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923414
大小:57.4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7
《高中数学新课程模块教学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数学新课程模块教学探究【摘要】本文结合“规划课题”以及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大纲》的分析比较,探究了高中数学必修模块的功能、价值和教学特点,以及实施数学模块教学的基本策略,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关键词】新课改;数学模块;教学探究;学习方式;自主意识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1-0166-02为配合新课改的认真落实和顺利推进,结合规划课题《高中数学新课程模块教学实践研究》的积极开展(获省级优秀课题),通过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大纲》以及新、旧教材进行分析比较,探讨研究了高中新课程五个必修模块的功能、价值和教学
2、特点,经过教改实践和探究有几点体会和认识与同行们交流。一、模块的认识及应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明: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间的逻辑联系。模块的设置主要是通过围绕某一主题并整合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社会经验而进行的。每一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了具体要求与建议。高中新课程设置模块是高中课程结构改革的亮点,也是推行新的高中课程理念的载体。因此,如何理解模块及实施模块教学,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新课题。模块作为新课程中教学内容组织的基本单位,有利于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内容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也有利于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理解知识,比
3、较系统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依据模块的基本特点:综合性、相对独立性、开放性,对于模块的教学设计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综合难度较大,可以用多开端、多系列、多层次的方式进行组织,可以实现课程内容的纵横沟通和相互联结。二、模块课程的教育价值新课程改革致力于探寻一种跨学科的、兼具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优势的课程结构,力图通过结构的优化实现学科融合与沟通,促进课程功能的发挥,使模块课程有预期的教育价值,并体现在:(1)以主题的形式来分解学科、组织课程,使核心课程与学科课程两种不同课程类型合理渗透,既有利于教师组织实施,又有利于学生从事专题探索。(2)关注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的沟通,普通
4、高中原有的课程设置较多地关注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往往忽视了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新课程的模块化设计在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一方面,社会生活中的课题被纳入了学校课程,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学生们开始突破课堂时空的限制,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从事自主探究、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1)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课程的模块化设计增强了课程的可选择性,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在普通高中新课程中,许多科目将内部的课程模块分为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学生可以在选修模块中自由选择。这种灵活性和个性化课程的设计思路既是对学生心智的解放,也体现了
5、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与认可。三、数学模块教学的基本策略通过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我们总结了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模块教学的一些基本策略。1.研读课标和教材,准确理解模块教育价值和教学特点,落实新课程理念。模块教学实施中,教师必须对课标和教材准确把握,理解每一个模块的教育价值,掌握其教学要求,才能真正完成模块教学的目标,落实新课程理念。2.关注学情,重视学法指导和习惯培养,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3.开展基于模块的单元教学设计,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特别关注内容的定位和目标要求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创设高效课堂。4.以课程主线统帅模块教学,处理好模
6、块的相对独立性和学科内容的系统性问题。1.鼓励课堂探究的设计和课题研究的开展,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落实新课程理念。2.模块学习的评价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尝试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分认定落实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四、实施数学模块教学的成效1.课堂结构模式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大部分学生都能自觉、主动地参与探究学习和课堂互动,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步养成;改进学习方法、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为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我们的模块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能积极制作课件,利用电子白板、几何画板等创设
7、问题情境、呈现动态图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数学教研活动呈现活力。实施高中数学模块教学对每一位教师来讲是个全新的开始,配合新课改的教研活动也应赋予新的内涵,教研突破旧的模式,要创设新的教学情境:一方面,教师正确理解与把握新课程理念,关注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把握模块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使新课标的要求能真正落实;另一方面,通过教研活动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高单元教学设计的意识和能力。优化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教研具有针对性、持续性、实效性。配合新课改可作为周教研、学期教研长期的主题,对教研工作赋予了新的活力。1.提升了教师专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