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812851
大小:4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1
《朱子读书法--诠释与诠释之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朱子读书法--诠释与诠释之外 “读书”与“诠释”是两个相互有别而又有着紧密联系的概念。就两者各自的承担主体而言,读者和释经者是两种不同的角色。读者可以仅止于阅读而已,而不必将读书之所得形诸文字,而释经者则要把阅读所获得的“意义”予以文字的表达。读者阅读过程中所牵涉到的“诠释”因素,对于读者本人而言,完全是非课题化的、不自觉的,而诠释者之为诠释者,理应把文本的解读作为自己的专题。在学理上,阅读现象学与文本诠释学亦有各自不同的关注的焦点与领域。但是,对两者进行截然的分隔亦是行不通的,毕竟任何经典的诠释首先建立在相应的阅读这一环节上面。阅读是诠释过程中的基础性的要素,而任何阅读如果没有
2、诠释性的先见的“引导”,便根本无法进行,在这种意义上,任何阅读都已经是诠释。在这里,两者确实存在着一种“辩证的关联”乃或“循环”。本文旨在通过对朱子读书法的文本考察,揭示传统读书法的独特品格,由此或可对弄清时下讨论的中国思想中的诠释传统之个性有所裨益。1、圣书意识 圣书是什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决定相应的对圣书的态度,以及阅读的目的与方法。圣书乃载道之书,在这一点上,朱子与其它宋明儒的看法是一致的。 圣人千言万语,只是说个当然之理。恐人不晓,又笔之于书。自书契以来,《二典》、《三谟》、伊尹、武王、箕子、周公、孔、孟都只是如此,可谓尽矣。(黎靖德编:《朱子语类》,
3、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页187) ……圣人之言,即圣人之心;圣人之心,即天下之理。(《朱子语类》,第7册,页2913) 言(圣人之言)-心(圣人之心)-理(天理/圣人之意)构成了朱子圣书意识之基本结构。此结构亦决定了读者之阅读模式:由圣人之言,通圣人之心,达圣人之意(天理): 读书以观圣贤之意;因圣贤之意,以观自然之理。(《朱子语类》,第1册,页162) 所以,最理想的读者是虚心、诚意以求与作者(圣人)心心相印的读者。在此意义上,读者在根本上只能是“敬虔的“、“被动的”、“倾听性的”、“接受性”的。 应该指出的是,朱子非常强调圣书、圣言与天理之完
4、全对应性: 圣人言语,皆天理自然,本坦易明白在那里。只被认不虚心去看,只管外面捉摸。及看不得,便将自己身上一般意思说出,把做圣人意思。(《朱子语类》,第1册,页179) 若有个高妙底道理而圣人隐之,便是圣人大无状!不忠不信,圣人首先犯着!(《朱子语类》,第7册,页2785) 圣人之言既然“坦易明白”,那么,每一个虚心的读者就都可以读懂,而毋须某个特殊的释经阶层做中介;既然圣人无隐,那么,就不存在什么“教外别传”、“传心密法”。2、为何读书 既然书乃载道之书,读书当然是为了求道。然而,求道幷不只是纯粹识见方面的事情,在根本上,读书是为己之学,切己工夫,须以身心做根底,
5、在此意义上,朱子反复讲读书乃“第二义”、“第二事”: 学问,就自家身己上切要处理会方是,那读书底已是第二义。自家身上道理都具,不曾外面添得来。然圣人教人,须要读这书时,盖为自家虽有这道理,须是经历过,方得。圣人说底,是他曾经历过来。(《朱子语类》,第1册,页161) 如此,解经、晓义皆不是读书之最终目的,如读书活动仅止于文本之解读,而不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则属“俗学”而非“道学”: 今人读书,多不就切己上体察,但于纸上看,文义上说得去便了。如此,济得甚事!“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古人亦须读书始得。但古人读书,将以求道。不然,读作何用?今人不去这上
6、理会道理,皆以涉猎该博为能,所以有道学、俗学之别。(《朱子语类》,第1册,页181) 道、俗之别在于阅读意识与态度之别:“只管就外边文字上走”,支离杂扰,即是俗;切己体察,即是“道”。圣人之言不过是一个前引,真正的读者是顺着这个前引而亲自去行、去践履: 大凡为学,最切要处在吾身心,其次是做事,此是的实紧切处。学者须是把圣人之言来穷究,见得身心要如此,做事要如此。天下自有一个道理在,若大路然。圣人之言,便是一个引路底。(《朱子语类》,第7册,页2756) 许多道理,孔子恁地说一番,孟子恁地说一番,子思恁地说一番,都恁地悬空挂在那里。自家须自去体认,始得。(《朱子语类》,第
7、1册,页188) 所以真正的读书不是增加知识,不是消遣光阴,不是遮眼,而是切己、行己,甚至是要改变气质: 读《六经》时,只如未有《六经》,只就自家身上讨道理,其理便易晓。(《朱子语类》,第1册,页188) 今读书紧要,是要看圣人教人做工夫处是如何。如用药治病,须看这病是如何发,合用何方治之;方中使何药材,何者几两,何者几分,如何炮,如何炙,如何制,如何切,如何煎,如何吃,只如此而已。(《朱子语类》,第1册,页162) ……贺孙问:“先生向令敬之看《孟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