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961662
大小:55.9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8
《新课标下课堂情境创设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标下课堂情境创设策略中图分类号:G642.4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03-02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学就必须精心设计数学问题,给学生创设可望、可及且有利于学生建构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引发学生合理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关键词新课程;创设课堂情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
2、下的“再创造”过程”。学生只有参与教学实践,参与问题探究,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下面笔者就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设问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谈一些做法,以期抛砖引玉。1创设情境在引入中设问,激发学生兴趣从数学学习的认知本质看,数学学习离不开情境。事实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本身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无论是对知识的理解,还是知识的运用,都离不开知识产生的环境和适用的范围。新课标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问题一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它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是要有“问题”,即当学
3、生利用已有的认知还不能理解或者不能正确解答的数学问题,当然,问题的障碍性不能影响学生接受和产生兴趣,否则,至少不能称为好问题;其次是“情境”,即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是真实的生活环境、虚拟的社会环境、经验性的想象环境,也可以是抽象的数学环境等等。因此,在新课的引入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还要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新知识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兴奋和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注意把知识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精心设
4、问。那么,创设引人问题情境的基本策略是什么呢?如何在引人中设问呢?(1)引疑激趣策略•(2)设置坡度策略.(3)巧设悬念策略.(4)以形助数策略(5)联系实际策略2在探究过程中设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数学课程及数学学习的特点看,在数学学习中,具体的解题方法非常多,各种方法都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所以,我们还需对各种数学方法对比分析。案例1:在教学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学习时,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就是Sn的表达式。学生已有的知识——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和性质,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设计下列问题:问题1、1+2+3+-+100=?这是学生小学就已具备的高斯
5、求和知识,学生可以解决。问题2、能否用上述方法解决等差数列的Sn?从特殊到一般Sn=(a1+an)(a2+an+1)+…问题3、(a1+an)=(a2+an-1)二…是否成立?问题4、按上述匹配法,可分多少组?教师分析,学生思考后,注意结合n的特值,容易得出:取决于n的奇、偶性。问题5,从上述结论Sn=(a1+an)*n/2类似于哪个公式?S梯形如何求得?引例中的钢管数如何求得?类似地能否求Sno归纳出数列求和的一种重要方法:倒序相加。3在范例教学中设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范示”本就是数学素养之一,范例教学更是学生获得新知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范例教学中,注重设问,挖掘问题
6、本质,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实现再现、理解、创造和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案例2:在学习了等比数列基本知识后,为了加深学生对等比数列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可设计一个常规问题:已知:等比数列{an}中,Sn=16,S2n=64,求S3n.问题1、本题与前面涉及的问题是否相同、相似及相关?解决数列问题的基本方法是什么?问题2、能否利用等比性质,即:an=amqn-m(nm)将am后面的项转化为a1,a2,…an表示,沟通未知和已知的联系?问题3、由题意,易求此数列的依次的每m项的和,这些和看作一个数列,是什么
7、数列?能否将问题转化为一个新数列求项的问题。问题4、我们知道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能否从函数角度考虑本问题。即TSn=a1(qnT)qT/.(qn,Sn)在直线y=a1q-1(xT)上点(qm,Sm),(q2m,S2m),(q3m,S3m)三点共线。故可从斜率相等人手,求出S3mo通过上述方式,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方面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进一步理解知识及内在联系,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根据问题的特点,学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