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分等定级

农用地分等定级

ID:33331186

大小:3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4

农用地分等定级_第1页
农用地分等定级_第2页
农用地分等定级_第3页
农用地分等定级_第4页
资源描述:

《农用地分等定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基本概念1.1.1土地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地球表面特定地段,由气候、土壤、水文、地貌、地质、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类活动和结果等要素组成的,内部存在大量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流通,空间连续,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的一个自然和经济社会综合体。Y=F(N,S,P,X,T),即土地是自然、社会、人类活动、空间和时间的函数。2)土地的特征土地是自然和经济社会综合体,即具有自然和社会经济双重属性。l作为自然资源的特性土地具有肥力和生产力;面积有限性;位置差异性;地域差异性;可更新性;永续利用性;用途多样性。l作为资产的特征具有价值(价格);土地资产收益的持续性、投资性和保值增

2、值性;供求关系的特殊性;市场竞争的不完全性;交易的非物流性。l作为复合生态系统的特性复杂性;开放性与动态性;自我调控性;承载有限性。1.1.2土地评价土地评价是在特定的目的下,通过土地质量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确定土地等级,揭示土地质量等级的空间分异的过程。其核心是按照一定的土地利用方式诊断土地质量,对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以及其他生产能力进行综合鉴定。土地质量受到土地自然属性及社会经济属性的影响,因此土地评价不仅涉及土壤、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科学领域,也涉及土地利用技术、经济学、社会学等多方面内容。土地质量是土地的综合生产质量(包含土地的自然生产力和渗入了

3、劳动的经济生产力),或因这种综合生产力形成的不同的土地劳动生产率质量。在不同的土地利用状态下,土地综合生产力表现不同。在农林牧业利用状态下,土地综合生产力由按生产力和追加的社会生产力共同体现,土地质量好坏由土地生物生产能力不同造成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决定;在工商等非农建设利用下,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在开发和改造土地中渗入的社会生产力。1.1.3土地利用分类土地利用分类是指对现有的土地利用状况,根据其利用的方式、结构和特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而进行的划分或归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共使用过4套土地利用分类系统:1)1980年的《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土地利用分类;2)19

4、84年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3)1989年的城镇地籍调查的城镇土地分类系统;4)2004年提出的全国土地城乡统一分类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前两者均把农业土地利用分类放在重要地位。1984年的分类系统,将全国土地分为48个一级类(耕、园、林、牧、居民点及工矿、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地),47个二级类;2004年分类系统分3个一级类(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15个二级类,71个三级类。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包括畜禽饲养地、设施农业用地、农村道路、养殖水面、农田水利用地等);建设用地:商业服务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共设施用地(

5、公共基础设施用地和瞻仰景观休闲用地)、公共建筑用地(机关团体用地、教育用地、科研设计用地、文体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慈善用地等)、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铁路、公路、民用机场、港口码头、管道运输用地、街巷等)、水利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未利用地:未利用地和其他土地1.1.4土地评价的分类1)按评价研究内容分类从土地评价研究的核心内容——土地质量看,土地评价分为土地资源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环境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土地资源评价分为土地潜力评价与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潜力评价是就土地在某种用途利用方面的潜在利用能力作出等级划分。迄今土地潜力评价研究主要针对农用地潜力评价进行。农

6、用地潜力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管理状况下的土地质量在气候、土壤等主要环境因子和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下所表现的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等级。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就土地在某种或某几种利用方面的适宜性和适宜程度的评价。有些学者将两者等同视之。实际上,两者的核心均是对土地资源的自然质量进行评价。只是评价目的的具体性、评价成果应用的针对性、评价内容的深度等存在差异。土地经济评价从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出发,分析评价对象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以此来衡量土地质量。土地环境评价是对评价区域内气候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水资源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社会经济环境质量等的综合评价,其中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是土

7、地环境评价的重点。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可以理解为在生态方面具有适宜性,经济方面具有获利性、环境方面可以实现良性循环,社会方面具有公平和公正性。2)按评价对象分类农用地评价和城市用地评价。前者主要对耕地、林地、草地、园地等农用地生产力、效益差异、级差收益分布状况的评价;后者包括对城市工商和建设用地、工矿业用地、交通用地、旅游业用地等的评价。在我国,城镇用地评价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已较为完善,形成了以城镇为单位的土地等以及城镇内土地级和基准地价在内的不同层次的土地质量体系。2001年正式发布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