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228527
大小:3.25 MB
页数:173页
时间:2019-02-01
《《超越原生家庭(原书第4版)》罗纳德·理查森(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FamilyTiesThatBind:ASelf-HelpGuidetoChangeThroughFamilyofOriginTherapy(原书第4版)[美]罗纳德·理查森著牛振宇译机械工业出版社目录致谢第1章简介第2章家庭是奇怪的生物髋骨与股骨的结合:家庭关系运行的原理必须服从:家庭中的各种规则第3章你从来不跟我说话: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与疏远关系可以更近一些,但不要过分表面现象是迷惑人的全世界的人都想要个妈妈第4章你不比我更好,只是跟我不同:家庭分歧的处理我说东,你说西:家庭分歧导致的焦虑按照我的方式来做,
2、否则就要受到惩罚:夫妻之间对协同一致的追求第5章如何在保持真我的同时维持亲密关系做真正的自我:保持真我,并且知道自己是谁融合:陷入泥潭之中是你让我做的!——为自己负责还是留给妈妈做吧!——功能过度与功能不足结论第6章人际关系中的三角模式这里有一群人:“三角关系”到底是什么三角关系是如何运行的你和我一起对付她:三角关系中同盟的意义世界就是个舞台:三角关系中的各类角色第7章谁是长子或长女:原生家庭中子女出生顺序与性别序列长子或长女幼子或幼女出生顺序居于中间的子女独生子女双胞胎第8章如何改变自己与原生家庭的关系第1步
3、家庭谱系:你的家人都有谁第2步你好,妈妈,还记得我吗?联系家庭成员第3步创建一段家庭历史纪事第4步发现家庭内部运行模式第5步你可以回家了:探亲与家访第6步这就是我,无论你是否喜欢:自我分化第7步重做一遍第9章我如何改变自己与原生家庭的关系我自己的家庭环境工作的开始工作的进展改善原生家庭中的“三角关系”实现自我的分化结论附录A如何与原生家庭加强联系附录B如何寻求原生家庭领域专业人士的帮助读者须知本书中包含的案例全都来自本人客户的真实生活经历。但是在每个案例中,为了保护客户的隐私,我特意修改了一些个人的突出特征,防
4、止别人发现他们的真实身份。有时候,我会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客户身上发生的事件融合为一个事例,以求更加清晰、有效地展示本理论。致谢在《纽约客》杂志的一幅漫画中,一位端坐在办公桌前的出版商对一个有些吃惊的作者说道:“哦,这挺不错的。但是现代人写书也不全靠自己了。”这幅画反映出了我写本书过程中的体会。我是从乔治城大学的莫瑞·鲍文(MurrayBowen)博士的著作中学到了家庭内部运作机制的基本理念。鲍文博士是原生家庭心理疗法最早的先行者之一。本书大部分内容都是基于鲍文博士在原生家庭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他的研究始于20
5、世纪50年代早期。我所做的只是把他的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而已。我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大卫·弗里曼(DavidFreeman)博士那里学会了如何把这些理论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心理治疗过程中。弗里曼博士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导师,对我也很关怀。他帮助我彻底理清了原生家庭理论中各种理念的意义和用途。此外,如果没有我妻子露易丝的帮助,此书也不会面世。她是一名专业的编辑和作家。是她首先建议我为非专业人士写一本通俗易懂的原生家庭心理疗法方面的书籍。当我完成本书的初稿之后,她又对其进行了修改和重组,让内容变得更加浅显易读
6、。虽然有时候我会不同意她的修改,但最终我还是对她充满了感激。当然,我还必须感谢自己原生家庭的各位成员:我的母亲——她为我树立了一个充满慈爱与支持的榜样;我的父亲——虽然我不知道他是谁;我的姨妈和姨父、表兄弟姐妹、外祖父母,以及曾外祖父母等。这些人从小就认识我、了解我。我长大之后,也试图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第1章简介原生家庭对家里子女的影响越深刻,子女长大之后就越倾向于按照幼年时小小的世界观来观察和感受成年人的大世界。——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对每个人来说,原生家庭(即我们出生和成长的家庭)中的生活经历对我们的一生
7、往往具有极大的影响。这种经历的影响和作用并非仅限于我们的童年时期。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对待他人的方式,以及我们的整个世界观,都是由原生家庭的环境塑造的。在原生家庭中习得的各种观念也会伴随我们一生。在人生中的某个时间,我们大多数人都会离开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我们在心理上很少能够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即使你跟原生家庭远隔重洋,或者离开之后再也没有返回过,但是你在自己建立的新家庭中,仍然会重复原生家庭的各种机制和规则。当然,某些具体内容和细节也许会有差异。例如,你会做很多父母曾经做过的事情,虽然你总是发誓自己绝对不会这么做
8、。毫无疑问,你的父母曾经也发过这样的誓。这种传统可以一直追溯到远古的穴居人,也许他们也曾发誓再也不像他们的猿人祖先那样生活。有时候,这种希望与先辈不同的愿望会产生有趣的结果。┊示例┊安妮特离婚了,还带着3个孩子。孩子的年龄分别是9岁、12岁和14岁。她常常抱怨父母从来没有支持过她所做的事情,也不喜欢她的所作所为。于是,她给自己定了个规矩:一定要经常表扬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多么喜欢他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