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62574
大小:67.66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15
《局部顶板事故应急演练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局部冒顶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方案一、演练目的1•评估矿井应急准备状态,发现并修改应急预案和执行程序中的缺陷和不足;2.评估矿井事故应急能力,识别资源需求,澄清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应急职责,检验应急救援中的协调问题;3.提髙井下员工的防灾避灾意识,一旦临灾能迅速有序安全撤离避让,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全矿员工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二、演练适用范围、总体思想和原则本方案针对动用矿井内部应急资源进行全面演练进行情景设计,按照《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进行演练策划,因地质构造、采动影响、上分层采空等因素诱发采掘工作面局部冒顶事故。遵守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统一
2、领导、分级负责;反应迅速、措施果断;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防止和控制事故扩大。并在组织实施过程中,结合实际、突出重点、讲究实效,保证演练参与人员安全。三、演练组织1.机构成立***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顶板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指挥部,应急救援演练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应急救援演练由下列人员组成:矿长任事故抢险救灾总指挥;总工程师及其他副矿长任副总指挥;各副总、技术中心、安监处、救护队、矿各直管队组、基建科、通风科、机电供应科、人事科、卫生组、生活服务公司等有关科队正职为成员。2•演练指挥部职责:(1)确保演练达到预期目标并完成演练任务。(1)负责制定演习目的、原则、规模、参加单位和人员,确定演练
3、性质、时间、地点。⑶协调演练过程中各单位的运转。⑷对演练全过程进行密切观测、记录。⑸对本次演练进行评估,写出书面总结,对应急预案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补充和完善。1•演练分工:成立抢险救灾专业组,由矿长任总指挥,成员由其他矿领导及副矿长组成,负责抢险现场救援全过程的指挥,制定事故抢救计划,并全权指挥,除根据应急预案中指挥部下设的各个组外,本次演练增设观察评价组和观摩组,各组成员及分工如下:⑴抢救组组长:矿长副组长:安全副矿长、救护队长成员:救护队员职责:按照救援方案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紧急调用抢险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根据事故情况,有危及周边工作地点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
4、人员和物资的疏散工作。负责保存救援过程资料。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参与和配合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工作。⑵保卫组组长:党委书记副组长:后勤保卫队长成员:后勤保卫队人员职责:维护矿区和居民生活区的治安,做好事故发生后的人员疏散、封闭相关场所,维护交通秩序。杜绝无关人员进入事故救援现场,确保事故救援的顺利进行,完成指挥部赋予的其它工作任务。(3)生活与后勤物资保障组组长:生活服务公司经理副组长:矿生活服务公司副经理、机电供应科科长成员:矿生活服务公司、供应科有关人员职责:负责组织抢险救援所需各种物资装备、器材、人员和资金的调集和筹备。保障有关抢险救援人员的日常生活需要,保证矿区的正常秩序。完
5、成指挥部赋予的其它工作任务。⑷事故善后处理组组长:矿工会主席副组长:矿财务科、安监处正职成员:矿财务科、安监处有关人员职责:负责核实遇难者身份,了解掌握家庭情况并通知遇难者亲属。安排遇难者亲属善后处理期间的生活和遇难者丧葬事宜,负责洽谈抚恤条件。完成指挥部赋予的其它工作任务。⑸医疗救援组组长:卫生组组长成员:矿及地方医护人员等职责:组织医疗救治。提供所需药品、医疗器械。负责灾区消毒防疾,确保灾区饮食卫生。完成指挥部赋予的其它工作任务。⑹宣传组组长:矿党委书记副组长:党政办公室主任成员:党政办公室有关人员职责:做好宣传报道工作,编写事故简报,负责信息发布、接待新闻媒体工作,随时通报事故抢
6、险进展情况。完成指挥部赋予的其它工作任务。⑺技术组组长:矿总工程师副组长:地质副总、技术中心副主任成员:各相关单位科长职责:提供救援技术支持,参与抢险方案拟定。搜集整理救援过程中的技术资料,为指挥部提供依据、建议,参与事故原因和责任的分析。完成指挥部赋予的其它工作任务。⑻观察评价组组长:矿总工程师副组长:地质副总、顶板管理办公室成员成员:技术中心成员职责:观察演练人员的应急行动,并记录其观察结果;最终对所负责区域作出公正的评价。备注:观察评价组成员如不能参加,必须指定他人代替。调度室负责通知并安排车辆运送该组成员在演练前1小时到达指定区域。⑼观摩组邀请公司领导前来观看指导。四、演练参与
7、人员应急预案中涉及的矿井所有相关单位。五、演练中需要关注的主要细节1・调度员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的方式、效率及调度记录。2•应急预案启动后,各单位的反应。(包括巷修队)3•矿灯、自救器是否凭证(特别许可证)发放。4井下队组撤离工作面后,除风机、水泵开关外,是否全部断开。5•井下考勤人数、矿灯、自救器发放数及人员定位系统统计数,是否一致。6•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佩戴情况。7•井下带班领导,能否及时有效组织自救、将人员集中,有序组织撤离等。8•井下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