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论传记文学视野中的《朝花夕拾》

【课外阅读】论传记文学视野中的《朝花夕拾》

ID:31955428

大小:2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29

【课外阅读】论传记文学视野中的《朝花夕拾》_第1页
【课外阅读】论传记文学视野中的《朝花夕拾》_第2页
【课外阅读】论传记文学视野中的《朝花夕拾》_第3页
【课外阅读】论传记文学视野中的《朝花夕拾》_第4页
【课外阅读】论传记文学视野中的《朝花夕拾》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外阅读】论传记文学视野中的《朝花夕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外阅读】论传记文学视野中的《朝花夕拾》在2006年10月“鲁迅:跨文化对话”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日本学者大村泉在对《藤野先生》一文的一些史实进行严密的考证后认为,《藤野先生》一文与在仙台的鲁迅记录调查会的调查结果、鲁迅的“解剖学笔记”存在诸多不吻合的地方,因此《藤野先生》只能是一部以鲁迅当年在仙台为基础写作的“具有相对独特的自传风格的短篇小说”。在当时及后来,一些研究者鲜明回应了大村泉的观点,断然拒绝了其最终的结论。他们认为《藤野先生》的某些内容是“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但这是记忆的失真,绝不是“虚构”。“鲁迅写作的基调是温情和善意,即

2、便有虚构情节,也不足以影响这个基调”,等等。其实不仅《藤野先生》,包括《朝花夕拾》中其他篇的一些记叙,其内容与实际生活或有些不同的说法在大村泉之前就已有过,而且提出这方面问题的还是同样为亲历者的周作人和周建人。可惜的是,就像大村泉的结果一样,周作人和周建人的看法一直也没引起研究者的充分关注。对《朝花夕拾》记述内容与实际生活的一些差异,周作人的解释是作者采用了“一种诗的描写”,是“故意把‘真实’改写为‘诗’”。但一般论者所持态度大概与这次对大村泉研究结果的看法一样,认为周作人“所说的‘诗’,指的就是虚构,这就涉及到了《朝花夕拾》的性质问题;它

3、究竟是一本回忆性的散文还是如周作人所理解的杂有想象和虚构的小说;如果是后者,那就谈不上甚么史料价值了”。所以,我觉得这些的分歧除了涉及《朝花夕拾》是否掺杂想象和虚构的问题外,实际上还牵涉到《朝花夕拾》的文体问题,牵涉到对不同文体特性的把握,涉及对不同文体写作中的成规和特例的认识。是不是杂有想象和虚构就一定是小说?传记或回忆性散文是否就完全远离想象和虚构?而回忆性散文和传记的区别又体现在哪些方面?我觉得,在关于鲁迅的研究中,《朝花夕拾》一般被分解阐释或被当成资料应用,虽常被提起,却鲜有综合、系统的专门研究。在许多情况下,《朝花夕拾》是被当成阐

4、释的佐证,缺少文学性、诗性的整体把握,这一切都影响了对其价值的认识和定位。所以如果换一视角,在现代传记文学的视野中考察《朝花夕拾》,或许可给这一作品的研究别样的启示。关于《朝花夕拾》的文体,一般的文学史著作是不会把其当成小说,而是都把其归入回忆性散文之列。如就大的散文概念而言,这样的归类也无可厚非。但伴随近三十年来现代文学研究的深入,相继问世的一些专门的现代散文史却仍把《朝花夕拾》归入记叙抒情散文,而一些传记文学史甚至把鲁迅与景宋的《两地书》当成鲁迅的自传创作而只字不提《朝花夕拾》,这就更不能不令人感到诧异。在上一世纪三四十年代,倒是有人明

5、确把《朝花夕拾》看成传记,如沈嵩华的《传记学概论》把《朝花夕拾》和胡适的《四十自述》、郭沫若的《我的童年》等并称为自传;而且许多《鲁迅传》、《鲁迅年谱》的编撰,也都把《朝花夕拾》的叙述当成珍贵的传记资料加以引用。那么学界后来又为什么比较一致地把《朝花夕拾》排除在现代传记文学作品之列呢?据王瑶先生1980年代初的意见:“《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的散文,但它不是自传”,理由是“鲁迅是不赞成给自己写传记的”,“传记是以宣扬‘本传主’的生平事业为内容的,鲁迅自居于普通人之列,并不想宣扬自己的贡献和成就”。但鲁迅在《朝花夕拾》写作的

6、前后,也两次写过《自传》,所以,因鲁迅不赞成给自己写传记而认定《朝花夕拾》不是自传实际上也是没说服力的。不把《朝花夕拾》当成传记,但又强调其史料价值本身就是个悖论。从传记文学的角度看,以历史或现实中具体的人物为传主,以纪实为主要表现手段,集中叙述其生平或相对完整的一段生活历程的作品就可以算是传记。《朝花夕拾》中的各篇单独地看似乎是作者“从记忆中抄出来的”生活片断,但深入细察不难找到各篇之间内在的连贯性,它叙述的正是鲁迅相对完整的一段生活历程。开篇的《狗·猫·鼠》从“那是一个我的幼时的夏夜”正式进入回忆,它连同后面的《阿长与〈山海经〉》、《二

7、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依次写的是幼小鲁迅不断发现、不断生长、充满欢乐谐趣的童年生活。接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父亲的病》写家庭的变故,《琐记》写为“寻别一类人们”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的生活。最后,《藤野先生》《范爱农》则分别记叙留学日本到辛亥革命前后的经历。十篇文章的讲述不仅有先后承接的时间链条,也包含着严密的空间转接。从开头到《父亲的病》,故事都在家乡展开,接着《琐记》空间是家乡→南京→东京,《藤野先生》是东京→仙台→东京,而《范爱农》则是东京→家乡→南京→北京。这严密的时间链条和空间转接,恰好完整映现

8、了叙述者从幼年到任职北京的完整的生活历程。从表面看,《朝花夕拾》讲述的是作者以前熟悉的人物和目睹的事件,这似乎与一般的回忆录并无区别。但实际上,《朝花夕拾》却又绝非一般的回忆性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