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489354
大小:598.09 KB
页数:77页
时间:2019-03-06
《韩非子谈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韩非子谈管理——诸子百家谈管理系列法家的智慧韩非子,中国古代战国时期一个怀才不遇的韩国公子。恰逢韩国政局混乱,有志难伸,于是发奋苦习。其融合各家、各派学说之精华,附加个人独到之见解,更结合国家政局复杂、强邻四环之现实,历经十数年,勾绘出一幅治国管政的美好画卷——《韩非子》,被后人当作研习法家学说的经典著作。出于救亡图存的远大理想,韩非子极其关注社会现实问题,面对问题既不同于儒家学说留意于终极关怀,也不同于道家所关心的自我超越,而是强调找寻具体的解决方案。《韩非子》一书更师承儒学,融汇道家智慧,以法家为本位,改“常
2、道”为“变道”,笃信因时、因地制宜,于“变”中求生存的法则,与“商道”中“僵则变、变则通、通则畅”的经营理念十分契合。同时其在“变”中寻求“不变”(即规则)的思想理念,即使应用在现代企业管理、商业竞争中,对我们也是大有裨益的。很多时候,法家学说易被人误解为置情理之上而不通世故,并饱受非议,究其原因,无外乎受到了中国自汉武帝以来独尊儒术的影响所致。现仅举一例以驳之:汉宣帝曾有“王霸杂用”之说,具体是讲帝王统治、管理非得融合各家学说之精华不可;而法家审时度势、因事制宜的特点,使其自然成为了支撑政权统治的“骨干”。可以
3、说自秦皇汉武的政权统治到现代社会的国家管理,无论如何也无法否定“法制”在社会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而在企业生产、公司管理中的“制度、章程”本身也是促使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更何况很多大、中型企业本身就已制定了符合自身特色的“法律、法规”,著名的如国内华为公司的《华为基本法》、国外如《通用公司法》、《丰田公司法》等等。1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包容了“法”(固定的法则)、“术”(实施的手段)、“势”(现实的综合)三大方面,同时客观公正的审视“人性”。譬如:他谈人性自利,并非堕落可鄙,而是包容人性的优缺点;他主张因势利导、使
4、人自立,兼而互惠、公私两全;他强调与其重义轻利、避而不谈利,不如直面它、除去负面影响,使之合情合理。这些都是韩非子既追求“共性”之一统,又不失“个性”之追求的思想理念,即使应用在当今企业管理及商业竞争中,也充分体现了其先进性、科学性的特点。本书将紧密围绕韩非子“法”家思想这一核心理念,除去其论著中枯燥乏味而又不符合现代思潮的相关章节,以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为例,提炼出对现代企业、公司管理有帮助的智慧、思路,以飨读者——特别是对中小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如果您能从文中读到自己人生的剪影、工作的经验或者是在现实中的共鸣
5、,笔者都将不胜荣幸!韩非子的一生韩非子是战国末年韩国的一名贵族公子,他自幼才学过人,并喜好刑名法术之学。后到楚国跟随一代大师荀子学习,著名的秦朝丞相李斯曾与其同学,并自称无法赶上韩非子的学识素养。在“战国七雄”中,韩非子的家乡韩国实力最小,又由于地接强秦而饱受威胁,同时韩国国君无能,政权旁落重臣之手,国家日渐衰弱。韩非子本已胸怀治国大志,鉴于形式严峻,便辞别恩师回国,屡次上书韩王,提出救国方策。但由于大臣的阻挠与韩王的昏庸,韩非子始终无法施展其抱负,于是奋笔疾书,写成了《孤愤》、《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
6、余万言以述其志,被后人合称为《韩非子》而流传至今。2当他的作品流传到秦国时,被秦王看到并大为赏识,同时其同学李斯也向秦王引荐韩非子。终于在秦嬴政十三年因秦国攻打韩国,韩王派韩非子到秦国游说秦王。秦王在都城咸阳接见了韩非子,欣赏其才华但并不信任他能为秦国效力,在一众大臣的建议下,秦王决定将韩非暂时软禁在咸阳。韩非子在软禁期间遭奸臣所害,服毒自杀——秦王政十四年,韩非子壮志未酬,饮恨以没!后秦王政后悔召韩非子进见,但一切为之晚已!韩非子死后三年,韩国灭亡;十二年,秦始皇统一天下。但韩非子的治国思想一直为后人所称颂,并
7、被历代国君所效法。两千多年来,《韩非子》一直是众多文人学者、权臣志士爱不释手的研习范本,明代门无子曾评价此书“论事入髓、为文刺心”,可谓相当中肯;而西方近现代的诸多法学思想,也都能在韩非子的论著中找到。这种深具启发性又兼具实用性的特质,正是《韩非子》一书独特的魅力所在!《韩非子》管理学故事选编《韩非子》一书以一个个或真实或独到的故事为例,在朴实无华的叙事中寓意深远。为方便读者在阅读“故事”时,能够有更深刻的体会,本书已将原著文言文翻译成容易理解的白话文,以飨读者。同时在每个故事后,附上笔者从一名中小企业管理者的角
8、度总结出的相关经验,与读者们共同交流。管理篇:1、使民赴水火越王勾践在被吴王夫差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经过数年的励精图治,终使国力强盛,人民富庶。于是便起念攻打吴国复仇,他为试验自己训教子民的功效,便放火烧台(注:出于军事目的,在城门处建立起的筑台),同时击鼓使3人救火,老百姓争先恐后去救火,是因为救火有赏、逃避有罚;他站在江边击鼓使人下水,人民争先赴水,也因为赴水有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