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攻击行为及其应急策略

儿童的攻击行为及其应急策略

ID:34437683

大小:50.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3-06

儿童的攻击行为及其应急策略_第1页
儿童的攻击行为及其应急策略_第2页
儿童的攻击行为及其应急策略_第3页
儿童的攻击行为及其应急策略_第4页
儿童的攻击行为及其应急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的攻击行为及其应急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儿童的攻击行为及其应激、矫正策略陕县第二实验小学张爱萍各位领导、各位班主任老师:大家好!“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就没有性格、个性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在二小工作的几年当中,和我打交道的都是特殊学生。这么多年来,我信奉自己的一句名言:特殊的学生,教育的财富。医生只有在诊治疑难杂症的过程中才能锤炼自己的医术,教师只有在和特殊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艺。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才知道我们所遇到的特殊学生的行为,在心理学上叫“攻击行为”,今天结合自己的学习所得和工作案例,和大家

2、交流关于“儿童的攻击行为及其应激、矫正策略”的话题。希望对大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攻击行为及其危害在我们的每一个班级,都有一部分学生的存在着行为障碍,他们有的表现得明显,有的表现得不明显,我们按照是否妨碍他人而将行为障碍分为两类:一类是指向自己的行为障碍,一般不明显妨碍他人,如交往退缩、抑郁、焦虑或恐惧等,这些障碍主要损害的是本人,其后果是造成本人的不适感。(三3班的蔡文杰,不愿意上学,二3班的张如新用绳子勒自己等)在我们的身边,还发现另一类的孩子,他们易暴怒、蛮横无礼、缺少同情心、爱责备别人,十分好斗

3、,易激惹,敏感,这种孩子我们称之为攻击性的孩子。(二3班的张如新,二1班的张毅然等)攻击行为也是一种行为障碍,它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的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攻击方式可分为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男孩的攻击性强于女孩。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攻击行为不仅影响他人,更会妨碍孩子一生的发展。如果攻击行为延续至青年和成年,就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社

4、交困难。另外,攻击行为与犯罪有一定关联。心理学研究表明:70%的少年暴力罪犯在儿童期就被认定为有攻击行为。也就是说,从小攻击性强的孩子,如果不注意克服和制止,长大后较难适应社会,甚至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如果孩子经常出现攻击性较强的行为时,家长和教师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及早予以矫治。二、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攻击行为是怎样产生的?是先天遗传的还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心理学家是这样认识的:1、本能说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两种生物本能,一种为追求身体快乐、追求融合的爱本能。另一种为追求死亡

5、、分裂与毁灭的死本能,死本能又称攻击他人或攻击自己的本能。其能量指向外时就攻击伤害他人,指向内时就虐待与伤害自己。由于攻击是一种本能,所以其力量十分强大,弗洛伊德认为,人们对战争的狂热、对对抗性比赛如拳击、足球等喜爱就是缘于此。这种先天的攻击能量在童年时期如果得不到适当的约束或发泄,就会造成攻击性格,影响人的行为。2、挫折一攻击说美国的心理学家道拉德和米勒认为,攻击行为是因为个体遭受挫折引起的,挫折容易导致人的攻击行为。因为挫折会导致人的消极的情绪,消极情绪的发泄就是攻击行为。在我们的学校,凡是爱打架的学生

6、大多都是各科学习成绩较差,他们在学习和各项集体活动中屡经挫折,得不到表扬,就容易产生攻击行为。他们感觉家庭比别人差,学习比别人差,活动表现比别人差,屡经挫折,没有个人价值感,认为别人根本瞧不起自己,不理解自己。而唯有打架闹事时,老师和校长才开始重视自己,开始批评自己,他们的这种受关注、受重视的需求,以打架闹事这种异常的方式表现出来。教师的批评在常人看来是惩罚,而在他们看来正好是强化,是希望达到的行为后果。他们屡批屡改,屡改屡犯。(原来六一班的个别同学,砸开关、烧国旗,理光头,就是想引起学校和老师的注意,批评

7、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强化)3、习性说以班杜拉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攻击是通过观察学习和强化习得的,学习是攻击的主要决定因素,学习包括观察学习和大众媒介学习等。孩子和家长可以构成一个相互强化的系统,形成孩子的攻击行为习惯。例如,一个孩子想摆弄一个钟表,母亲制止他,于是孩子又打又闹,纠缠不放,无奈之下,母亲只好屈服,让他放手去玩,结果孩子在打闹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母亲则通过屈服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孩子的安静,以后孩子就会习惯用打闹来获得自己想要的,母亲则学会通过对打闹的让步来平息孩子的情绪,这

8、样就会构成一个恶性循环,使孩子惯于攻击行为,懂得只有实施高压策略才能得到想要的一切。有时,我们可以看到,某些家庭包括教师,对孩子的伤害他人的行为施以强烈的惩罚(如体罚),但这样造就的孩子不仅不会收敛自己的攻击行为,反而变本加厉,经常攻击别人。这是因为,儿童在自己受惩罚过程中,体会到了用高压手段或暴力手段的有效性,所以,面对冲突、面对弱者时,他使用父母、老师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他人。他觉得高压攻击是唯一解决问题的途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