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807246
大小:12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1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华师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华东师大历史七(下)复习提纲第一课统一国家的重建1、统一条件:南北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大融合为全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2、隋的建立和统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重建全国大一统局面。3、大运河的开凿:目的: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便利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全长2000多千米,沟通了五大水系(海河、黄河、长江、淮水、钱塘江)。作用: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巩固统一有积极作用。但当时征发劳役过重过急,造成的社会后果也十分严重。4、隋的覆灭:隋炀帝骄奢淫逸,滥用
2、民力。如营建洛阳、开凿运河、三游江都、三次远征高丽等,劳役、兵役扰的天下骚动,民不聊生,最终导致农民大起义和隋朝的灭亡。5、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都城长安。6、隋唐政治新格局:①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是吏部(官吏的选拔考核)、户部(掌管户籍和财政)、礼部(掌管礼仪和科举)、兵部(掌管兵籍和军令)、刑部(掌管司法刑狱)、工部(掌管营造等工程事务)。②科举制: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1905年被废除。科举制实行后,用人之权收归中央,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官员任用的开放与高度流动,也使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离心因素难以产生。第二课唐太
3、宗与贞观之治1、唐太宗李世民:早年助李渊起兵太原,统一全国,身经百战,屡建奇功;626年即皇位,改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帝王。2、贞观之治:(1)、原因:1、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2、知人善任,虚心纳谏3、君臣居安思危,重视农业,轻徭薄赋,精简机构,加强国防,改善民族关系,对外开放交流。(2)、表现: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低廉,社会呈现出安定的局面,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史称“贞观之治”。(3)、意义:为唐代的盛世奠定了基础。第三课从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1、武周政治:(1)称帝条件:①高宗体弱多病,为武则天代为视
4、政提供了机会。②主观上,武则天个人具备政治才能。(2)称帝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3)统治措施:①任用酷吏,滥杀无辜,崇信佛教。②继续推行贞观以来的基本国策:1、坚持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压迫,保卫边防安全。2、重视农业和水利建设。3、大力推行并发展科举制。4、善于纳谏和破格用人。(4)、意义:“上承贞观,下启开元”,为唐朝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2、开元盛世(1)、唐玄宗生平:生于685年,卒于762年,712年即位,在位期间,先后用了三个年号:先天(712)、开元(713—741)、天宝(742—755)。(2)、统治措施:前期:重用贤人,整
5、顿军队,提倡节俭,重视生产。“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明君,会做皇帝)后期:怠于政事,淫于酒色,信用小人。导致唐朝由盛转衰,天宝危机,安史之乱。(昏君,不会做皇帝)第四课唐代的边疆各族(1)唐代的边疆各族1、边疆民族:回鹘、南诏、吐蕃、契丹、突厥等2、民族关系:民族和睦,关系密切3、民族政策:“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开明政策。74、民族制度:设立羁縻州。(唐朝政府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与内地不同的行政制度,长官都由当地人担任,可以世袭,政府一般不过问其内部事务。这种统治边远民族的地方行政制度,当时称为羁縻州。)它的建
6、立体现了一国多制的精神和唐代政治开明。(2)文成公主入藏1、吐蕃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我国的青藏高原。七世纪,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做了赞普(君主),统一了青藏高原,建都逻些(今拉萨)。2、641年,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唐高宗时册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3、意义:文成公主入藏,对加强汉藏两族的联系,发展藏族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第五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一、唐都长安1、布局及功能:宫城、皇城、外郭城宫城:是皇帝及皇族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皇城:是政府机关的所在地,外郭城:是居住区(坊)和商业区(市),长安城的坊和市是分开的。2、地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是全国
7、的政治、经济中心,还是一个开放性的国际大都会。二、玄奘西行1、生平:唐太宗时期人,原名陈祎,玄奘是他的法号。2、西行目的:求取佛经3、成就:取回佛经,撰写成《大唐西域记》三、中日交往(1)、鉴真东渡1、生平:(688—763),唐玄宗时期东渡日本2、目的:传播佛学3、东渡概况::六次东渡,被尊为律宗初祖,被日本人民誉为“天平之甍”。4、意义:传播了唐朝文化,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2)、遣唐使:概念:日本对赴唐使者的称呼。作用:对中日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巨大功绩。第七课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