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06638
大小:274.50 KB
页数:53页
时间:2017-11-20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性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郝瑞经第一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性质、研究对象、基本任务和发展演变(讲授2课时,自学与实践2课时)教学要点:1、语文课程与课程论,语文教学与教学论。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引言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是“教什么”和“怎样教”、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和一般课程与教学论之间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一般课程与教学论是从具体的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而语文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则是一般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在语文学科中的具体体现。目前,课程与教学的关系问题,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也是一般课程与教学论研
2、究的前沿课题。传统上我们注重教学论方面的研究,相对忽视课程论方面的研究。因此,这次面向新世纪的教育改革称作课程改革也就是题中之意了。课程论和教学论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也启示我们,一定要把课程论和教学论二者的研究统一起来。这种内在的联系要求我们研究课程论的专家要同时关注教学方法的研究,研究教学论的专家也必须同时注意课程论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改革顺利发展下去。就现阶段的具体情况来说,课程问题的研究更为迫切,应该把课程方面的研究作为重点,这是时代使然。第一节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性质(讲授1课时,自学与实践1课时)“为什么教学”和“教学什么”,属于课程论
3、研究的范畴。课程论是依据对社会需要、学生心理特征、学科系统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制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为什么教学”侧重研究教学的目标,目的是弄清为什么要教的问题,物化形式就是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教学什么”侧重研究教学的内容,弄清应使用哪些方面的内容来完成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教科书为代表的教学材料上。“教学是什么”和“怎样教学”属于教学论研究的范畴。教学论主要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同时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教学是什么”侧重研究教学的本质,即学科性质方面的问题。如语文科自1904年单独设科以来,对学科性质
4、的论争就没有停止过,现在提出了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个折衷的提法,从表面上平息了这场论争,但还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因为人文性和工具性怎样统一,二者如何统一这类问题,还远远没有解决。“怎样教学”侧重研究培养人的方法和途径,着重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和创立教学模式。53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郝瑞经我国古代就产生了课程和教学研究的萌芽。古代的教学,是在知识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需要通过教学来传递的时候产生的。教师常由老人、长者、圣贤、智者担任,他们是知识经验的载体。教师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经验,就教学什么。“为什么教学”和“教学什么”的问题是确定的,例如孔子
5、教育的基本目的和教学内容就十分明确。孔子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志道和弘道的君子。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孔子的教育内容可以根据《论语》概括出来:“文、行、忠、信”是孔子教学内容的四个基本方面,以文学、品行、忠诚和信实教育学生;“礼、乐、射、御、书、数”是孔子教学的主要科目;“《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易经》、《春秋》是孔子教学的主要教材。古代的文化知识较少,而且统治者对课程内容规定得很死,如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课程内容主要就是作为儒家经典的“四书五经”。因此“教学什么”这个课程
6、论问题的研究不是很迫切,研究的重点就是“怎么教学”这个教学论问题了。古代的圣贤先师,为解决“怎样教学”的问题,创造了许多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方法。例如孔子的“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我国古代课程与教学论的著作有《学记》,《读书作文谱》等。西方开始也是注重教学论研究的,如柏拉图的《理想国》、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等,就是古代西方教学论名著。这两个领域形成伊始,就已经出现了重心的偏移。“教学什么”和“怎样教学”这两个问题在人们的思维和研究中不是并重的,“怎样教学”始终是重心问题。其主要原因是:(1)社会文化发展缓慢,知识经验积累量少,使得教师认为“怎样教学”的问
7、题更为突出;(2)没有课程就没有教学,但是古代“教学什么”的问题往往不需教师过多考虑,课程的重要内容都是规定性的。教师需要解决的一些“教学什么”这一课程问题,仅仅是从属于“怎样教学”的次要的小问题。突出“怎样教学”,使得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到了“怎样教学”问题的立场去观察、研究、认识和解决“教学什么”这一课程问题,孕育出了以教学方法为核心和取向的“教学思维”方式,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发展。但是,内容决定形式,仅有教学方法的花样翻新,无法使教学出现质的变化。片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