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配送管理》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高职院校《配送管理》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ID:32421944

大小:298.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4

上传者:U-1390
高职院校《配送管理》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_第1页
高职院校《配送管理》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_第2页
高职院校《配送管理》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配送管理》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万方数据《经济师》2007年第5期●高职高专教育高职院校《配送管理》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摘要:文章结合教学实践,针对物流专业配送管理课程在高职院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和目标,对《配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整体思路,并对课程体系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如何改革提出了见解。关键词:高职院教学改革配送职业技能中图分类号:(并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07)05—139—02随着社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日益需求,国内许多高职院相继开设了物流管理课程。从用人企业反馈的信息看,目前大多数高职院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物流相关企业实际需求相脱节,教材内容陈旧,没有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课程体系仍然是“基础课一专业基础课一专业课”的“老三段”或变相的“老三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安排下,学生用了很多时间去“打基础”,学习了很多用处不大的理论知识,而实际工作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使高职教育脱离生产实际和就业需要。因此,课程改革已成为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核心任务,积极探索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物流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一、物流配送管理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及课程目标1.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目标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现代物流管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高技能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物流专业开设的《配送管理》教学定位应使学生能这到助理物流师的能力定位上,使学生在毕业时都能达到初级职业资格的知识和能力要求。2.物流配送管理的课程目标。《配送管理》这门课程作为物流专业的公共技术平台课.目标的设定应立足于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着眼于应用与实践。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系统地了解有关配送流程及配送设备的使用、仓储和配送管理、配送中心规划等综合知识,并通过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商品出入库管理、商品分拣配送、流通加工及商品包装等技能操作。把从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把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转化成课程目标.形成“基本素质一职业能力一岗位技能”的课程目标模式。在培养职业技能的同时要特别强调培养关键能力和基本素质。使学生既掌握做事的能力,又学会做人的本领,既有迅速上岗的能力又有面向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二、物流配送管理课程在教学改革中的总体思路根据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定位,通过合理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其“一专多能”的本领,使他们成为一名优秀的、符合社会需要的“金色蓝领”。在设计《配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前,我们分析了物流配送岗位群对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提出“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应用能力为主线”的综合型课程模式,并且以此作为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为了更有效地实施课程改革方案,还必须进一步明确下列课程结构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改革的指导思想:1.课程结构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坚持高等教育层次明确定位的原则;坚持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原则;坚持以培养岗位群能力为主线的原则;坚持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性教育的原则。2.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的原则;坚持以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原则;坚持突出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功能,实现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维系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主干线的原则;坚持课程突出实用性、强调针对性、兼顾适应性、体现先进型的原则。3.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指导思想。坚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原则;坚持根据课程功能需求,设计课堂内外合适的教育方法,实现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相融合的原则;坚持选择有利于职业技能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原则;坚持在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全方位展示教学效果的原则。另外,根据课程教学改革的思想,综合考虑《配送管理》课程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功能,科学地进行与其他相关课程间的衔接,整合课程闷的功能模块,构建新的教学课程体系;以配送岗位主要职业技能为龙头,剖析课程内容,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要求,结合助理物流师职业技能考核要求,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学生所应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技能要求);根据物流配送课程的性质和功能,精选教学内容,进一步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落实到作业目标上,明确各阶段考核标准,最终实现课程目标要求。三、物流配送管理课程在教学改革中需解决的问题·1.解决教学思想创新问题。通过多渠道、●谈慧多角度的方法拓展教师的教学思想创新问题。加强与国内高职院同类课程教师的互访交流、学术研讨,在吸收借鉴同类课程先进教学思想和理念的基础上,提炼出适合高职院培养目标的《配送管理》课程教学思想和理念。2.解决教学内容创新问题。任课教师不仅要自己开动脑筋,也可通过学习借鉴兄弟院校(包括本科院校)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出高职院物流管理专业群中《配送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3.解决实践教学与内容创新问题。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可采取校内实验、校外实训、项岗实习三者并举的实践方针,大力拓展学生的实由il空间。通过建设商贸实训中心、建立物流技术实训室、物流管理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等,进行软件模拟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手段,制定新的《配送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4.解决高水平教材建设问题。由于目前出版的教材大多重理论.轻技能培养,任课教师在教学时广泛收集课堂外知识补充到教案中,同时结合教学实践,积极编写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配送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新教材和实训指导书。5.解决教学管理创新问题。通过进行教学管理研究,如请企业专家指导实训课教学、督导听课指导、教师间互相听课评价、学生每个月对任课教师考评等多种管理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教研室通过广泛研讨,提出改善《配送管理》课程教学管理的新方法。6.解决对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的创新问题。改变原来仅凭学生考试和平时作业定成绩的模式,建立平时测评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并举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评价体系,使学生在物流活动管理能力、物流过程组织能力、物流方案制定能力、物流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综合提高。四、物流配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实践课程组教师应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除积极吸收国内教育界广泛探讨与倡导的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新方法外,可大胆引入国外职业教育界已广泛采取的“任务驱动法”、“行为导向法”和“案例教学法”等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改变目前单一僵化的教学及考核方式。1.充分利用物流企业的资源开展实践性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我们采取了“校企结合”的方式,我们学院在南京中外运集团、南京王家湾物流中心、南京五星电器物流中心、南京中储集团等单位建立一139— 万方数据●高职高专教育《经济师》2007年第5期(上接第138页)以开设的双语课程主要有:跨国公司管理、国际结算、外贸函电、进出口单证、国际运输实务等。这些课程和社会实践结合紧密,是本专业的实务性课程。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学习和锻炼,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都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加上这一阶段的实务性课程相对理论性课程比较容易理解,因此建议将英语使用率提高到60%~80%,甚至可以采用全外语教学。教材也可采用全英文教材,而不必配备中文课本。本阶段的任课教师应该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外语,对于实务性课程,最好由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在双语课程设置中也应该避免一些误区,双语课程的设置并不是越多越好,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开设双语课,双语课程的设置必须要适合该门课程的要求和特点。2.学生的选择和学习方法的转变。国际经贸专业对外语的要求较高,因此,高校在招生时一定要向考生解释清楚本专业的特色和要求,避免招收外语太差的同学,以免学生在随后的学习中跟不上教学节奏。近年来,有的高校在大一不分专业,而是在大二根据学习成绩和个人兴趣再分成不同的专业,这种做法很值得借鉴。它的好处是兼顾了学生和高校的要求,比较适合我国自争实际情况。目前在我国很多地方信息还是比较闭塞,再加上我国的专业设置比较复杂,而相关的咨询服务又很不到位,因此有些考生在专业的选择上一味追求热门专业,而忽视了专业特点和要求。如果在大一结束时分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业特点选择专业,而高校也可以根据专业特点按照学生的个人意愿和成绩进行划分。对于国际经贸专业,可以通过加大外语在综合成绩中所占的权重以突出本专业特点。在学习方法上,学生应该从被动接受为主转向以自学为主的探究性学习,以适应大学的学习特点。3.师资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双语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外语语言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国外学者来讲学,或者聘请有出国留学经历的学者担任双语教师,这样可以迅速提高双语教学水平。普通高校应致力于培养在职教师,可以通过国内培训或国外进修的方式提高外语应用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国内外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来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在教学中,应该尽量采用小班教学,增加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和互动。同时,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多采用引导式和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课后复习和知识的拓展,可以安排学生多阅读一140一一些原版英语文献资料和经济实践案例。特别是大四的学生,面临毕业论文的撰写,更应该了解本专业的一些前沿文献。4.教材的本地化和循环利用。教材是学习的基本资料,适合我国学生的双语教材并不是很多。因此,国家和学校在政策和资金上应该大力支持高校双语教材的编写,但也不能一哄而上,应该重点支持那些有留学背景的学者编写,或者是和国外学者合作编写。如果采用国外价格较高的原版英文教材,一方面,教师应在吃透原版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备课或制作课件;另一方面,应该做好教材的循环利用工作,提高教材的利用率,从而降低教材的成本。5.政策支持与激励制度的完善。双语教学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国家和高校的大力支持。在政策上,应鼓励教师深化研究、大胆实践、敢于探索。在制度上,实行对双语教师的资格认证和定期教学评估制度。对双语教学的工作量要作出合理的评估,在此基础上制定双语教师的薪酬制度和学生的学分制度,使他们的超额付出得到应有的承认和回报,以调动教师和学生对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四、结束语双语教学是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虽然我国的双语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强化教师的团队精神,通过建立双语教学体系,实行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双语教学的质量应该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较大的得高。[本文为惠州学院教研教改项目: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304003]参考文献:1.刘慧玲,冯涛,樊华.论高校双语教学的教师素质与育人功能[J].当代教育论坛,2004(4)2.叶初升,袁啸云.经济学专业本科双语教学课程设置问题简析[J].理论月刊,2003(9)3.林令霞.大学双语教育改革的整体构想[J].现代教育科学,2004(5)4.王振宇,邓弘.国际贸易主干课程双语教学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4(3)(作者单位:惠州学院广东惠州516007)(责编:吕尚) 高职院校《配送管理》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作者:谈慧作者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6刊名:经济师英文刊名:CHINAECONOMIST年,卷(期):2007(5)参考文献(3条)1.李学锋;王玲基于高职特色的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02(09)2.欧阳文霞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初探[期刊论文]-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06)3.刘亚莉;李杰高职物流培养教育模式探讨2005(03)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林政.吴靖.曹淑艳高校财经类专业《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会议论文]-20062.陈牧.ChenMu探析"行动导向"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期刊论文]-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3.侯秋琚浅谈物流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期刊论文]-辽宁高职学报2008,10(4)4.苟燕《程序设计基础》网络自主学习环境的构建研究[学位论文]20095.陈海峰.赵继新.孙学琴.ChenHaifeng.ZhaoJixin.SunXueqin《物流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市场2007(49)6.尹立新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期刊论文]-中国商贸2011(10)7.王云.WangYun现代企业物流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的探讨[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11,30(8)8.孙少辉仓储管理实践教学实施探索[期刊论文]-时代经贸2011(18)9.翟运开.ZHAIYun-kai面向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本科《第三方物流》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研究型学习的视角[期刊论文]-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12)10.陈文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研究[期刊论文]-职教通讯2006(10)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js200705088.aspx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