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ID:32931484

大小:237.88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2-17

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7级期中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共100分。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按考试科目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分别填写在答题纸上。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至答题纸指定位置。第II卷直接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纸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答题纸收回。第I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期,孔

2、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子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们主张A.通过选官实现平等B.选官路径推崇荐举C.按照才能选拔官吏D.选官对象普及百姓【答案】C【解析】材料中三人的主张是关于按能选官都没有涉及平等,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选官的途径,故B项错误;从“举贤才”“因能授官”“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可知都是按才能选官,故C项正确;材料只提到按才能选官没有涉及选官对象已经向百姓普及,故D项错误。【名师点睛】做题关键要紧紧结合材料,注意:选项表述正确,并不一

3、定是正确答案,解题的关键是依据材料,抓住“举贤才”“因能授官”“有能则举之”是关键信息即可。2.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C.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D.都主张“礼”、“法”并用【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道家老子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没有主张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A项排除;儒家、法家、墨家、杂家重视协调

4、的都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并不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故B项排除;据材料“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可得出,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故C项正确;由材料可得出儒家主张礼,法家主张法,但这并不是他们的共同之处,故D项排除。点晴:解题的关键是对儒家、法家、道家、墨家、杂家思想主张的共同点即可。3.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奠定中国奴隶主经济

5、基础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④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故①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属于思想方面,不可能奠定中国奴隶主经济基础,故②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故③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故④正确。故①②③④组合错误,故A排除。①②③组合错误,故B排除

6、。①③④组合正确,故C正确。②③④组合错误,故D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A.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B.专制主义体制刚刚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C.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动荡,“仁政”受到欢迎D.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儒家学说受到挑战【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汉儒家思想形成的背景。【详

7、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即是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A项正确。专制主义体制在秦朝时已经确立,B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发生在汉景帝时期,与题干汉武帝时期不符,排除。佛教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道教产生于东汉时期,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点睛】汉代儒学:(1)思想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3)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①天人感应

8、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4)思想核心:大一统(“新”所在)。5.三国时期,官学一撅不振,家庭教育模式兴盛。王昶要求子孙“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诸葛亮也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些家庭教育观,可以反映出当时A.儒家思想日益衰落B.“贵儒”又“尊道”C.传统文化走向断裂D.奉行三教并行政策【答案】B【解析】根据“遵儒者之教”和“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