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讲解第十章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讲解第十章

ID:32562334

大小:78.8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2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讲解第十章_第1页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讲解第十章_第2页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讲解第十章_第3页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讲解第十章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讲解第十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讲解第十章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考由教育部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试题,并建立试题库,考试将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统一纳入考试范围;在校学生专科大三,本科大四才能报考;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有效期为三年,中小学教师资格每五年注册一次,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年度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目前教师资格考试国家统考试点地区有河北、上海、浙江、湖北、海南、广西、山东、山西、安徽、贵州、江苏、吉林、陕西13个省份。  以下为文章详情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第

2、一节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一)态度的实质  一般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二)态度的结构  态度结构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作出的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一)品德的实质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

3、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  1.道德认识  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二是想像的道德情感,三是伦理的道德情感。  3.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通过对态度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二者实质是相同的。二者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

4、三个方面构成。但是,态度和品德这两个概念也有区别。  第一,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较大,只有涉及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的态度才能称为品德。  第二,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价值内化的各级水平实际上也就是态度变化的水平,但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才能被称之为品德。  总之,态度和品德有一定的区别,但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属于同质的问题。  第二节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

5、5岁)  是一种无道德规则阶段,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  2.权威阶段(6-8岁)  又称他律道德阶段。  3.可逆性阶段(8-10岁)  是自律道德阶段的开始,儿童开始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  4.公正阶段(10-12岁)  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并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过程加以培养的。  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柯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即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

6、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二、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  (二)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  (三)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总体来看,小学生的品德发展是从依附性向自觉性、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发展较为平稳,显示出协调性。在过渡的过程中,存在着转折或质变的时期,即关键年龄。从整体发展来看,关键年龄大致在三年级(9岁左右)。  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

7、程与条件  一、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一)依从  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  (二)认同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三)内化  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二、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一)外部条件  1.家庭教养方式  2.社会风气  3.同伴群体  (二)内部条件  1.认知失调  2.态度定势  3.道德认识水平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