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816215
大小:55.1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6
《[小学教育]浅析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浅析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宁振强李白(701-762),字太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人物,诗的成就很高,现存诗1000余首,收在《李太白全集》里。其诗想象奇特,风格奔放,诗中抒情意象丰富,其中尤以写刀为最多。现存诗中有近400首刀亮诗(有关刀亮的诗,姑且称为“刀亮诗”吧)。人教版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录有李白诗共计8首,其中月亮诗5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七年级上册)、《峨眉山月歌》(七年级下册)、《渡荆门送别》(八年级上册)、《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八年级下册)、《刀下独酌》(九年级下册)。下面就《峨眉山刀歌》《月下独酌》《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三首诗做一简单赏析。《峨眉山月歌》是诗人年轻时初离蜀地的作品,写于约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人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秋天。秋高气爽,月色特明,可到了渝州就望不到月影,看来这“半轮”月当是下弦月。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流动,月影是不动的。所以诗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吋暗点秋枚行船之事。峨眉山一一平羌江一一清溪一一渝州一一三峡,诗人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外,诗屮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 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穿于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山月与人千里相随,夜夜可见,成为故乡的象征,成为具有人格的思念的“君”。江行见刀,然而“刀”却不是故乡的月,自然勾起诗人对故乡、亲人无尽的思念,正所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月”,寄托了游了怎样的故乡情结啊!《月下独酌》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是所作,写于约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和期邈云汉。诗的开头两句着一“独”字,点出了诗人有酒无亲,一-肚子话无处可说。怎么办呢?只好举杯邀请明月和自己的身影来做伴了。然而,明月是不会喝酒的,影子也只会默默地跟随着口己而已,结果还只能是“独酌”。此时诗人的心情还是好的,诗人认为有这样两个伴侣究竟是好的,不如暂且在他们的伴随下,及时地行乐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写歌舞行乐的情形。这时,诗人和他们已达到了感情交融的地步,所以趁醒时三人结交成好朋友,醉后不免要各自分散了。但李白是不舍得跟他们分散的,最后只能作“无情游”。“无情游”是超出一般世俗关系的交游。李白认为这种摆脱了利害关系的交往,才是最纯洁、最真诚的。这首诗表面看来诗人在自得其乐,其实诗人却有着无限的凄凉。作者抒写他自己孤独寂寞、以酒浇愁的苦闷心情,这和当时现实是有关的。李白在 长安供奉翰林期间,唐王朝已开始腐化,是李林甫、杨国忠和皇亲贵宦们当权的黑暗时期。他们纠合党人,排挤异己。李白既非“廊庙器”,又是性格孤傲,当然必为他们所不容,因而在政治上始终不得志,从而对现实不满。但作为封建士大夫的李白,既无力改变现实,也看不到其他的前途,因而他感到孤寂和苦闷。本诗通过对月独酌,集中反映了这种思想感情。诗人不愿与李林甫之流同流合污,只有引明刀为知己,倾诉衷肠……《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写李白饯别族叔李云,地点在宣州(今安徽宣城),吋间大约是公元753年(天宝十二年)。弃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诗人从自己的遭遇中看到了唐王朝政治日趋腐败,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而心情苦闷,这首诗就抒发了这种怀才不遇的抑郁苦闷之情。诗的开始郁闷之情喷薄而出,随后两句转到饯别,然后以赞美建安及谢眺等人的文章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再后由于理想不能实现而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最后以放舟江湖,远离现实來解除精神上的苦闷。全诗感情沉郁奔放,跌宕起伏。而对现实,诗人虽有苦闷,彷徨,但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年轻时的宏伟志愿,“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这里,“明月”是诗人理想的象征。综上所述,李白诗屮的“刀”,是他思念的寄托,亲密的伙伴和理想的 象征。李白与月水乳交融,不可分割,月即是人,人即是月,月是诗人的化身。李口的月亮诗,引发后人无尽的遐思,带给后人美好的幻想,为中国月亮文化注入了最为鲜活的一笔。注:获邯郸市论文交流一等奖专业好文档精心整理欢迎下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