张化.上海市××区居家养老工作的现状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5(s1):84-85.30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要是为老人提供家政服务,包括卧室、客厅、厨房、阳台、卫生间的卫生清洁。物品清洁则是M社区养老驿站为社区内60岁及60岁以上的失能半失能老人、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发放免费洗衣券,每次可洗五公斤之内的衣物,每月发放一次,洗衣券上明确的告知老年人可以清洗的范围,服务人员会向老人解释,检查要为老人洗的衣物的性状,送取衣物时都有明确的标志并核实准确,在收取衣物时会将发放的洗浴券收回,并填写服务单,包括姓名、电话、送取时间、服务人员签字,服务结束归还老人衣物时让老人填写服务意见。利用养老照料中心的进口大型洗衣烘干设备,由志愿者免费上门取送衣物,为老人代洗衣、经过消毒烘干叠整齐送到老人家中。通过助洁服务,老年人的衣物、窗帘等都是焕然如新,家里干净,老人也住的舒服。一般老人只需提前一天便可预约助洁服务,政府会通过购买服务为老服务,养老驿站的护理员会为老人提供助洁服务。由于每天有大量的衣物在养老驿站进行清洗,难免会有混乱。临过年时,张大爷将清洗的衣物送至养老驿站之后没有与工作人员交代清楚便离去,过了几天拿回衣物时产生了误会,好在通过养老驿站360度无死角的监控,弄清楚原委后帮张大爷找到了衣物。(三)助浴服务“助浴”在众多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中,比较特殊。一方面是自己和家属有困难、没法经常洗澡的老年人的需要,这除了可以保持老年人身体清洁卫生、提高生活质量、保持个人自尊,还可以预防瘙痒褥疮、促进血液循环、缓和精神紧张、保持身心愉悦快的功效;另一方面是“助浴”的风险性大、专业性强,因服务人员技术水平、服务设施、老年人慢性疾病、突发疾病以及外界影响因素导致的异常出现,如果不能提前预估、及时发现、处置到位,后果会比较严重。M社区养老驿站为社区老人提供的助浴有上门助浴和在养老驿站提供助浴两种。在提供助浴服务之前,会为老人提供安全隐患排查,包括自然因素、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助浴过程中需要有家属或其他监护人在场。通过为在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助浴服务,改善老年人的自身卫生条件,体验和感受专业助浴带来的身体清洁服务。在助浴的同时,提高家人专业护理、助浴技能,使家人认识到助浴对失能老年人生活品质的改善。在助浴过程中,如果发现老人身体不适,应与家属或其监护人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为老年人提供助浴服务所要求的环境比较严格,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以及老年人所居住的条件,注意做到防寒保暖、降暑降温及浴室内通风。在助浴服务方面,政府对失能半失能老人有一定的补贴,其他老人享受此项服务也是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四)助行服务31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M社区养老驿站为了方便更多的老年人出行,为老年人提供适老用品的租赁和适配:轮椅、拐杖、护理床、老人专用坐便椅,以及移动卫浴车等适老用品租赁,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更多的选择。告知老人及其家属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并进行演示。租赁费用都在老人的接受范围之内。助人自助,设备资源合理共用,共享,可循环,易推广,更专业及配套指导让医疗设备及日常辅具进家庭,让有需要的老人居家享受专业设备及健康指导。M社区有一部分老人因为身体原因出行需要靠外力因素,这时只需要一个电话,养老驿站的工作人员便会将适老用品提供给服务对象。另外,养老驿站工作人员会陪同老人户外散步与外出,助行服务一般在老年人居住的小区及周边区域内,在助行服务途中注意安全。(五)助医服务M社区养老驿站为社区内的老年人提供的助医服务包括陪医就诊和代为配药。陪医就诊主要是一些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辅助性的检查和门诊注射、换药等,在陪医就诊过程中注意安全并及时向家属或监护人反馈就诊情况。代为配药主要包括诊断明确、病情稳定、治疗方案确定的常见病、慢性病,服务人员根据看病所开的处方在正规医院、药店,或者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老人买药。买药需要注意当面点清财物,结束后将单据、药物统一交到老人手中并拍照留底。M社区养老驿站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相互合作,在健康档案、医生随诊方面都为老人及其家属提供了安心的享受。(六)代办服务M社区养老驿站为老人链接和整合服务供应商、专业社工、社区社会组织,提供代采购、代缴水电费、代维修等日常生活事务。代办服务需要注意与老人当面点清钱物、证件、单据等并拍照留底。M社区养老驿站为老人提供的代办服务范围一般为日常生活事物。三、M社区养老驿站的服务功能M社区养老驿站作为M社区居家养老最基层的服务提供者,不仅为本社区的老年人提供各项基本服务,也为周边社区老人提供所需的服务,另外为在M社区内的失能失智、独居和高龄虚弱老人提供日常服务、床边服务。除了六大功能之外,还延伸出了六项服务。M社区养老驿站丰富了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体系和内容,作为M社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平台和载体,不仅是作为一个服务场所,更是为老人提供一个白天和亲朋、邻里相聚的地方。在社区居家服务中,养老驿站作为承接服务、转介服32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务、提供服务的场所,完善了为老服务的同时,也将政府、社区的养老负担减小。第三节M社区养老驿站在社区居家养老中的特色一、互联网时代下的社区居家养老在我国严峻的养老形势和“互联网+”热度持续上升的情况下,将“互联网+”与养老结合起来,将其演变为“智慧养老”,是实现养老行业变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共有7处提及“互联网+”。“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被写进了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一)“互联网+医疗”2016年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以积极推动“互联网+医疗”的健康发展。国务院陆续出台《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7号)、《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等“互联网+医疗”相关领域指导意见,文件提出要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创新“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探索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培育发展新业态。今年的两会上,多位科技大亨就健康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应用提出建议。马化腾建议,在医疗欠发达地区和机构可以率先推广人工智能技术的“觅影”平台,这已经成为目前医疗机构的癌症辅助筛选工具;王小川建议,利用数字技术将优质资源广泛贯通至患者末端,打通医疗惠民“最后一公里”,提供“核心医院+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数字家庭医生”三级供给模式,提升医疗效率和准确率,助推分级诊疗,力争实现每个中国家庭都有家庭医生,促进医疗全民普惠。而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普通老百姓通过利用互联网足不出户实现挂号、问诊、就医,有效缓解民众看病难、医院客满为患的现象,也做到了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方便多数人的目的。(二)“互联网+社区养老”医养结合是将康复医疗和生活照料结合起来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既包括社区居家养老中的生活照料服务、心理慰藉服务、文体娱乐服务,也融合了医疗康复服务。在民政部的大力推广下,全国开始建设居家养老服务联网呼叫中心。现在很多社区采用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即“系统+服务+老人+终端”,系统就是“智慧养老”服务系统及后台,服务就是通过在服务系统和后台所反馈的信息里,通过分析并形成为老年人服务的指令并形成这种服务,老人作为服务对象,也是服33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务平台的受益者和使用者,通过这一系列操作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的养老服务。呼叫终端有两种,一种是移动式的,比如老年手机、腕表,老人可以随身携带,也可以是固定式的,安装在老人家里。智慧医养结合创新模式将是未来医疗与养[39]老结合的必然趋势。信息化系统是构建社区居家养老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搭建信息平台,老人可以实现与子女、养老驿站、社区、医疗资源的零沟通,老人在家就可以挑选所需要的日常生活服务、医疗救助、康复护理等。同时通过网络信息,可以在老年人身上,将疾病治疗变为疾病预防。在大量的市场需求下,促使很多社会企业开发升级一代、适合老年人使用的互联网终端,将养老真正做到全民参与、全社会参与。通过网络信息,随时实现信息更新、老年服务信息共享、科学有效的监督与预防老年人身体健康。M社区养老驿站设立呼叫中心,是为了将驿站提供的各项为老服务延伸到社区及周边社区的老人身边、床边,同时提供健康管理、慢病管理、上门服务、紧急呼叫、紧急救助等服务,为老人提供贴心、周到、安全的服务。上文提到的老爷爷就是同伴通过腕表为我们发出了求救信号,避免了事故的进一步恶化。呼叫中心遵守驿站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保持日常卫生,做到干净、整洁。呼叫中心在电话铃声响起后必须立即接起,并以规范礼貌用语贯彻始终,通话完毕时,等对方挂掉电话后才可挂断。在服务过程中保持耐心、热心和诚心,努力为每位呼叫中心来电的老人,提供满意的服务。杜绝使用不文明语言,不要与老人进行争吵,不要再挂断电话后,议论老人或表现不满。呼叫中心对于接听过程中没有听清楚的信息,要和老人及时沟通后进行记录,记录要详细记载,以便跟踪老人的情况,方便回访,另外呼叫中心应保持老人信息资料完整保密,在工作中如果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驿站站长进行汇报。在社区内,互联网大时代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现在很多老人慢慢的学习利用互联网缩小空间差距。通过“互联网+社区养老”,政府、企业、社会可以实现养老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也可以减少人力成本,弥补现如今护理员不足的缺陷;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每个人在养老驿站接受服务时,都会填写一份健康档案,而这份健康档案将作为纸质版、电子版录入养老系统后台中。在平时的服务中,护理人员就会注意,而且在每周的健康体检中,不仅有中医、西医专家会诊,还有高科技的体检仪器,每个人都会有一份健康报告。当智能助医设备后台数据发生异常时,社工、医疗人员会及时发现并联络老人的家属,以防止意外发生。总之,我们要大力发展“互联网+社区养老”,为中国现代养老注入活力、生命力。[39]李杨凤,程龙.我国智慧医养创新模式初探[J].现代医院管理,2015,13(6):18-2134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二、M社区养老驿站在社区居家养老中的特色M社区养老驿站是一种创新式的服务思想,它以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为源动力,通过政府扶持、社区支持,整合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面向社区内的老年人,服务对象普遍而又大众化;智慧养老也是其一大特色,通过整合信息档案,录入系统,在日常开展活动中也起到了很大作用;服务对象是社区内及周边社区的老年人,可以很大的调动老人的参与度,在市场的带动下,社会力量也参与进来,从而实现全社会参与养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老年人越来越高寿,对于年龄长点、行走不便的老年人来说,没有亲友的帮忙很难就医。我们在老人需要的社区内,可以让老人一个电话便能得到社区医生的咨询服务,医生可以根据平时了解到的病情,带上一些必要的医疗用品到老人家中进行诊治,护士也可跟随医生一同前来,根据医嘱可以为老人进行采血、收集病史、家庭输液治疗等操作。养老驿站为每位老人建立的健康档案,定期到老人家中回访,采取改变生活方式、饮食控制、病情监测、自我管理、知识宣教等方式进行预防和治疗,并及时评价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如果老人病情不能在养老驿站诊治,驿站工作人员需要立即为老人转诊至高一级的医院。近年来,北京市始终坚持养老、就医不分家的原则,M社区养老驿站与其它养老驿站相比,最突出的特色便是驿站负责人在承办养老驿站的同时,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工事务所都可以为M社区养老驿站提供服务,在使用医疗资源的同时,开展工作也会结识一些医疗专家。在每周的健康大讲堂与例行体检中,将每个老人的健康档案趋势总结分析,及时规避风险,形成一站式社区医疗保障。35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第四章社会工作在养老驿站中的开展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提“社会工作”,这已经是连续4年将“社会工作”一词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中写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强社区管理。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养老驿站作为为老服务在社区中的平台,作为基层服务是很关键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充分发挥专业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优势,促进社会力量的参与,是补齐当前养老服务短板、实现养老服务质量明确改善和老年人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的关键内容。养老驿站中有专业的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专业社工、实习社工人员参与并开展工作。第一节社会工作者在养老驿站中的角色一、支持者由于生理功能的退化、社会角色的转化、社会地位的下降,老年人会有一种社会隔离感,从而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发展。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原则要求社会工作者在提供服务的基础上,更要创造条件使老年人自我发展,增强老年人权能是老年社会工作者支持者角色的重要职责。社会工作者要多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在养老驿站加强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M养老驿站也要根据老年人的需求举办一些适宜的活动;成立兴趣小组,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成立小组,如跳舞、书法、唱歌等;发展和培育一支老年志愿者队伍,在M社区,我们选取了一些55岁-65岁年龄段的老人组成志愿者队伍,在每次活动活动开展前,志愿者们自发的与养老驿站的工作人员布置活动会场,为稍微年长的老年人服务。志愿者们会觉得被尊重和有能力为他人服务,也加深了对社区的归属感。二、提供者社会工作者作为服务提供者,是在充分了解老年人的需要的基础上提供服务的,既包括物质帮助、心理关怀,还包括政策上的提供。社会工作者通过运用专业方法帮助老人恢复因年老而退化的一些功能,或寻找一些替代性功能;运用专业技巧,如怀旧、生命回顾等,为老人疏导不健康的心理情绪,从而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观;在养老驿站开展一些活动,让老人能够在活动、讲座等促进与邻里之间、社区之间以及社会的融合;通过入户调查,对老人的家庭进行评估,目的是促进老人家庭的和谐,避免发生虐待老人的事件发生;帮助老人解决危机等;36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为老人提供临终关怀。根据M社区所处的社区环境、周边的资源以及服务人群的需求,制定一些合理的计划与措施。在养老驿站,社工的角色主要是根据养老驿站的服务范围、服务的指标以及社区内居民的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设计一些服务方案,包括个案、小组以及大型活动,进而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在M社区养老驿站,社工承担的角色丰富多样,在老人心情不好时,可以根据情况以个案或小组的形式来引导老人走出阴霾。在手工艺、舞蹈课上,社工把老人组织社区内的活动室,由专业的舞蹈老师带领大家放松、愉快的跳舞。平常的一些节日、活动、讲座都是社工组织,链接资源为老年人服务。三、政策倡导者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研究养老服务发展现状和总结实际工作情况,倡导政府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的队伍中来,进一步完善各种社会保障政策,增进老年人的福利,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在养老驿站建设初期,有的老人因为个人利益会不顾集体的利益,这时就需要社工出面与老人沟通、协调。老人们不理解养老驿站的作用阻止工期发展,社会工作者需要跟老人从政府的政策上讲讲养老驿站的功能和角色定位。同时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养老服务的现状,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得真知,为完善养老政策出谋划策。四、资源链接者社区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为其他养老资源供给主体提供服务、搭建服务平台,实现社会化养老服务资源与老年人需求的对接。养老驿站作为政府支持、社区搭建、社会资源参与的为老平台。社会工作者作为养老驿站不可缺少的一份子,最重要的一个角色便是资源链接者。为了给老年人提供最好的服务,社会工作者必须详细的了解社区老年人的需求、为老服务资源,以及各种为老服务资源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之发挥最大的作用。整合社会养老服务资源,在养老驿站,服务资源提供者包括助洁、助浴、理发等都有固定的社会团体参与。这些资源都是社会工作者利用专业优势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而来的;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发挥个人优势,动员个人参与到养老驿站,这也为志愿者队伍的壮大找到了办法,动员低龄为高龄老人服务,重视非正式的邻里互助服务,为老人提供临时性、紧急性的帮助。37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第二节社会工作服务在养老驿站中的推动和发展养老驿站初建成还未开始正式营业时,会经常有老人好奇前来。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很多老人慢慢理解了,但是老人们也开玩笑的对我们说:“你们要是服务做得好呀,能得到‘一传十,十传百’的效果,但是,服务要是做的不到位,也是很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回答老人们的话的同时也在想,我们可以让老人们当做活广告,他们接受的服务满意了,养老驿站在社区内的名声自然就好了。一、普及宣传为老服务老人们来养老驿站肯定会了解一下,养老驿站具体是干什么的,能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在养老驿站,我们有统一的工作服装,在老人进入养老驿站或在社区里有疑问时,及时进行认真详细的解答。社工服务七步工作法(社工服务七步法是由合肥市爱邻社会工作服务社督导周军老师总结的实务技巧,包括接触、了解、接纳、沟通、行动、共识、倡导)中接触是第一位的,另外M社区是开放型社区,社工可以在驿站接受服务时,挑选几位有代表性的老人,不仅可以帮助驿站宣传服务、吸引更多的同龄人前来接受服务,还能收集我们收集不到的信息和意见。养老驿站在政府、社区的支持与扶持下,更需要民众的参与和信任,通过将这些义工、志愿者定期组织起来在养老驿站学习、培训,开展社会工作,更好、更全面的为社区老人服务。这样通过养老驿站可以更好地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与服务。在养老驿站开始初期,由于社区和养老驿站的活动场地是共用的,老人也很方便在结束社区的活动之后参观养老驿站并了解其服务内容。现如今养老驿站每周的活动都有:专家义诊(中、西医)、舞蹈课、手工课、音乐课、免费体检等,通过在养老驿站里的展板、养老驿站门口的LED屏幕、社区居委会的公告栏、社区内部养老驿站微信群多种方式通知下周的预告,通知内容包括专家、老师的介绍,还有活动地点、具体时间,这样可以让老人提前获悉,并调整生活节奏。这样老人在参与互动的同时也了解了社会工作的开展。二、构筑邻里互助网络社区为邻里互助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与载体,养老驿站要在这样的有利条件下宣传邻里情谊的重要性。老年人由于生理原因的退化,很多危险不能及时发现。M社区有一半是以前的老居民楼,家里的电线、水管都需要维修。社工针对M社区的服务对象(主要以长者为主),尽量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发动周边邻居的力量,以免发生意外。在M社区有13栋楼,每栋六层,社工在搭建邻里互助38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网络时,尽可能的使每栋楼有三位志愿者,并且这三位志愿者每天都会来养老驿站参加活动,在这种安全意识下,邻里之间也会有一种温暖常在。其中,7号楼的苟奶奶经常为楼上不便走动的邱奶奶从养老驿站打饭回去。三、建设社区文化节因为社区本身文化氛围的活动不多的缘故,我们计划利用一些传统的节日开展为老服务。如在重阳节,开展敬老爱老活动;在中秋节,有的儿女因为工作不能回家的老人,我们将他们聚集在养老驿站开展阖家欢乐、吃月饼的活动;在春节,把社区、养老驿站都打扮的红红火火,让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们感受到社区家一样的温暖。在众多的活动中,养老驿站的工作人员与社区内的老人一起度过,大家都彼此珍惜这份独特的情谊。通过几次活动的成功举办,社区和养老驿站决定将此类活动每年都进行,邀请老人参与活动的同时,慢慢地在人们心里形成一种归属感与融入感。目前在M社区,养老驿站已经开展了中秋节、春节等重大节日的活动。老人们都很开心的融入、参与到活动中,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下,社区环境也变得更美好,开展其他活动也更顺利。四、培育志愿者队伍养老驿站作为一个“外来者”,在刚进入社区时,不被居民所理解。在初期,开展工作都需要社区的工作人员带领,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居民的接受度逐渐提高。社工运用专业知识与技巧在社区内寻找积极热心的低龄老年人,目的其一是开展工作方便,二是可以吸引更多想要帮助其他老年人的人加入进来,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形成良好的邻里互助体系,构建社区里的社会支持网络。以上的服务前提在于与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者、楼宇党建搞好关系,大家都是为了这个社区更好的发展而努力,不是为了私利,在集体利益面前,每个人的付出都是伟大的。五、推广区域型“一刻钟惠老服务卡”有效整合辖区服务资源,更全面的提供为老服务。M社区养老驿站联合周边社区(3个)共同挖掘和整合出10余家优质商家,与商家达成共识并签订对60岁以上老人给予相应优惠的具体措施。让所有老人在发出服务需求之后一刻钟便能享受到服务的宗旨开展养老驿站的服务工作。M社区养老驿站也会为社区内的老年人发放“一刻钟服务圈惠老服务卡”,通过与周边社会资源沟通,在卡片上会标注可以享受服务的商家,这些持卡消费的老人,可以享受商家给予的优惠。39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第五章总结与反思近几年,为引导更多老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北京迅速布局了大量贴近老人、深入社区街道的养老驿站。目前,养老驿站正以每年几百家的速度在北京落地生根。通过养老驿站的数量分布和服务功能以及老年人对接受服务的满意程度上,都给社区居家养老提供了可行的建议。一、总结(一)养老驿站的低盈利性自从北京市决定在城六区建设150家养老驿站开始,虽然没有租金,但驿站交由养老照料中心运营后,日常养老驿站、以及和社区共用的活动室的水电费都需要服务提供方缴纳,不过在养老驿站这一基础上,水、电等都是按照民用标准收费。在M社区养老驿站中,每周开设的舞蹈课、专家义诊、体检免费为服务对象提供之外,手工课需要老人缴纳几块钱的成本费;助餐需要每位老人缴纳15元钱。家政、康复护理等需要老人缴纳一部分费用,政府补贴一部分费用。短期的日间照料也为养老驿站提供了一些经济来源,另外由于各种运营成本、人力等较高,现在也只能实现平衡,甚至亏损的现象。通过对北京市养老驿站运营情况的调查发现,目前享受政府补贴主要有租房补贴、一次性建设补贴和设备购置补贴、运营补贴;房屋由政府或街道无偿提供的约占73%。驿站的收入成本分析方面,54%的驿站为重度亏损,27%的驿站属于一般亏损,8%的驿站属于一般盈利,11%的驿站属于非常盈利。驿站收入主要集中在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等服务,呼叫服务、健康指导、文化娱乐、心理慰藉基本不收费。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其较密的驿站布局,在方便老年人获得服务的同时也稀释了市场资源,一定距离范围内的驿站之间存在“争夺”老人和市场的竞争压力,运营方获利难度较大;驿站自身及其辐射范围面积较小、空间有限,既定的六大基础功能带有较多的公益和微利性质,六大功能的开展不仅占据了已占绝大部分的空间和资源,也限制了运营方不断循环放大的资源投入,在微利或亏损状态下的资源投入存在相应萎缩趋势。目前,M社区养老驿站共有8位员工,其中医疗、餐饮人员配备比较紧张,在保证养老驿站正常运营的情况下,有时需要从机构内调配人手。M社区养老驿站由于其特殊性,承办方不仅有养老照料中心、专业的社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等资源,缺少一个人员可能会影响驿站服务功能的发挥。所以养老驿站迫切需要更多的专业力量加入,而目前这一情况却是普遍的。相信在未来几年,养老服务业渐渐步入正轨,更多的人会投身进来,为热爱的养老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40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养老驿站以政府为主导,社区居家养老是其服务实现的方式,非营利组织是主要的承办方和服务提供者,志愿者队伍和低龄老人的加入是其主要组成部分,通过社会支持网络搭建为老服务平台。社区作为养老的主要场所,信息化时代为其提供了便利,资源整合和标准化的建设、严格的规章制度都在引导养老驿站更好的发展。另外,养老驿站为每位员工支出的食宿、社保、工资等开支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从商业角度来看,养老驿站不是一个盈利的产业,在其他机构、养老照料中心为了盈利而开展各种高端服务时,养老驿站在做着免费或者低偿的服务。但是,我们只要心里装着养老,便是盈利的产业。(二)连锁模式开始运营养老驿站作为北京市这两年重点发展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有效地运营和管理势必会成为标志。品牌连锁式发展主要靠的是质量和口碑,M社区所在的养老驿站由Y照护中心承办,建立品牌,懂得抓住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以老年人为核心,通过与老人建立信任关系,更好的为老人服务。在2017年—2018年已建设并开始运营三家社区养老驿站,均为品牌社区养老驿站,在规章制度、运营管理上大体一致,细节方面根据各社区的不同特点修改。另外,养老驿站发展迅速,根据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规划(2016-2020[40]年),到2020年全市计划建设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000个。连锁式的运营模式在养老驿站工作的开展中,不仅在工作经验积累上可以借鉴,吸取教训,也可以互相学习,共同创造辉煌的养老连锁产业。(三)“便民+公益”养老趋势发展养老驿站的角色定位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社区居家养老而设立的便民平台。不管是从养老驿站所处的地位位置、所提供的服务内容、政策支持上都体现了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是人民的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人民对美好[41]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幸福的,各项福祉都是为民生。养老作为民生里的重要一部分,需要全社会动员参与建设。M社区养老驿站通过链接北京市某家美容美发学校,每月定期为老年人修容理发,老人所享受的服务是免费的;链接的专业律师事务所的专职律师,定期在活动室给大家讲解法律常识,为老人提供免费法律问题咨询,老人享受的服务也是免费的;养老驿站自己本身开设的助浴里的一项内容,即帮老人换洗床单、脏衣物都是免费的,工作人员去老人家里拿换下的脏衣物,在养老驿站配备的专业[40]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规划(2016-2020年)[EB/OL].(2017-04-30)[2017-12-26].http://www.guojiayanglao.com/article/338/2017041634/1.html.[4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41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烘洗一体机洗完之后,叠好送还老人家中。这些都体现了养老驿站的公益性和便民性。慈善公益力量的参与将有助于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有利于敬老助老理念深入人心,扶老助老活动广泛开展。(四)养老驿站模式逐渐深入人心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让我们不由得加快步伐,开展养老服务。养老驿站顺应了政策的发展,在以前家庭养老、机构养老模式都暴露弊端后,社区居家养老逐渐显现出它的优势。计划生育国策的实行,使得第一辈的父母已经步入老年人的行列,两个年轻人在照顾自己和小家庭的同时,要肩负起四位老人的养老问题。而有的老人儿女由于其他原因不在了,就剩下老两口自己承担自己的养老。养老越来越近,不光是时间上的紧迫感,还有地理位置的远近。养老驿站使社区居家养老有了一个固定的平台和载体。在养老驿站,老人不用再奔波去儿女家养老,也避免了在养老机构养老的不安,老人可以在自己家里,享受到专业的机构养老服务。随着养老驿站雨后春笋般的数量的开办,其全面的服务渐渐被社区居民所接受。社工通过对辖区内的居家养老人员进行了入户满意度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服务类别进行逐项解释,询问了居家养老的满意度以及对此服务意见和建议。老人们各抒己见,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并表示感谢政府这一助老举措对他们的帮助,感谢政府对老年人的关爱。我们在为老人服务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便于在今后工作中寻求更加适合老年人的新的养老模式,使便民利民的居家养老服务深入人心,让这项服务真正惠及每一位老人。对于任何一个产业、行业老说,规范化、体系化都是其走向长远道路的基础。养老驿站在一系列标准的制定、贯彻实施的指导下,在大的方向、方针指导下,将养老服务深入社区,养老驿站上有政策方针,下有规章制度,不管是在人员管理、服务内容,都有一套符合社区特征的养老方式。在政策法规制定上,需要有明确的规定,养老驿站所承担的职责是什么一目了然,在政策落实方面,政府、社区应该监督并评估养老驿站的合格程度,对做得好的养老驿站提出表扬,表现不好的养老驿站则要改变策略,积极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在养老服务内容方面,六大基本功能是每个养老驿站都需要满足的。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人们的需求也日渐丰富。在养老驿站运营过程中,各社区可根据社区内老人的合理需求做整理、归纳,在满足老人日常的物质支持、健康管理和心理慰藉之后,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五)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本土化42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这里所讲的本土化,是指将养老驿站这一养老服务模式推广至北京市、乃至全国适合的社区、地区。在发展养老驿站的一系列建议中,讲到了这一点,不管是北京城六区,还是其他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已经成为一种主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来关注养老,并为养老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体系。对于特别困难的老年人,政府和社区、社区养老驿站联结起来为老人服务,可以免费的服务多为老人做,需要老人低偿的养老驿站酌情减免。与国外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相比,养老驿站显得更有“人情味儿”。中国是人情社会,邻里、社区都是人情道德发展的基础,老人们在熟悉的环境享受为老服务,在减轻家庭的负担的同时,老人们也生活的比较充足。越来越多的养老驿站印证了这一点,所以需要大力推广这种模式,有效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二、反思养老驿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从“服务需求导向”出发,结合M社区的自然环境、文化特点,探索适合本土的养老服务模式。(一)让老人们定“菜单”由于养老驿站是根据社区居家养模式为基础,政府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的一种新模式。其零基础、零经验的项目实施前期主要是根据一系列养老政策所执行。为此,社会各界对老年人的需求做了了解,结果发现,现代社会养老的需求具有“复杂性、多元化、综合性”等特征,所定制的需求难以满足老人的全部需求。所以,养老驿站在开展过程中,一边正常运营,一边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需求,为每位老人实施“一人一档案、分类管理”。另外,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性、参与性,让老人享受现有服务的同时,各抒己见,把想要享受的服务、需求留言给养老驿站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进行汇总、整理,在每周的例会上提出,若是条件允许,可以逐渐增加服务选项,真正做到老年人有尊严、幸福的养老。在M社区养老驿站的六大基本功能的助餐中,只想到了大多数老年人的口味,对于回族老人就不能很好地满足其需要。在后期,这项任务需要更好地反映出来,要有清真餐,可以适当的为老人提供套餐组合。(二)重点打造信任关系养老驿站在一开始为了更快的融入社区,进入老人们的眼中,会经常让社区工作者带领着上门服务,开展活动。社区工作者作为社区的工作人员,在社区民众心中都是可信任的,为他们服务的,所以当社区工作者带领养老驿站的工作人员初次见面之后,需要社工、护理员与老人再一次接触。只有当一切建立在了信任关系的基础上,服务才显得真诚。老人们也要从过去的观念转变思想,不能认43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为社工就是开导他们郁闷的情绪,护理员就是打扫卫生、洗衣服的。社工也要注重老年人的特征,循循善诱,将老年人的思想转到正轨上来。只有建立了真诚的信任关系,养老驿站才得以长久的在社区为老人服务。(三)养老驿站的工作人员配置问题作为老年服务者,必须具备以下特点: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在为老服务过程中,应该将老人当做自己的服务对象,乐于奉献,并负有一定的责任心;其次,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和实务技巧,社会工作作为一门通才的专业,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实务技巧,在医疗救护知识、康复保健、文体娱乐等方面都要具备基本知识和技能;最后,要为老人提供综合性的服务。不仅包括专业知识技能,还包括心理咨询、身体健康等服务,以便更好、更全面的为老服务。在养老服务行业,大都缺少高素质人才,人员配备是支撑,养老驿站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社区居家养老的载体,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和志愿者加入。在养老驿站,大部分从业人员都没有相应的资格证书,有的甚至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便上岗,这样难免会在服务方面出现偏差。养老驿站的志愿者人数随着活动的开展日益增多,也需要有规范化的奖励制度来维持。对于老年工作者普遍专业化水平低、人员配置不合理的情况,应该大力投入资金和人力发展专业化教育,大力推进为老服务专业化、职业化,尽快建立起一批高素质、可以适应当今社会老龄化发展的为老服务者队伍。制定指导性的、可操作性的长期人力建设规划;加强本科层次人才培养,建立系统的老年服务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统一教学质量标准,提高师资力量,完善配套教学资源建设;加强人才管理,制定相应的就业保障措施,鼓励长期从事老年服务行业。在人员配置方面,应该根据社区内的老年人口、社区面积以及社区的类型进行划分。合理的人员配置、专业化、高素质的为老服务队伍将大大提高为老服务质量和数量。(四)挖掘服务对象的潜在能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目前流行最广、最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养老模式。一方面老人不仅可以在熟悉的家庭、社区、环境中养老,心理得到了满足,社区的资源也被合理的利用没有浪费;另一方面在养老驿站中,社工和专业护理员的服务让老人享受到了专业化的服务。久而久之,老人们适应这种养老模式之后,便开始依赖养老驿站里的工作人员。我们作为工作人员,是不愿看到这一种情况的。我们要运用增能理论与老人们在一起参加一项活动,每个人都是一个不可缺的个体,只有需要团结的时候,大家可以互相依赖。(五)加强家庭照顾44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M社区养老驿站从建成初期到正常运营,已经得到了社区民众的一致好评。不管是社区里的工作人员、老年人家属还是社区周边的老年人。养老驿站在发挥其功能的同时,使得有些家庭功能弱化。有的家庭因为有了养老驿站,本来因为工作等原因由原来的每周看望老人变成了每月看望老人一次。他们觉得养老驿站帮他们看望、照顾了父母,养老驿站是由政府支持、社区保障的,跟外边的养老机构不一样,他们嘴上说放心把老人放在这里,确实把老人扔在了放心的地方。养老驿站举办的初衷并不是这样,所以,我们要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对于老年人来说,家庭的温暖其他都比不了,养老驿站就是为了在儿女上班不能回家的时候,有一个可以养老的平台,实现的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这一点希望家庭可以更了解。(六)签订服务协议由于为老服务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特殊是因为我们服务的对象本身不光在生理、心理上需要特别呵护、关心,有的服务对象因为身体原因而需要特别关注的,在服务时就该想到一系列应急措施。比如说,在为患有心脏病的老人服务时,应该避免服务对象情绪激动等问题,如若碰巧老年人身体不适,应该及时联系医院,谨遵医生建议,及时规避风险。普遍是因为我们所在的行业面临的都是老年人,不管是何种服务,都有一定的风险性。不管是何种原因造成的不幸,为了规避不必要的麻烦,也为了保障服务提供者的合法权益,经过与督导老师、养老驿站工作人员的一直讨论,决定签订服务协议。比如在服务前期,在服务对象、家属、服务提供者三方在专家评估的基础上,排除不安全隐患,若老人身患疾病,服务对象及其家属应该提前告知,这样也可以避免安全责任;服务对象若在服务期间外出,需经过家属、养老驿站工作人员的同意并签订《外出参与活动同意书》,外出期间,服务对象的安全应由自己和家属承担结果;在服务期间,任何一方可在威胁其人身安全的情况下放弃或终止服务,放弃或终止的原因需要向养老驿站说明。签订服务协议,不仅保障了老年人的权益,也为服务提供者、养老驿站提供了“一份保险”。45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参考文献论文类[1]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大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J].2006(12)[2]北京七彩乐居养老有限公司.社区养老驿站是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基础[J].中国科技投资,2017(23).[3]蔡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参与问题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7(3):78-80.[4]陈婷婷,成伟.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实现途径探析[J].临沂大学学报,2010,32(5):65-68.[5]崔恒展.居家养老的源起演变及其内涵探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5(7):120-124[6]陈赛权.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0[7]曹雨真.新加坡养老制度的“东西兼容”[J].中国民政,2014[8]邓大松,王凯.国外居家养老模式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9]方秀云.社区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对策研究——社区居家养老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讨[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1(5):50-54.[10]冯晓娟.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J].社会科学家.2012(4):67-70[11]龚静怡.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养老模式[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2]郭鹏.养老驿站:家门口的"托老所"[J].决策探索,2017(17).[13]何谦,陈汉平.浅议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优势和可行性[J].法制与社会,2007(3):569-570[14]黄少宽.国外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特点[J].城市问题,2013(8):83-88.[15]侯坤.居民投票选养老驿站[J].中国老年,2017(2):40-40.[16]韩叙.国务院国资委持股法律问题[J].邢台学院学报,2015(1):70-73.[17]李凤琴,陈泉辛.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索以南京市鼓楼区政府向“心贴心老年服务中心”购买服务为例[J].西北人口,2012,33(1):46-50.[18]李杨凤,程龙.我国智慧医养创新模式初探[J].现代医院管理,2015,13(6):18-21[19]李强.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健康[J].天津社会科学,1998(1):67-70[20]李小梅.国内外居家养老服务研究综述[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4)72-75[21]李雪.养老驿站:成长的烦恼[J].投资北京,2017(3):14-20.[22]李红霞.北京市朝阳门街道养老驿站走在居家养老第一线[J].社会与公益,2017(4):42-44.[23]李学斌.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研究综述[J].宁夏社会科学,2008(1):42-46.[24]李玉玲.社区居家养老:文献综述[J].江海纵横,2008(1):27-29.[25]李帆,赵雪莲.北京市顺义区构建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造福全区老人[J].中国社会工作,2016(29):34-35.[26]李树丛.精心规划社区养老设施精细设计养老服务标准——解读《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设施设计和服务标准(试行)》[J].社会福利,2016(10).[27]穆光宗.社区居家养老的思考[J].中国国情国力,2016(8):13-14.[28]倪赤丹.社会支持理论:社会工作研究的新“范式”[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3(5):58-65[29]钱宁.中国社区居家养老的政策分析[J].学海,2015(1):94-100.46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30]清涟.社区“养老驿站”:解决养老大问题[J].中国老年,2015(24):11-12.[31]邵夏珍.养老驿站应更接地气儿[J].人民周刊,2016(12):31-31.[32]孙泽宇.关于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21(1):98-101.[33]施晓露.居家养老模式的优势及其主体的角色定位[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6):22-25.[34]孙展.首都居家养老新尝试——三站一体[J].新天地,2017(5):8-9.北京市民政局.京城又出居家养老服务“养十条”[J].中国民政,2016(11):45-45.[35]童星.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应对老龄化[J].探索与争鸣,2015(8):69-72.[36]田间.小驿站让养老安享居家之利[J].社区,2017(7):10-12.[37]王琼.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全国性的城市老年人口调查数据[J].人口研究,2016,01:98-112[38]万仁涛.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4种运作模式[J].中国养老周刊.2017-5-18[39]王波.居家养老:问题与模式创新——以上海亲和源老年公寓为例[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4):94-99.[40]文静,刘辰.北京西城首家养老驿站启用日间托管上门服务都不落[J].晚晴,2016(6):126-128.[41]薛睿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创新样本[J].北京人大,2015(11).[42]许爱花.中国城市社区老年人养老模式之反思[J].宁夏大学学报,2015(3):108-111[43]谢芳.英国的社区照顾服务[J].中国社会工作,2011[44]俞贺楠,王敏,李振.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出路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1,19(1):202-205.[45]杨春华.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困境和出路[J].前沿,2009(8):161-163.[46]阎安.论社区居家养老:中国城市养老模式的新选择[J].科学经济社会,2007,25(2):86-89.[47]周林刚,冯建华.社会支持理论——一个文献的回顾[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7月:11-14[48]周庆瑞.北欧四国养老金制一瞥[J].中国保险,1991[49]张立富.瑞典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J].经济学动态,2002[50]张奇林,赵青.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展探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5):416-420.[51]张化.上海市××区居家养老工作的现状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5(s1):84-85.[52]张晓峰.老年福利:发展养老服务业蹄疾步稳[J].社会福利.2015(1):18-20[53]张海.养老服务驿站——“不离家”式养老的新探索[J].城市开发:物业管理,2016(9):26-27.[54]张佰瑞.建设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完善首都养老服务体系[J].上海城市管理,2017,26(5).[55]张奇林,赵青.走向全民社保背景下的社区居家养老:机遇与挑战[J].武汉大学学报,2012(4).[56]赵阳.养老驿站进社区[J].今日中国:中文版,2017(3):40-42.[57]庄琦.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与出路[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8,2(4):13-15.[58]程璐.我国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59]贺小武.长沙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与发展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8[60]李海娇.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地方政府职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61]闵敏.“公建民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运行效果研究——以NC市凤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例[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62]邱泽奇.在工厂化和网络化的背后—组织理论的发展与困境[D].社会学研究,1994(4).47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63]邵凌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64]向隅.“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模式探讨[D].安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7.9.18.[65]周娟.中国养老社区的服务、运营与培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0.[66]周顺林.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以昆明市五华区为例[D].云南财经大学,2016.[67]赵金洁.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以合肥市F社区为例[D].安徽大学,2017[68]张旭.代际差异视角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6.(5).22[69]章晓懿.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研究[D].江苏大学,2012.[70]http://baike.so.com/doc/857615-906739.html[71]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规划(2016-2020年)[EB/OL].(2017-04-30)[2017-12-26].http://www.guojiayanglao.com/article/338/2017041634/1.html.著作[1]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何雪松.社会工作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3]李易骏.当代社会工作计划与发展实务[M].双叶书廊有限公司,2012.[4]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50[5]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93[6]陆士桢,王玥.青少年社会工作第二版[M].2011.05.114[7]史柏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级)[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8]文军.西方社会工作理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9]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张彩萍,高兴国.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8.69[11]张良礼.应对人口老龄化[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8[1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48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附录1M社区养老驿站活动课程表:M驿站活动课程表日期活动名称活动内容周一上午健康讲座冠心病、高血压防治、中医保健等讲座下午厨艺小课堂请厨艺老师教老人做可口饭菜周二上午中医义诊体质辨识、指导用药、智能助医(监测血压、血糖等,记录数据并上传,建立健康档案下午手工编织串珠编制、手工剪纸、团扇制作等手工艺服务(可以作为手工作品展示)周三上午舞蹈教学进行民族舞舞蹈课程下午理发驿站理发服务(驿站理发或上门服务)周四上午手机教学微信使用教学、手机基本功能教学等课程下午法律讲座防诈骗、财产纠纷等讲座周五上午心理咨询讲座老人情绪疏导等讲座下午棋牌驿站提供麻将桌,组织老人开展娱乐活动49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附录2助餐老年餐菜谱:老年餐菜谱1:老年餐菜谱日期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红烧琵琶腿农家红烧肉狮子头红烧鱼块小鸡炖蘑菇包菜五花肉菜花溜肉片肉末豆腐芹菜木耳炒肉木须肉两荤一素西红柿炒鸡蛋素烧西葫芦木耳烧白菜红烧冬瓜韭菜香干(15元/菠菜蛋花汤紫菜汤冬瓜汤瓜片汤西红柿鸡蛋汤位)米饭、花卷、米饭、花卷、米饭、花卷、米饭、花卷、米饭、花卷、馒头馒头馒头馒头馒头老年餐菜谱2:老年餐菜谱日期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红烧大丸子米粉肉红烧鸡块清蒸龙利鱼腔骨炖卤蛋家常豆腐鱼香肉丝肉末酱香茄子溜肉片酱爆鸡丁两荤一素炝炒圆白菜菠菜炒鸡蛋尖椒豆皮葱烧豆腐醋溜土豆丝(15元/鸡蛋汤白菜豆腐汤香菜萝卜汤紫菜蛋花汤青菜钵位)米饭、花卷、米饭、花卷、米饭、花卷、米饭、花卷、米饭、花卷、馒头馒头馒头馒头馒头50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老年餐菜谱3:老年餐菜谱日期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东坡肉酱香鱼块排骨老玉米扒肉条酱鸡腿香干芹菜五洋葱青椒炒鸡丁烧豆腐青瓜鸡丁土豆烧鸡块两荤一素花肉五花(15元/西葫芦炒鸡蛋家常土豆片京葱烧木耳西红柿烧豆皮青笋炒鸡蛋位)菜心蛋花汤海米冬瓜汤西红柿鸡蛋汤蛋花汤紫菜蛋花汤米饭、花卷、米饭、花卷、米饭、花卷、米饭、花卷、米饭、花卷、馒头馒头馒头馒头馒头小碗蒸菜谱:小碗蒸菜谱日期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米粉蒸仔排酱香小五花酱蒸龙利红焖羊肉茶树菇老柴鸡20元/例18元/例15元/例20元/例18元/例主荤菜煨汤虾球小碗牛肉荷叶蒸仔排小碗扒肉条糖醋龙利鱼20元/例20元/例20元/例18元/例18元/例虾仁蒸水蛋狮子头青笋腊肉板栗鸡块姜丝肉12元/例12元/例12元/例12元/例12元/例半荤菜杂菌煨仔鸡五花杏鲍菇清炒虾仁土豆烧牛肉山药煨仔鸡12元/例12元/例12元/例15元/例12元/例蒜蓉菜花香菇油菜心耗油西蓝花鼓汁包菜葱烧豆腐6元/例7元/例8元/例6元/例6元/例主素菜西红柿炒鸡蛋浓汤素丸子养生木耳山药木耳烧白菜蒜子烧冬瓜6元/例7元/例8元/例6元/例6元/例51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M驿站领餐确认单:日期:年月日序号姓名电话老年餐份数小碗蒸领餐签字1份2份3份4份5份6份7份8份9份10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16份共计:份52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致谢时间飞逝道别离,收获时节勇攀登。同窗携手行几何,奋斗人生是远征。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两年的研究生活马上要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面临毕业,对未来充满了无限憧憬,但更多的对学生时代的留恋与不舍。两年的研究生时光虽有压力、迷茫、遗憾,但更多的是收获与成长,在成长的道路上总是有那么一群人会在背后默默地支持、鼓励我,感激一路上你们的陪伴。首先,要感谢参考文献的原作者们,感谢他们为学术界做出的贡献,让我们这些晚辈后生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目光所及能再远一些。然后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万代吉老师,对于专业知识不丰富的我,充满了耐心,对于论文为我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答我的疑惑。另外在此对我论文提出宝贵意见的乔益洁院长、李积萍老师、伊敏老师、裴敏超老师、何爱民老师、徐赛赛老师等表示我最诚挚的感谢与尊重。感谢老师们在忙碌的工作之外帮我解答疑惑,给我修改意见。这两年的学习让老师们费心了,非常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关心,让我成长很多,能成为青海师范大学的学生感到非常幸运!正是由于你们的谆谆教诲、感谢我的实习同事,在每一次开展的实习督导后引导我们进行实务反思。感谢他们经常和我在一起谈论论文思路,帮我收集论文资料。感谢同事们对我生活和学习的关心,让我的专业的理论更好的转为实践,激励我不断成长!另外要感谢我的同窗们,能够认识你们很开心,感谢你们伴我走过丰富多彩的两年时光,也衷心的祝福你们都有美好的前程。因为有你们我的研究生生活更加美好,谢谢你们。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谢谢你们在背后默默地为我加油,鼓励我坚持下去,我会继续努力,不辜负你们的期望。在此祝福所有帮助关爱我的人,永远健康、快乐!杨阳二零一八年一月一日于青海师范大学田家炳教学楼53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M社区养老驿站为例个人简历姓名:杨阳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95年9月籍贯:陕西省西安市政治面貌:共青团员学历:硕士研究生学位: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所学专业:社会工作研究方向:社区社会工作毕业院校:青海师范大学教育经历:本科:2012——2016年,就读于商洛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2016——2018年,就读于青海师范大学法社学院社会工作专业5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