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魅与自足_政治理论对宪法解释的影响及其限度

祛魅与自足_政治理论对宪法解释的影响及其限度

ID:33930330

大小:850.92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3-01

祛魅与自足_政治理论对宪法解释的影响及其限度_第1页
祛魅与自足_政治理论对宪法解释的影响及其限度_第2页
祛魅与自足_政治理论对宪法解释的影响及其限度_第3页
祛魅与自足_政治理论对宪法解释的影响及其限度_第4页
祛魅与自足_政治理论对宪法解释的影响及其限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祛魅与自足_政治理论对宪法解释的影响及其限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第25卷第4期TribuneofPoliticalScienceandLawVol.25,No.42007年7月(JournalofChina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andLaw)Jul.2007祛魅与自足:政治理论对宪法解释的3影响及其限度张 翔(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摘 要:宪法学究其根本是为了适用宪法而对宪法文本进行解释的宪法释义学。但是,由于宪法文本的不确定性,在宪法解释中纳入政治的考量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同样的宪法条款,在不同的政治理论引导下,会得出完全不

2、同的解释结果。考察政治理论对宪法解释的影响是一种社会科学对法学的逻辑自足的祛魅,是有价值的。但是,随意选择作为宪法解释“背景规范”的政治理论,会导致解释的恣意,损害法的安定性价值。所以,必须根植于本国的制宪历史、规范环境和宪法文本去容纳政治理论论证这种“外部论证”,消解其对宪法解释确定性的损害。关键词:目的解释;基本权利;自由主义;共和主义;宪法学的中国化中图分类号:D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0208(2007)042029213一、问题的提出对宪法的研究从来就不仅是法学的,甚至不主要是法学的。然而,当出现了将宪法当作

3、法律去解释和适用的需要的时候,作为一种法律职业叙事的宪法学就展①现出一定的独立性。而当这种法学的逻辑自足发展到刚愎乃至颟顸的时候,社会科学对于法学的“祛魅”就是题中应有之义。收稿日期:2007203205作者简介:张翔(1976—),男,甘肃张掖人,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讲师。3 本文是笔者所承担的教育部首届(2006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基本权利的规范建构”的部分成果。① 例如,德国国法学(宪法学)在1871年俾斯麦宪法之后开始形成并成熟,这与拉邦德(PaulLaband)将源自民法解释学的方法导入宪法研究是分不

4、开的。这种方法将政治、社会、历史、哲学、伦理等因素从法学中排除,仅仅将成文法本身作为法学的研究对象。拉邦德认为,所有非法律的因素对于实定法的注释都是没有意义的。他希望通过排除所有“外部”因素,通过价值中立的和逻辑周延的方法去型塑法律规范、阐释法律的真实的内涵。他毕生的目标就是把那些反复无常的政治偏见、缺乏专业性的业余研究、新闻报道式的通俗话语从法律科学中排除出去。(See,PeterC.Caldwell,PopularSovereigntyandtheCrisisofGermanConstitutionalLaw:TheTheory

5、&PracticeofWiemarConstitutionalism,DukeUniversityPress,1997,p15-16.)尽管这种绝对实证主义的主张在今天看来是无法成立的,但没人能够否定这种研究进路在法律实践层面的工具性和技术性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文本解释和规范分析的能力如何,是一个部门法学科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中国的宪法学也正在展示这种法律叙事层面上的独立性和自足性,其重要的表现就是韩大元教授所倡导的宪法解释学以及林来梵教授所倡导的规范宪法学的建立与逐步成熟。(在笔者看来,二者只是同实而异名而已。)秦前红教授在中国法

6、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上也认为,在规范分析上的从粗糙到精细是中国当下宪法学的发展趋势。从更深刻的背景来看,以宪法解释为最终指向的宪法解释学的展开,是与近年来中国的社会现实对宪法学的要求分不开的。2001年的齐玉苓案、2006年关于物权法草案的争议等与宪法相关的事件,都要求宪法学作出合乎法理的严格逻辑推演和规范论证,在这里,出于抽象政治倾向的判断是缺乏说服力的。这种解释宪法的实践需求,尽管不会像违宪审查制度那样对宪法解释学有着那么直接的推动力,但客观上也在催生着基于中国宪法文本的法律实证主义意义上的中国宪法解释学。30政法论坛

7、(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然而,这种“祛魅”毕竟不会消解作为法学的宪法学的意义,因为宪法解释和适用的任务是现实的。当面对社会科学的耳提面命的时候,宪法学也要用自己的视角去打量这种法学之外的知识和方法。即使我们接受来自社会科学的决断,我们也要用法学方法落实为无可辩驳的法律话语,让人民相信法律,信仰法律,用法治主义去消解思想和理性的狂飙。在当下中国,从政治学特别是政治哲学出发对宪法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学术潮流。这种研究进路的价值是不能否定的。但是,如果我们对宪法的研究永远停留在理念与原理的层面而不能落实到技术与规范的层面,“宪法之治”

8、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从而,以狭义的法学也就是法解释学的视角去观察政治理论对宪法解释的可能影响就是一个必要的课题。这一过程也必然是一个“宪法学的中国化”的过程,因为这项研究最终是要落实在中国的宪法文本、制宪历史和政治思想背景的。下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