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224106
大小:75.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04
《地志表述与文化想像王士性纪游书写探论(报告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地誌表述與文化想像:王士性紀遊書寫探論(報告稿)一、前言王士性(字恆叔,號元白道人,浙江臨海人。生於明嘉靖二十六年(AD1547),卒於萬曆二十六年(AD1598)),一個活在「遊」中的人物,自言:「不佞棲遲海曲,無所事事,惟是宇內洞天福地,夢寐不忘。」王士性:《地理書三種‧尺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寄吳伯與學憲〉,頁604。他寫給友人的書簡如是說:「數年懶慢,筋骨為驕」,數年未行「此如老婦傅粉,醜態盡出」同前註,〈與忠父〉,頁595。,可見他對於游的態度不只是賞玩或休憩,而是身體與意志的鍛鍊,甚至是生活的紀律。「生平好游」的朱國禎亦提到當時士大夫中稱善遊者,莫過於王士性,
2、「性既好遊而天又助之,宦跡半天下。」朱國禎:《湧幢小品》(台北:廣文書局,1991年),卷10,〈己丑館選〉,頁8b-9a。二十一年的宦途,王士性除了未至閩地之外,足跡遍及北京、雲南、四川、廣西、雲南、山東等地。從他與友朋的書信之中,似乎可以看出「遊」是他終生的追求,更是他個人理念與情感的寄寓。僕椎不文,無能當豪傑之識,故惺惺一念,每知慕古乃性,又好遊,每冀叨一第得從節使後,無論五嶽,即峨眉、點蒼,猶極意冒險攀躋為快,且因緣以遇海內名流。而今鹽米下吏,株守已矣。几上置明公遊記一部,鞭箠退食。即夜闌猶燒燭讀之數首,當臥遊焉。滿秩以間走嵩山,盡獲梁、鄭之觀,不揣以二記志之,然無能當大方也,惟明公
3、正之。王士性:《地理書三種‧尺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寄何振卿〉,頁589。對他來說,仕宦生涯正是行旅的歷程。一意好遊,尤以「冒險攀躋」奇峰峻嶺為個人意趣之所在,攀登五嶽以及四川峨眉山、雲南點蒼山是他引以為傲的旅遊經驗。除了親身遊歷,他也以「臥遊」追想友人遊賞的情境,以書寫遊記為兩人對談的內容,可知「遊」是他生命的重心。潘耒說他:「生長臨海,臺蕩括蒼,自其家山從給諫,出參粵藩、副滇臬、典試巴蜀、視學兩河,視嶽鎮而外,如峨嵋、太和白嶽、點蒼、雞足諸名山無不窮探討,一一著為圖記,發為詩歌,刻畫意象,能使萬里如在目前。」王士性:《地理書三種‧五嶽遊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
4、93),〈重刻五嶽遊草序〉,頁19。值得關注的是他將行旅的經驗轉化為文字,分別為《五嶽遊草》、《廣遊志》與《廣志繹》。三本書的寫作面向與形式各不相同,綜合觀之,可以看出王士性所開展的人文世界。《五嶽遊草‧自序》一文,王士性指出其「遊道」與「遊蹤」,自稱「遇佳山川則遊」,即便是「霜雪慘烈,手足皸瘇12,波濤撼空,帆檣半覆,朝畏嵐煙,夜犯虎跡」,對他而言,「遊」涵括了「造化之變,人情物理,悲喜順逆之遭」,這些豐富的體驗,透過遊記與詩作展現,並附有圖錄《五嶽遊草》,上海圖書館藏清康熙三十年馮甦刻本,另附十六幅圖,見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第二五一冊。筆者將另文討論圖、文、詩的文類策略及其關聯。,展現
5、了紀遊文學的空間意涵與內在隱喻。又提出分「天遊」、「神遊」、「人遊」三種層次,並自言「當其意得,形骸可忘,吾我盡喪,吾亦不知何者為玩物,吾亦不知何者為采真。」說明了遊的活動,交綜了「真實」與「想像」的可能,恰可呼應四庫館臣「其體全類說部,未可盡據為考證」的說法。顯示了其著作依違於文學(說部)與自然地理(考證)之間的特質。《廣遊志》的書寫形式如下:先為標目,後為陳述與說明。全書分為地脈、形勝、風土、夷習、勝概、磯島、陵墓、洞壑、古木、古蹟、碑刻、樓閣、書院、剎宇、蠱毒、仙佛、物產、奇石、溫泉、聲音等。這本書的部份內容(<地脈>、<形勝>、<風土>)後來被收錄在顧炎武《肇域志》第一卷<輿地山川總
6、論>顧炎武《肇域志》〈南直隸•蘇州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頁285。,足見是書在人文與自然地理面向的參考價值。《廣志繹》是王士性「地理書三種」本文選取的版本以上海古籍出版社於一九九三年出版之王士性《地理書三種》為本。該書包含《五嶽游草》十卷(根據浙江臨海市博物館清康熙馮甦刻本點校,又以同館所藏另一刻本-洪氏安雅堂刻本補齊。該書以標點為主,未另出校勘記。)、《廣遊志》二卷、《廣志繹》六卷以及《王恆叔近稿》、《拾遺》及附錄。中最後完成的一本。如楊體元〈刻廣志繹序〉所述:「先生高才曠致,平生好遊,有五嶽游草,有廣遊志,皆宦轍所至,耳目所睹記,其書已傳,世多有之。後居南鴻臚,追繹舊聞
7、,復為廣志繹。」這本書的內容多元:「其志險易要害、漕河海運、天官地理、五方風俗、九徼情形,以及草木鳥獸、藥餌方物、早晚燥濕、高卑遠近,各因時地異宜,悉如指掌。」大抵為地理面貌(險易要害、漕河海運、天官地理)以及地方風土(五方風俗、草木鳥獸、早晚燥濕、高卑遠近)與人文制度(藥餌方物、飲食制度)等。所述內容,迥異於我們所認知的「遊記」文本;相對於山川風物的追摹,個人情思的呈現,這本書呈現了筆記體的駁雜與趣味。對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