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984866
大小:64.52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2-18
《提升语文教师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能力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提升语文教师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能力探索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有:教师、学生、教材、教学设备。如果把教学设备暂搁一边,各要素间的关系因教育理念不一,可构成下列几种模式:一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二是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三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四是教师带着学生牵着教材走进生活。第一种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第二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第三种是初级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模式;第四种就是高级的互动模式,学生力图探究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着重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可称此为研究型学习模式。不管是何种模式,都得
2、用教材教。因此,钻研教材就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语文教师来说,钻研教材就是解读文本,通过文本解读确定'‘教什么”,再通过联系学生认知水平确定“怎么教”,这就是教学设计。它转换成“学什么”“怎么学”,就是“学习设计”。因此,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执教能力的基础,要提高语文教师的执教能力,首先要从提髙文本解读能力入手。一、语文教师备课中的常见问题(一)过于依赖教学参考书和教学资源有人这样描述教师备课的习惯:“拿来教学参考,翻书找找教案,网上下载课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备课的主要精力往往放在搜索与浏览上,花在课堂构思环节的、有意义的独立思考是
3、相对不够的。如果教师长期不进行独立的思考,那么就会对文本失去自己的声音,从而产生对教学参考书以及现成的教学资源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所“侵蚀”的是教师教学的根本能力。特别是年轻教师,如果在职初阶段就养成这样的备课习惯,那么在其后继的教学生涯中,就很难良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谈不上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如果教师备课时习惯于先看现成教案和案头教参的话,那就容易将文本分析与学习设计两大环节混同在一起,而在两者混同的时候,文本分析往往容易被忽略,从而也就不可避免地制约了学习设计的质量。所以,克服教师对教学参考和教学资源的依赖性是当务之急。(二)过于突出教师的解
4、读,忽略学生的文本体验在备课中,不少教师缺少'‘站在学生角度来思考”的习惯。特别是阅读课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中关注的是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学生的认知和感受常被忽略,课堂俨然成为教师展示自我解读能力的舞台,学生被定格为纯机械地接受或复制教师的"真知灼见”。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认识常被教师的解读强行“排挤”或“替代”。学生的阅读期待和个体差异没有得到尊重。因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合作就显得困难。(三)过多设计挖掘和链接环节,学生思考难以充分应该说,“重教轻学”是目前教学中的一个致命问题。教师往往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与铺陈,而忽略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语
5、文课上,教师试图装入太多的环节和内容,引用了大量课外的资料链接,以追求课堂的所谓"深厚”和“深刻”,从而导致资料堆砌繁杂,而学习设计华而不实,甚至脱离文本。学生在课堂上或眼花缭乱,或疲于抄录,没有充分的思考时间,也没有足够的思维空间。这也是语文教师备课中见多不怪的顽症。(四)教师的阅读视野相对狭窄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一方面源于个人的悟性,另一方面源于教师广泛而积极的阅读。可是,目前教师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多数教师由于工作任务重或者应试压力等种种原因,往往只关注教学用书之类的参考书,很少或基本不去涉猎其他书籍。这样,禁锢的思维无从发现阅读的美丽,
6、贫瘠的精神田野无法开出迷人的花朵。教师对文本理解和把握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阅读视野,在狭窄的阅读视野局限下,教师对文本的开掘就很难达到思想开阔和理解深刻的程度,学生也就得不到更深的阅读体验,文本对学生思维砥砺的价值体现更是微乎其微。(五)教材本身的功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教师的备课是基于教师、教材、学生三者关系的活动。教师的备课除了既要考虑教师教学的主体性地位和顾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素外,也要关注起教学桥梁作用的载体—教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以教材为依托,教材是教学的凭借、教学的资源。教师要利用教材,精心组织读者与文本作者展开互动式对话,
7、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问题情境和学习环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与文本的自主对话中,习得读书之法,深味读书之乐,经历体验过程,受到强烈感染。而在现实的备课中,多数教师只是把教材当成工具、手段、媒介,只用教材呈现知识,而不会利用教材开发学生的潜能,也就无法使教学成为基于学生经验之上的探究与生成过程。(六)异化的集体备课没有起到研究交流的作用很多学校建立了集体备课制度。但从目前的现状看,集体备课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由于教学任务重,同一个备课组的教师难得有时间在一起讨论交流,集体备课有名无实;二是只有分工,缺少交流,集体备课只是各司其职,完成既定
8、的备课任务,只是将各人的教案合订在一起;三是浮于交流,没有研讨,集体备课多数关注的是“怎么教”的问题,并没有深入探讨“教什么”的问题,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