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336990
大小:1.07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03
《大自然的语言-河北省宁晋县贾家口中学李军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大自然的语言》教学案例河北省宁晋县贾家口镇中学李军臣2013年3月《大自然的语言》教学案例宁晋县贾家口中学李军臣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语文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2)做好课前预习,列出本文提纲(3)对照课下注释了解词义(4)搜集农谚,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二、教学课题1、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和语言风格2、了解二十四节气名称的意义和二十四节气歌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三、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河大版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4课《大自然的语言》2
2、、内容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说明文。文章主要说明了什么是物候,物候学,以及物候观测的意义和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重要因素,最后说明了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文章运用举例子、打比方、拟人等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文章在说明有关问题时,举出不同的事例。如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时,举出了1962年没有注意到根据物候观测农业季节来得较晚,结束春初种的花生遭受了低温损害。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都举出了典型事例。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在举例时往往又和作比较结合在一起。如说纬度的差异对物候现象来临的影响时,举出“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
3、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时间只比北京早十天。”课文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3、学情分析:学生对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和农业了解很少,比如:什么是自然的语言,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4、,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哪些,物候观测对于农业有什么意义等等。通过本文的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起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这篇课文同时也告诉我们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而学习本文的语言,主要是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特别是第一、二段描写四季景象的语言,要指导学生把它们积累下来并学会运用。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从中学到一些读、写说明文的方法。比如,可以有意识地使学生注意,说明事物不仅要注意准确、科学,而且还要力求做到生动形象,所以要注意语言的运用;说明事物时,作者经常举一些例子,列一些数据,这样做的目的是使
5、文章更有说服力;说明事物还要有条理,有主次,有详略,这样才更有逻辑力量等。4、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A、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及搜索信息的能力B、初步了解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C、体会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二)过程与方法A、了解全文的说明结构,准确清楚地把握大自然中有哪些种类的“文字”。B、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B、学习作者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5、教学重
6、点、难点(一)教学重点A、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B、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二)教学难点A、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B、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6、教学方法A、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B、讨论法、点拨法。让学生讨论本文的语言运用,体悟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通过点拨使学生联系上下文的
7、具体语境,结合词语的本义和常识来理解语句的含义和表达作用。C、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D、延伸拓展法。扩展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物候知识,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7、课时安排:1课时8、教学准备:A、有关大自然的图片B、学生课外搜集农谚,并了解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C、二十四节气名称的意义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图片展示:【百度图片】:图片一: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
8、201326592&lm=-1&cl=2&fr=ala1&word=%B4%BA%CC%EC%B5%C4%BE%B0%C9%AB%CD%BC%C6%AC图片二: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