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961468
大小:61.7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8
《膝关节骨关节炎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膝关节骨关节炎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发病特点及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的发生。方法:对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11年2月发现的44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患者多以膝关节后侧及小腿中上段后侧疼痛首次就诊,病程中多伴腰痛。绝大多数曾行腰椎CT或MRI检查,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治疗。结论:只有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及其演变过程、仔细的体格检查、结合恰当的分析影像学资料才能避免误诊,特别是对于以膝关节周围为首发症状的中老年女性【中图分类号】R6
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456-02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在老年女性中极为常见,由于其症状多变,特别是发病早期,易误诊为其他疾病[1]。现就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11年2月herniation,LDH)的KOA患者进行报道分析:发现的44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7年3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曾误诊为LDH的KOA患者44例。其中男3例,女41例,年龄47-67岁,平均58.4岁。误诊时间2月-7年,平均4.4年。其中4例曾行
3、腰部手术,术后症状不缓解。1.2方法通过对上述患者原发症状、病程演变,现存体征结合X线、CT及MRI等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2结果2.1首诊原因44例患者中,以膝关节后侧及小腿中上段后侧疼痛首次就诊者27例,以下肢沉重首次就诊者11例,以下肢行走后酸胀、无力首次就诊4例,以下肢行走跛行首次就诊者3例。首次就诊伴腰痛者7例。病程进展中逐渐出现腰痛者23例。42例曾行腰椎CT或MRI检查,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治疗。其中4例因腰椎间盘突出明显而手术治疗。2.2典型病例女,57岁,3年前出现右膝关节后侧疼痛,并逐渐向上下扩散到大腿下段及小腿中上段。疼痛多发生在休息后开始行走时,
4、如晨起时、久坐后,行走后疼痛有所缓解。约1年前又逐渐出现行走后腰部钝痛。CT检查发现“腰4.5椎间盘突出”,给予“根痛平颗粒”口服,并卧床休息,骨盆牵引等治疗,症状时轻时重。于2010年7月行''腰4、5椎间盘突出开窗髓核取出术”。术后1月开始下地行走,患者症状复发。来我院就诊,诊断为右膝KOA,给予玻璃酸钠2.5ml关节腔注射,每周1次,共4次,患者症状基本消失。3讨论部分KOA患者以❷窝及其上下肌肉疼痛为首发症状,究其原因,除了关节本身病变外,还可能与膝关节屈曲畸形引起的关节周围肌力不平衡有关[2]。当存在膝关节屈曲畸形时,股骨不能完成在胫骨平台上的稳定交锁,迫
5、使小腿三头肌等膝关节周围肌肉持续用力以维持关节稳定,继而导致沿下肢后侧的放散痛,容易与下肢放射痛混淆。长期的下肢疼痛及膝关节屈曲畸形导致行走姿势异常,从而导致腰紙部疼痛[3],更易与LDH相混淆。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文献报道,无任何临床症状的成年人中,CT或MRI发现约三分之一的人存在明确的腰椎间盘突出[4]。因此,若不详细的询问病史及查体,仅凭影像资料进行诊断,易导致误诊。为了减少误诊的发生,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①仔细询问病史。KOA以中老年女性多见,男性较少。而LDH患者以男性更常见;KOA患者的下肢疼痛多从❷窝处开始,然后向上下扩散,向下多不超过踝关
6、节。LDH多从腰紙部向下放射,可超踝关节达足背、足底;KOA患者多腿痛在先,腰痛在后,不伴下肢麻木,无肌力、感觉及反射的改变。而LDH患者腰痛多先发于腿痛,多伴有下肢麻木、痛觉减退、肌力减退或伴有跟腱反射减弱等神经受损表现;KOA有静息痛现象:即休息后再开始行走时疼痛明显,行走一段时间后减轻,长时间行走再次加重。而LDH患者多为行走加重,休息后减轻。②详尽的查体:LDH患者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表现为自腰臀向足的“放电样”疼痛。而KOA患者表现为直腿抬高时,自膝后向上下的牵涉紧张感。同时,KOA患者可伴有膝关节屈曲畸形,❷窝区压痛,不会出现❷背伸无力、跟腱反射减弱、下肢
7、痛觉的改变等LDH患者常有的体征。③结合临床分析影像资料。LDH和KOA都与退行性变有关。两者有一共同点,就是影像学改变与临床症状不成正比[5],明显的影像学改变并不意味着严重的临床症状。我们在临床中常发现某些影像资料中明确的腰间盘突出甚至脱出患者都无临床症状[6]。KOA患者更是如此。因此,只有当影像资料与详尽的临床症状、体征相结合时才有诊断意义。参考文献[1]聂俊华.膝骨关节炎误诊分析[J]•临床医学,2009,29(5):117-118.[2]DekkerJ,vanDijkGM,VeeenhofC,etal.Riskfactorsforfunctionan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