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337477
大小:58.8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5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监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监护吴春红王锦丽(广西平南县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537307)【摘要】目的总结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监护的主要内容及护理。方法密切观察牛命体征、瞳孔、意识、肢体活动及专科护理。结果85例患者均得到良好的观察及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采取了相应措施。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是提高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关键词】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监护内容专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0-0094-02一、特点1、急、危、重,病情恶化快,康复缓慢。2、意识不清,无自知力。3、烦躁不
2、安,不配合治疗。意义:急性期死亡率高,主要死亡原因:颅内高压、脑疝、上消化道出血、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监护的重要性:严密监护能及时而准确地掌握病情。给予正确治疗,尽可能的减少继发性损伤(脑干损伤、脑梗塞、脑水肿)。使患者平稳度过危险期,为疾病的恢复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和条件。降低危重病人的死亡率、致残率。二、临床资料2013年4月1日至6月30日我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外五科重症监护室进修共收住85例重症患者。1、一般资料木组85例,年龄6个月〜82岁,平均年龄38岁,其中特重型颅脑损伤10例(硬膜外血肿8例,硬膜下血肿2例),脑挫裂伤8例,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5例,原发性
3、脑干损伤5例,脑出血5例,颅内肿瘤术后52例。2、观察指标我们采用多参数监护仪对患者进行心率、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24h动态监测,同时根据病情使用颅内压监测仪进行颅内压监测,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电解质的变化。三、监护的内容TPRBP,神志、瞳孔、运动、感觉、反射、颅内压等。直接反映脑功能障碍程度。(-)血液动力学监护:包括心率、心律、动脉血压及中心静脉压等。可以提供有效循环血量及身体各个部位的血流动态变化参数,为治疗提供依据。1动脉血压监护:可作为了解病人有效循环状态的主要指标(1)血压过高:一过性升高——应激、颅内高压、脑血管痉挛,血压过高可导致损伤部位局部过度充血或岀
4、血。(2)血压过低:见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脑干功能衰竭,当BP<77mmHgUj*,脑的血流灌注量将严重不足。当BP<40mmHg吋,脑组织完全缺血缺氧。长期低血压,加重脑水肿。:2中心静脉压监测:CVP对于病人心功能和血容量的制定以及指导输液很重要,特别对于颅内高压患者。患者在脱水情况下CVP偏低,一般维持在5-8mmH2O为佳。(二)呼吸功能监护:颅脑损伤病人常导致中枢性呼吸障碍。呼吸功能监护主要内容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及血氧分析。1、呼吸频率变化:呼吸过快>30次/分——脑缺氧、颅内高压。呼吸过慢<10次/分一一脑疝、呼吸中枢受损、不适当使用镇静剂。(三
5、)神经功能的监护:主要指对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肢体运动及感觉和浅深反射、病理反射等的观察、判断。1、意识观察可分为:意识清醒、嗜唾、神志模糊、浅昏迷、深昏迷。2、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按病人睁眼、语言和运动三项反应的情况给予计分,总分最高为15分,最低为3分。分数越低,表明意识障碍程度越重。颅脑损病人的伤情分类:根据GCS评分和伤后原发昏迷时间的长短,可将颅脑损病人的伤情分为:轻型:13〜15分,伤后昏迷在30分钟内。中型:9〜12分,伤后昏迷在30'〜6小时。重型:3〜8分,伤后昏迷在6小时以上或在伤后24小吋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6小时以上。特重型:3〜5分。3、瞳孔的观察
6、:观察内容:大小、是否正圆、对光反射。正常直径:3〜4mm,当瞳孔轻度增人,对光反射迟钝,可能是颅内高压。单侧瞳孔散大:同侧颍叶钩冋疝。双侧瞳孔散大:颍叶钩冋疝继续不断恶化,病情危急。双侧针尖样瞳孔:桥脑出血。4、一般神经功能的监护:是指对肢体运动、感觉、反射以及对颅神经的密切观察。(四)颅内压监测(ICP):是脑组织对蛛网下腔产生的压力,正常成人为70〜200mmH20o准确、持续的颅内压监测是合理、有效治疗颅内高压的前提。有助于判断病情、治疗方法的选择、预后的判断。(五)血糖监测:重型颅脑病人血糖升高与病人的病情、预后密切相关。血糖越高,预后越差。正常人血糖:3.5〜6
7、.0mmol/l,测血糖时,尽量避开输葡萄糖液,以免影响检测结果。为了防治高血糖症,一般用5%GS,当病人的血糖>ll.lmmol/l吋应使用胰岛素降糖治疗,以免加重病情。(六)电解质的监测:对颅内肿瘤术后患者,特别是垂体瘤、氨区肿瘤影响内分泌功能的术后患者,严格记录出入量,保持出入量基本平衡,严格控制尿量,根据尿量谨慎合理使用垂体后叶素。四、治疗中的注意事项1、头部体位:应将病人头部置于正中位,并抬高15〜30°;/避免扭曲或压迫颈部,保持颈静脉引流通畅,有利于脑脊液引流而降低颅内压。2、控制体温: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