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左传简介(二)

【课外阅读】左传简介(二)

ID:31939742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29

【课外阅读】左传简介(二)_第1页
【课外阅读】左传简介(二)_第2页
【课外阅读】左传简介(二)_第3页
【课外阅读】左传简介(二)_第4页
【课外阅读】左传简介(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外阅读】左传简介(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外阅读】左传简介(二)《左传》记事,是按照编年的形式,具体来说,也就是按照年、时、月、日的先后顺序来记事。    先说记“年”:这个“年”其实并不是以当时的周天子为中心的纪年,而是鲁国国君的在位年次。《左传》里面记载的鲁国国君,一共有12位,始于鲁隐公,终于鲁哀公,按照先后顺序,分别是:    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    每位鲁国国君在位期间,记事都是从元年开始,元年也就是国君在位的第一年,然后二年,然后三年,如此类推。无论是其他诸侯国,甚至是周天子,有关他们的记载,在《左传》中也都被统入到这个纪年框架之中。这其实也可以理解,因为《

2、左传》是解释《春秋》的,而《春秋》本就是鲁国史官对鲁国历史的记载。所以,大家如果有兴趣去尝试读一读《左传》,那么记住这12个鲁公的顺序,将对你有很大的帮助。它可以被视为一个时间轴。    再说“时”:“时”就是季节,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左传》中,一年的记事,总是以春季为开始,因为春季是一年当中的第一个季节,最后以冬季作为结束。    “月”:即月份,按照一年中十二个月的顺序,从正月也就是一月开始,到十二月结束。    “日”:即一个月里的每一天。记日也是按照一个月里日子的先后顺序,大月30天,小月29天。不过《左传》记日不使用我们今天初一、初二的这种方

3、法,而是用干支(也就是60个甲子)的顺序来纪日。“干”是天干,共10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是地支,共12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0天干和12地支依次一共可以组成60个干支,又称为60甲子(以“甲子”开始,以“癸亥”结束)。    10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由10个天干和12个地支组成了60干支: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     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

4、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    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用干支来纪日的这种传统在中国起源很早,在商代的甲骨文记载中就已经很常见了。这60个甲子在记日时循环反复使用,是一个有序的组合,如果某一个月的第一天是甲子,那么我们就知道乙丑是这一个月的第二天,丙寅是这一个月的第三天,癸酉是这一个月的第十天,依次类推。但是,由于大月有30天而小月却只有29天,而干支却有60个,它们并没有完全吻合,所以,往往实际情况是,一个月的第一天常常并不是从“甲子”开始的。要想知道某一个干支纪日到底是这一个月的第几天

5、,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知道这一个月的第一天的干支是什么,然后按照顺序一推就知道了。所以古人特别注意记载一个月的第一天(也就是“朔”日)或一个月的最后一天(也就是“晦”日),这一天的干支是什么,只有知道了一个月第一天或者最后一天的干支是什么,我们才能推出这一个月里的其他的记日干支到底是第几天。所以,记载朔、晦很重要。例如《左传》僖公五年记载: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    那么我们就知道“丙子”这一天是十二月的第一天,在这一天晋国灭掉了虢国。又如《左传》襄公十八年记载:    十月……丙寅晦,齐师夜遁。    那么我们就知道这一年十月份的最后一天是丙寅,齐国的

6、军队在晚上悄悄撤走了。但实际上,遗憾的是,古书里特别明确记载某一月“朔”或“晦”是哪一个干支的材料并不多,所以对于我们今天一般人来说,要想通过这种记日的方法,去弄清楚上古时期某个干支所记的日子到底是这一个月的哪一天,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左传》这种按照年、时、月、日先后顺序记载历史的体裁形式,后世称之为“编年体”。编年体是先秦史书编撰体裁的主流。为了大家对这种编年体裁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下面我们来看《左传》里的《春秋经》中的第一句话:    元年春王正月。    这句记载中,“元年”就是记年,表示这一年是鲁隐公元年,也就是鲁隐公在位的第一年,即公元前72

7、2年;“春”就是春季;“正月”大家都知道,指一年中的第一个月。这一句话,包含了年、时、月这三个时间因素,只是没有日。    那么,此句中的“王”又是什么意思呢?这个“王”是指周王,在这里表示鲁国使用的历法是周王的历法,即王历,也即所谓的“周正”。在上古时代,有所谓“三正”,即夏、商、周三代各自使用的历法:夏正、殷正、周正。“夏正”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农历;“殷正”则是在“夏正”的基础上早一个月,把今天农历的十二月作为正月;“周正”则又在“殷正”的基础上再早一个月,即把今天农历的十一月作为正月。     三正的区别是岁首不一样,也就是一年的第一个月的早晚不一样。其中的

8、“夏历”比较适用于农业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