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178172
大小:37.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1
《高中班会教案“追求让生命之花怒放”主题班会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学生,我们的使命是追求 ——追求,让生命之花怒放一活动目的 结合“生命教育”的总主题开展“生命要有追求”的主题班会,旨在让身为高中生的我们认识追求、了解追求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会怎样追求自己的梦想。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让生命之花在追求的路途中怒放!二活动形式 问卷调查、散文朗诵、演讲、情景剧、小组讨论三活动准备 1问卷调查,了解班级同学是否有追求和对于追求的认识 2学习歌曲《怒放的生命》 3视频材料——一个因追求而怒放的生命 4制作kt版——展示我们追求的足迹 5制作班会的幻灯
2、课件 6进行相关节目的排练四组织分工 主持人:赵成哲 范晋瑞 施礼贤 徐睿 问卷调查:赵成哲 电脑控制:吴陈超 金忱 问题讨论:全体同学五活动时间:xx年12月19号六活动地点:扬子中学高二(14)班教室七活动过程: 主持人语言: a:种子追求雨露和阳光,所以它才能破土而出。 b:树木追求高大和繁茂,所以它才能参天成荫。 c:雄鹰追求广阔与自由,所以它才能搏击长空。 d:我们,只有紧握追求,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abcd:高二<14>班《追求,让生命之花怒放》主题班
3、会现在开始。 (一)找寻追求之门 1、视频引入 一个因追求而怒放的生命:独臂英雄——丁晓兵。 2、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认识到人生是需要追求的?(施礼贤主持:要求各抒己见) 3、就“追求”这个话题,我们设置了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目的:通过一系列的问答,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明确的人生追求目标,或者只是盲目地学习和生活。人生追求目标,如同大海中的灯塔,即使是大风大浪,也能指引我们到达目的地。心中有坚定的追求,生命才会变得有意义。否则,人的一生只会一片茫然。 (图表和分析性文字见
4、课件。主持人赵成哲就调查结果进行解说。) (二)打开追求之门(由施礼贤和范晋瑞主持) a:屋檐下的麻雀是不可能有远大和崇高的目标认识,只会在低矮的田间吃上几粒粮食就心满意足了。 b:只有山巅上的雄鹰才敢于顶风斗雨,在无边无际的天空翱翔,才能猎获重大的目标。 a:人生,有了追求才有努力的方向,在追求中才能展示出人生的光华,展示出人生全部的意义和价值。 b:那么,对于一个中学生,追求是否也如此重要呢? a:当然,我们的未来就需要我们去追求,请听朗诵《追求》,表演者陆丹、刘万庆。 b:追
5、求者永远保持着奔跑的姿态,永远保持着拼搏的热诚,永远保持着舍我其谁的勇气!。 a:没错,我们不懈地追求,日月交替,我们执着着我们的追求。 b:心中有追求,前进的脚步也似乎更加坚定。 a:怀揣着我们心中的梦,感觉异常甜蜜,请听独唱《有梦好甜蜜》。(或请看短片《名人访谈》) (三)授予追求金钥匙(由徐睿和赵成哲主持) c:追求是引领人生的灯塔,没有追求,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充实的生活。 d:追求是走向未来的动力,没有追求,就没有前进的动力,没有动力,就不能战胜种种坎坷。
6、c:我们都是逐梦的少年,一路奔跑,追逐我们的梦想。 d:然而,只是空谈追求,梦想永远都只在未来,却怎么也抓不住。 c:面对自己的梦想,我们是应该眼睁睁地看着它渐行渐远吗? d:还是,我们该做些什么? 1、演讲《追求,生命因你而精彩!》 2、小组讨论:为实现你的人生目标,你预备怎么做?(学生可各抒己见) (四)班主任寄语 听了大家对追求的认识和如何实现追求目标的发言,我感到由衷的欣慰。我为同学们认识的飞跃而欣慰,为大家已经懂得了追求对于生命价值的意义而欣慰! 的确,人生是一段不断
7、追求的过程。追求之于人生,犹如阳光之于树木,雨露之于庄稼,翅膀之于鸟儿。没有阳光的沐浴,树木成不了参天大树;没有雨露的滋润,庄稼必将荒芜一片;没有翅膀的辅助,鸟儿绝不能飞上蓝天。王安石讲:“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要想探到世间绝美风景,如果没有不断追求的志向是万万不行的。所以请同学们始终牢记:只有跨越一道道追求之门,你才能领略到别有洞天的美景。#p#副标题#e# 个人需要不断追求,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更是全体学生努力追求的历程。我们高二(14)班上学期刚
8、组建时,我们就共同制定了“展现扬子真风采,争创五星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在这个追求目标的指引下,班干们各司其职,同学们积极响应,大家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我们班摘取了一个又一个硕果。在生态岛寻梦活动中,获得了主题班会第一名的殊荣;在东方绿洲素质教育活动中,获得了“优秀团队”的称号;我们又如愿以偿,被评为五星级班集体。我想,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们心中共同的追求目标是密不可分的。本学期,我们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