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南京太学关于自学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只学南字发[2010]17号南京太学关于自学考试“”专接本专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为规范、有序地开展专接本专业工作,根据江苏省考委和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高校中开展在籍专科学生接读自学考试本科工作的补充意见》(苏教考⒓008]14号)以“”及省教育考试院《专接本工作补充意见实施细则》(苏教“”考自B008]26号)和《专转本工作实施细则补充规定》(苏教考自PfJO叨11号)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现就我校与有关专科学校相互关联的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申办专接本专业的原则“”“(一)专科学校申办专接本专业,本校须有与专接”“”本专
2、业相同或相近的专业。申办工商管理专业的,须“”有经济管理类专业;申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须有经“”济管理类专业或行政管理类专业;申办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须有计算机类专业。“”(二)专科学校申办专接本专业,所在学校的领导、相关系科的负责人和相关的任课教师要有积极性,同时学生和学生家长要有积极性。二、招生宣传和生源组织(一)招生宣传“”专科学校须按省教育考试院关于自学考试专接本专业组织生源的宣传口径进行招生宣传。招生宣传要实事求是,注重诚信,不得夸大其词。专科学校在以各种形式介绍“”本校概况或在各类招生宣传中,凡涉及专接本专业的,须明确说明其自学考
3、试性质9防止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混淆,避免社会误解。(二)生源组织1、生源对象“””在我校主考的三个专接本专业中,“工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文、理科学生均可报名;“计算机”及应用专业,限理科学生报名。学生来源于专科学校专科“”专业学制年限最后一个学年的在籍生。专接本专业每学年第一学期的考试时间是在每年10月份,生源组织应在专科专业学制年限倒数第二学年第二学期的下半学期在籍生中进行,即:三年制的专科专业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下半学期在籍生中组织生源;四年制的双学历专科专业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下半学期在籍生中组织生源;五年一贯制的专科专业在第四学年第
4、二学期下半学期在籍生中组织生源。2、生源组织的工作程序“”专科学校应每年3月底前向我校申报拟举办的专接本专业,经我校同意后,再开展招生宣传和生源组织工作。招生宣传和生源组织工作在每年4月份进行,每年6月20日之前将新生名单报我校审核。三、教学管理“”(一)重视专接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科学校教师“”从事专接本专业的教学工作,应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要实现由习惯于职业教育的教学向适应于学科教育的教学的2转变;二是要实现由习惯于专科学历层次的教学向适应于本科学历层次的教学的转变;三是要实现由习惯于学校考试的教学向适应于国家考试的教学的转变。因此,专科学
5、校应选聘责任心强、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任教,同时保持任课教师的相对稳定。”“”(二)“专接本专业的教学。根据专接本专业各门课程考试的特点,专科学校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牢牢把握课程考试大纲和课程使用教材,并认真研究试卷题型和参考答案。(三)师资培训“根据我校和专科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专科学校进行专”接本专业的师资培训,我校将采取三种形式:1、我校将根据专科学校的需求,组织各专科学校相同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教学研讨,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质量。2、专科学校可将任课教师在各课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集中起来,按课程汇总到我校,我校将聘请相关教
6、师与专科学校相关任课教师共同商讨、相互交流加以解决。”3、对于专科学校未开设过的课程,如,“工商管理专“”“”“业中的管理科学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的工作”“”“”“分析、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招聘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课程,我校将组织相关的教师对专科学校相关的任课教师进行全面的指导。(四)教学质量监控。专科学校应在每学期组织一次期中教学检查。检查的时间、内容、方法及要求我校将另行通知。四、学籍管理”(一)“专接本专业每学期开学时间:单学期在每年5月中旬(包括新生),双学期在每年11月中
7、旬。(二)每学期开学前,专科学校须严格按照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教学进程(思想政治课除外)和课程的教学时数(每学分为18个学时)编排课程表,并向省教育考试院或所在市考办预订相应课程的课程考试大纲和课程使用教材。(三)学生每学期须按规定时间到所在专科学校办理注册手续和参加教学活动。因故不能按时到校注册或参加教学活动的,必须事先履行请假手续。(四)学生某门课程缺课学时数超过该门课程学时数三分之一,取消其该门课程当次考试的资格。(五)学生退学办理相关手续,须经专科学校审批后报我校各案。五、考籍管理(一)学生须按规定时间参加各门课程(含课程的实践性环节、实
8、践与应用课程、毕业论文)的考试、补考、再补考和重考,逾期(不可抗力的原因除外)视为自动放弃。(二)课程实践性环节的考核、实践与应用课程的考核以及毕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