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祛魅”与“返魅”之间:教师的身份.doc

在“祛魅”与“返魅”之间:教师的身份.doc

ID:12857081

大小:3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9

在“祛魅”与“返魅”之间:教师的身份.doc_第1页
在“祛魅”与“返魅”之间:教师的身份.doc_第2页
在“祛魅”与“返魅”之间:教师的身份.doc_第3页
在“祛魅”与“返魅”之间:教师的身份.doc_第4页
在“祛魅”与“返魅”之间:教师的身份.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祛魅”与“返魅”之间:教师的身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祛魅”与“返魅”之间:教师的身份  摘 要:“返魅”的自然科学提供了一种“返魅”的世界观。在这种世界观的引导下,教育科学“返魅”了,主要表现为由“探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的范式转向“寻求情境化的教育意义”的范式。本文在分析教育的“祛魅”与“返魅”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在“祛魅”与“返魅”的状况中教师的身份特征。  关键词:祛魅返魅教师身份今天,一股后现代思潮正迅速崛起,引发了人们对那些早已习以为常的诸多事物与观念的解构与重构。在这场解构与重构的运动中,西方的教育科学正发生着一场重要的范式转换:开始由探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境化的教育意义(

2、钟启泉,张华,1999)。如果把探究普适性教育规律的范式的本质特征表述为“祛魅”的话,则寻求情境化教育意义的范式意味着教育开始“返魅”了。库恩指出:“科学范式的转换实质上是科学共同体世界观的革命”(库恩,1962),则教育范式的转换也将意味着这一共同体所共享的世界观的革命。世界观的变革通常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因而,需要思考的是:在这“祛魅”与“返魅”之间,教师们该怎样定义自己的身份?一、自然科学的“祛魅”与“返魅”:科学世界观的变革“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前提直接促成了所有当代社会科学(杰弗里·史密斯,2000)”,所以问题必须首先从自然科学的“祛

3、魅”与“返魅”谈起。“科学在起源之时便与叙事发生冲突。用科学自身的标准衡量,大部分叙事其实只是寓言”(利奥塔尔,1984)。自康德将经验同理性分离起,现代科学走上的是以客观理性和实证主义方法论为标志的道路。其目的在于从宇宙在自然法则的运动中了解宇宙的秩序,以造福人类。而秩序意味着确定性、条理性和不会出错的行为。于是,现代科学采用了一种“二元论”式的哲学观,将自然贬为不具有任何主体性经验与感觉的外在于人这一主体的附属物。于是自然“祛魅”了,继而关于自然的现代科学也“祛魅”了。“祛魅”的现代科学导致的是一种机械论式的世界观:世界是由大量的彼此独立

4、的终极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不具有任何形式的自决。由此,一切精神、价值和道德因素都被排斥在外,所导致的是今日人类社会业已泛滥的“人类中心主义”、“个人主义”和“工具理性主义”,这些堪称现代社会的最大隐忧(查尔斯·泰勒,2001)。昔日和谐的家园正渐露她狰狞的面目:世界大战、核武器、物种灭绝、全球变暖、土地大规模沙化等等就是最好的表征。要解决人类社会今日的诸多问题,并防止其继续恶化,我们必须摒弃这种“祛魅”的世界观。而途径之一便是试着从与复杂性和多元性有着不解之缘的后现代主义这一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这其中,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从科学的

5、层面探讨了人与世界、人与自然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种不同于机械论的世界观──后现代的整体有机论(格里芬,1995):(1)一切事物都是主体,都有内在的联系;(2)所有的生物都是生命的核心,都具有平等的内在价值;(3)整体包含于部分之中,部分被展开为整体。这种世界观重又强调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把人同自然、整个宇宙的其它部分融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就是一种“返魅”的世界观,当自然科学以这种眼观去审视宇宙时,我们看到的将是“返魅”的科学,它能容忍复杂性、多元性、不确定性和自然的神秘性。由此可见,从“祛魅”5到“返魅”,标志着科学世界观的革命。二、教

6、育的“袪魅”与教师的身份“祛魅”的现代科学寻求的是一种恒定的秩序,这种秩序有利于人们更好地驾驭自然。移植到教育领域,则导致了教育对普适性教育规律的探寻,以使学校能以一种最有效益的方式为工业化社会提供大量技术型的劳动力。当教育把人当作一种工具、资源的时候,教育便“祛魅”了。典型的表现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吸取了行为主义和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而形成的曾风靡美国教育领域,后又波及到全球的“泰勒模式”──一种关于课程的普适性模式在教育领域根深蒂固的应用。在这种大气候下,教育于是不再肩负其内在的价值,它只不过是一个工厂,一个完全以市场为导向,批量生产

7、符合市场经济的“人才”的工厂。教育的意义消解了,个体的身份消解了,人们只有一个共同目的──掌握驾驭自然的本领,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曾经以“培养出掌握好宽容和理解艺术的国家公民这个开明、民主教育的传统目标,正让位于各种形式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不惜一切代价争输赢。(杰弗里·史密斯,2000)”公共教育越来越产业化,造就的文明只是一个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的畸形儿。教育祛魅了,于是教学沦为了一种简单而又机械的“传递”工作,学生被看成了一个僵死的容器,教师的任务就是把那些别人规定的知识按照别人规定的程序不假思索地灌进这个容器中。昔日以“传道、授业、解惑”

8、为己任的教师,在“祛魅”的教育中沦为了管理“教育空间”的干事,他们只需要掌握一点点计划和组织的技巧,像工厂里操作机器的工人,除此之外,再也无需其它的才干。“祛魅”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