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205706
大小:68.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2
《安远方言声母系统中的上古音遗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安远方言声母系统中的上古音遗存-大学语文论文安远方言声母系统中的上古音遗存欧阳美婷1欧阳美娴2(1.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006;2.深圳市下沙小学,广东深圳518000)[摘要]安远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东南部,地处闽、赣、粤三省交汇处,是一个纯客县,其方言属于客家话于信片。本文依据上古音类学对安远话声母系统进行分辨,发现它含有一些明显的上古音特征遗存,如: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娘日归泥、晓匣归见溪群等。[关键词]安远方言;声母系统;上古音;遗存[中图分类号]H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6)08-0017-01[作者简介]欧阳美婷
2、,江西赣州安远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古代汉语音韵学;欧阳美娴,江西赣州安远人,深圳市下沙小学教师,硕士。前人利用《诗经》《楚辞》押韵系统、谐声字、假借字、域外译音等材料,对上古音做了深入的研究。在上古音声类研究方面的集大成者,首推清代钱大昕,他提出了著名的“古无轻唇音”和“古无舌上音”理论;之后,章太炎又提出了“娘日归泥”说;李新魁(1963)提出上古音“晓匣”归“见溪群”说。到了近代,在上古音研究领域,王力、李方桂等学者也相继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对上古音声类的研究虽然因材料所限目前还不够完备,但已有的这些学术大家的结论目前还是得到了学术界广泛认可的。本文从这些论
3、断出发,试图找出安远方言声母系统中遗存的上古音特征。安远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东毗会昌、寻乌县,南邻定南县,西连信丰县,北接于都、赣县。全县面积2374.59平方公里,人口398126人,人民政府驻地欣山镇。谢留文、黄雪贞(2007)《客家方言的分区(稿)》中把安远方言归人于信片。本文的讨论以安远县欣山镇方言为准。一、古无轻唇音清代学者钱大昕在他的《十驾斋养新录》中提出:“凡轻唇之音,古读皆为重唇。”这个论断经过后代的多方考证,已成定论,王力(1990)在《清代古音学》中对这一论断给出了很高的评价,称之为“不刊之论”。安远方言中有许多非组字今读同帮组,不读轻唇读重唇,可看作是遗
4、存的上古音特征,二、古无舌上音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中还提出了“古无舌上音”之说,他认为“知彻澄三母,以今音读之,与照穿床无别也,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上古没有舌上音,只有舌头音,舌头音和舌上音的区别是后世才产生的。安远方言中知彻澄母字声母虽然基本和北京话一样,“与照穿床无别”了,但语音中同一个音类的内部发展演变也会出现例外,安远方言中就有个别知组字仍读同端组,例如:安远话把“用针、刺或木棍等细的条状体硬物戳人”叫作“tu”。《说文》:“椓,击也,从木豕声。”安远话中该字的本字应该是觉韵知母字“椓”。另外,安远话中“淋雨”,“淋湿”,这个的本字应该是觉韵知母字“涿”。
5、《说文》:“涿,流下滴也。从水豕声。”安远话中的“淋湿”义应是它的引申义。再如,安远话中“(头)顶着、盖着”叫,经考证,该字本字应为“中”,《广韵》中对“中”的释义有“堪也任也”,可见“中”字有“承受”义,可引申出“顶着”义,而从上往下看则为“盖着”,义合。三、娘日归泥章太炎继钱大昕之后得出“古音娘日二纽归泥”的结论,是指三十六字母中“娘日”二母在上古均读作“泥”母。“娘母归泥”这个论断,学术界不存在争议,但“日纽归泥”却没右得到公认。关于“日纽归泥”这个论断,笔者无法断定是否准确,但笔者母语安远方言中确实存在诸多日母字声母渎同泥母的现象。安远方言中泥(娘)母字洪音前读n,细
6、音前读,四、晓匣归见溪群李新魁在《上古音“晓匣”归“见溪群”说》中提出“上古音晓匣两纽读归见溪群纽”,他从谐声系统、形声字声旁的变换、汉字假借等八个方面论证了这一观点。安远方言中也有一些晓母、匣母字读同见组的现象。安远县地处赣南山区,四面环山,经济虽然相对落后,但语言较少受外界影响,其客家话较好地保留着古汉语特征,可为语言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