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139631
大小:1.87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1-31
《90后大学生价值观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90后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级知识分子,是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价值观方面出现了不同层次的问题,本研究旨在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问题进行现状分析,并从几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因素,最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提出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教育的可行性对策与建议。在当前高校德育纷繁复杂、艰难探索的情况下,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研究,找出大学生价值观的问题所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寻求一系列的有效的解决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局势纷纭变换,类似于乌克兰事件的局部冲突常有发生,欧美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颇大。我国处于社会主
2、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30年来虽然发展巨大,人民生活收入差距过大,教育、医疗等面临巨大问题,另外,我国的各领域正处于改革的关键阶段,都在深刻的变化之中。大学生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骨干力量,大学生的价值观方向以及不同领域的价值观状态怎样,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研究,认真研究和在实践中落实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实现社会主义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2.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价值观是一种内心尺度,它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信念等。价值观对人的发展
3、起导向作用,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对人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错误的、消极的价值观对人的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大学生要培养积极的、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和自身人生价值的实现。3.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家庭观。过去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已经不适合他们,大学生的价值观问题成为家长困惑的难题,怎样形成现代的家庭教育观利于大学生人生健康成长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通过研究问题出现的各方面影响因素,来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家长培养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三)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的价值观研究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国外不同专家学者
4、对价值观开始研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其研究角度独特,在各个学科都有涉及。在教育和心理学方面更多涉及价值万方数据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观念形成的个体性社会化。【1研究类型多样,研究对象广泛,涉及不同群种,不同年龄段和特殊人群。研究方法,包括投射法、问卷法等。Rokeach把价值观分为了工具性和终极性价值观。2Egd等【24】对不同年代的中美两国的价值观问题做了详细分析。3Hofstede对五十多个国家六十多个民族进行了跨文化的价值观研究,具有很强时效性和科学性。4还有比较有代表性的克拉克洪,他是著名的人类学家,他认为价值观是关于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看法研究,还涉及处理人和环
5、境的看法研究。美国学者佩里是新实在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凡是兴趣的东西都会成为价值所在。美国哲学家莫里斯认为,由于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不同所致,美国学者看重的是社会适应性和多元价值观,而中国大学生比较倾向于社会取向。52.国内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国内价值观研究开始的时间要晚于国外,大概才20实际60时代开始,研究方法很多是基于Rokeach的问卷、Morris的量表等基础上的修订版,当然也有国内本土的自编问卷,如张进辅的词汇选择问卷等。国内价值观研究对象只要针对青年人,相对于国外研究范围较窄,主要是中学生和大学生,针对中老年人相对较少,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缺乏差异性研究的研
6、讨。第一,大学生价值观的解决方法研究。孙体楠(2009)针对大学生的现状,认为应该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还要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正确价值导向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6毛玲(2011)认为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多元化和个体化等特点,要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和改善教育环境来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7田永静、陈树文(2010)认为我们应该以校园文化为契机,通过多方努力,严格控制实施过程来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8第二,大学生价值观的几个对比研究。贺拥军,周小李(2009)认为我国大1尤国珍.近几年来国内外价值观问题研宄述评[J].四川I大学学报(哲学社
7、会科学版),2011(06).2RokerchM.TheNatureofHumanValues[M].NewYorkFreePress,1973:358—361.3CarolynP.Egri,DavidA.Ralston.GenerationCohortsalldPersonalValues:AComparisonofChinaandtheUnitedStates[J].OrganizationScience,2004,15(2):210-220.4Berry,J.W.,Pooringa,Y.Cross—cultu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