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009207
大小:1.89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1-30
《工具书的使用_(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工具书的使用工具书就是把有关某一方面的知识,资料编排汇集起来,专供查阅的特定类型图书。查工具书,分三步走:要确定所遇到的问题的性质。即你要查找的是一个什么问题。确定查哪一本工具书。知道某一个工具书的使用方法。一、字典和辞书(一)一般字典和辞书的编排方法字典是解释单字的形、音、义及用法的;词典是解释词语的意义及用法的汉语字典、辞典的编排方法主要有三种:1、按音序排列(1)我国新编的工具书采用音序法大都依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2)我国旧的字典、辞书采用音序法,有三种:①按106韵(“平水韵”)排列,即以上平声、下平声
2、、上声、去声、入声分部,每部下再分若干韵。如《助字辨略》《经籍纂诂》《辞通》。②采用《切韵》的206部,如《广韵》。③按守温三十六字母的,如《经传释词》。④有按注音字母的,如杨树达《词诠》。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即部首检字法。把同一部首的字归为一类,部首的先后以笔画的多少而定,同部首的字也以笔画为序。3、按号码排列。通行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一般是方形,都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有十种,用0至9十个号码来代表。四角顺序是先左上角,次右上角,再次是左下角,最后是右下角,每个字得四码,如:左上角右上角濟左下角右下角“、”的代码3,“亠”的代码是0,
3、“”的代码是1,“丨”的代码是2,故此字代码为3012。(二)查检字音和字义《新华字典》目前最常见的字典,收字(包括异体字)八千五百个左右。●●适当地收了一些古书中的常用字,如:畀bì:给予罟gǔ:(古)网●在有些字的义项中也收了一些古代的用法,如:走:⑥古代指“跑”。乃:①你,你的。●收了少数古汉语中特有的双音词,如:囹圄lingyu:古代称监狱。《康熙字典》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共收字四万七千多个,一般字典上查不到的字,在上面可以查到。按部首排列,全书共分二百一十四个部首,这些部首又以笔画为序,分别归入十二地支标分的
4、十二集中,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释字的体例,先注音、后释义,各义之下一般引古书为证。注音采集《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洪武正韵》等书的反切,并加注直音或协音。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成被注字的音。如“毛,莫袍切”。“莫”声母m和“袍”的韵母、声调áo,合之máo。直音法是用同音字来注音。直音法不如反切科学,有时找不到同音字,有时注音的字比被注的字还难认,这就失去了注音的作用。叶音法是一种应当否定的注音法。它认为为了押韵可以临时改变读音,这完全是主观主义的产物,如“筹叶音除”就没有根据
5、。在释义方面,《康熙字典》所作的工作主要是罗列旧说,排列古注,分别义项,引例为证。一字有古体者,列于字头之下;有别体俗体者,则附于注后。《现代汉语词典》《中华大字典》《汉语大字典》《说文解字》《经籍纂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三)查检词语和典故《辞源》出版于1915年。《辞海》出版于1936年。两书编辑体例大致相同,均用部首排列法,和《康熙字典》一样,分成二百一十四部。◆先解释单字的字义,其次再解释复音词或词组的意义和用法。◆复音词和成语典故等收在该词语典故的第一字下面,按字数多少和第二、三字的笔画数目分列先后。两书均用文言释义,很不通俗。
6、引用例句则尽可能以最初见于何书为标准,即所谓词语典故的“出处”。1958年,在国家统一规划下,开始对旧《辞源》和旧《辞海》进行修订,使这两部书各有分工,成为性质不同的两部工具书。◆《辞海》仍是综合性辞书,包括成语、典故、人名、地名以及各门学科的名词术语。◆《辞源》修订为阅读古书用的工具书和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参考书。《汉语大词典》(见教材)(四)查检虚词和特殊词语《助字辨略》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专门研究文言虚词的著作。作者刘淇(清),它的撰写、刻印在清初康熙年间,全书按四声分卷,分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入声各卷,共五卷。所收各字排列先后依“诗韵
7、”(106韵)顺序。取材从先秦到元代,内容包括经传、诸子、史书、诗词、小说,资料比较丰富。全书共收虚词四百七十六个,分类标准不一,名目繁多,有的从形式上分,有的从语气上分,总共分为重言、省文、助语、断辞、疑辞、咏叹辞、急辞、缓辞、发语辞、语已辞、设辞、别异质次、继事之辞、或然之辞、原起之辞、终竟之辞、顿挫之辞、承上、转下、语辞、通用、专辞、仅辞、叹词、几辞、极辞、总括之辞、方言、倒文、实字虚用等三十类。《经传释词》清王引之,出版于1819年,共收字一百六十个,是一部专门解释周、秦、西汉古书中序词的专著。全书分十卷,按唐守温三十六字母(声母)
8、排列,第一卷至第四卷为喉音,第五卷为牙音,第六卷为舌音,第七卷为半齿、半舌音,第八卷为齿头音,第九卷为正齿音,第十卷为唇音。对每个虚词,博引例句说明其意义和用法。如卷一“与”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