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844782
大小:6.41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2-16
《成人型痤疮和青春期痤疮各因素的分析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校代码:10246学号:09211二硕士学位论文成人型痤疮和青春期痤疮各因素的分析比较Differentialriskfactorsandoutcomesinpatientswithclassical,persistent,andadult-onsetacne院-系: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华山医院专业:皮肤病与性病学姓名:洪恺志指导教师:项蕾红教授充成y期:2012年4月论文独创性声明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宄工作及取得的研宄成果。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己经发表或撰写过
2、的研宄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宄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作者签名:口期: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丫解复旦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目录中文摘要1^^^4$,m日月6mm7病例与方法9^^11M21^it26##^^27(5ft#30m^32ISCm38CA
3、TALOGUEChineseabstractEnglishabstractSymbolicdescriptionPrefaceCasesandmethodsResultsDiscussionConclusionReferenceAppendixReviewAcknowledgementg旦大学硕L学位论文成人型痤疮和青春期痤疮各因素的分析比较研究生洪恺志导师项蕾红教授专业皮肤病与性病学摘要背景在以往痤疮常发生与青春期,少有靑春期后冰发生,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生活作息、
4、饮食的改变,痤疮在青春期发病率增高外,随着女性对外表的重视,化妆品的使用,以及妇科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率的升高,痤疮己经不是青春期专属的疾病,女性人群中,尤其中年女性职业妇女的发病率更是逐年的提高。痤疮虽然不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疾病,但因在当今社会对外表美观的重视,痤疮会造成患者莫大的心理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品质,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从各个因素分析去探讨病因,并寻求治疗方式的进展,可以为病人提供个体化诊治与预防。目的探讨成人型痤疮与青舂期痤疮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及彼此存在哪些差异;再者,探讨成人型痤疮中,持续性与迟
5、发性痤疮两者间彼此存在的差异及相关因从各个因素分析去探讨三组痤疮的病因,从而为病人提供个体化诊治与预防。方法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入门诊就诊者中女性痤疮患者904名,依照25岁为界[1],收入女性痤疮患者904名,依照25岁为界,区分成青春期痤疮患者和成人型痤疮患者,并将患者依照Pillsbury分级标准,进行严重度分级,之后请患者填写问卷,包括基本资料、目前病情、发病影响因素、内分泌水平、卡迪夫伤残指数问卷等,并让患者在月经期第五天采集静脉血检测外周血中脱氢异雄睾酮(DHEA)、睾酮(T)、雌二醇(E2)
6、、泌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黄体酮、皮质醇,最后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比较统计分析。-结果1.各组分布904名患者,有效问卷868例,其中36例因资料不完整,视为缺失资料,宵春期组505例(58.2%),成人型持续性痤疮236例(27.2%),成人型迟发性痤疮127例(14.6%)。复旦大学硕上学位论文2.年龄分布所有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24.2897岁,青春期组平均年龄20.5485岁,成人型持续性组平均年龄28.3729岁,成人型迟发性组平均年龄31.5276岁。3
7、.体重指数以24为界,青春期组超重率3.1%,成人组持续性组超重率4.8%,成人型迟发性组超重率6.0%,三组的BM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教育水平成人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成人组持发型的受教育水平高于成年组迟发型。5.工作时间与工作压力三组每天工作或学习的时间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工作压力的部分,成人组持续性组和迟发性组比较(P〉0.05),故还不能认为成年组之间的压力不同,青春期组和成人持续性组比较(PC0.05),成人持续性组压力较大,而青春期组和迟发性组比较无统计
8、学差异(P〉0.05)。至于痤疮严重度与压力的关系,相关系数为0.002,P〉0.05,认为全部研宄对象的痤疮等级与压力不相关。6.疤痕904份调查对象,有疤痕的例数为286(31.6%),其中肥厚性瘢痕19(8.2%),凹陷性瘢痕为213(91.8%),凹陷性瘢痕分布的部位以颊部为多(90.3%),肥厚性瘢痕分布以颊部(66.7%)、颌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