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699961
大小:75.8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7
《【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3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教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寡人之于国也》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课内的文言知识点。2.理解孟子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3.欣赏体味孟子散文的说理艺术。【教学重点】1.掌握课内的文言知识点。2.理解孟子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教学难点】欣赏体味孟子散文的说理艺术。【教学方法】文本研习,诵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孟子的心屮,一直有着这样一个美丽的梦想,他也一直为这个美丽的梦想努力奔走,游说诸侯。在他52岁的时候,他来到了魏国,与梁惠王展开了对
2、话,他是怎样向梁惠王说出他的美丽梦想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寡人之于国也》,走进孟子的理想国。二、简介孟子思想。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学家学派最有声望的大师。他的学说的核心就是要讲“仁义”,行“仁政”,即实行所谓“王道”。其理论基础就是民本思想,重视人的生存权利。因此孟子对那些不行仁政,残酷掠夺百姓的封建王侯深恶痛绝。三、整体感知课文。《寡人之于国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孟子》体现“仁政”思想最重要的篇章。课文题目“寡人之于国也”是编者加的。本是梁惠王向孟子说的一句话:“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意思是“
3、我对于梁国的治理,已经费尽心力了。”孟子针对梁惠王“尽心焉”的自诩之言,针对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辛辣的嘲弄了以贤君自居的梁惠王,并愤怒的指出一些封建王侯自诩“为民父母”,可实际上确实“率兽而食人”的人,是人民的灾星。从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高瞻远瞩,独倡王道,论述了行“仁政”和“王天下”的关系。《孟子》善用比喻和寓言来说理,论辩技巧十分高明,这在本文中都有明显的体现。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排偶句,笔锋咄咄逼人。四、熟读课文。1、听朗读录音2、学生各自朗读课文。3、同
4、学生齐读。串译课文解决)五、重点常握下列文言知识。(发练习资料,(一)通假字1、鸡豚狗彘Z畜,无失其时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涂有饿羊而不知发4、直不百步耳(二)疑难实帰词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2、涂有饿苹而不知发3、非我也,兵也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5、河东凶亦然6、邻国之民不加少7、弃甲曳兵而走8、或百步而后止9、数罟不入湾池10、申Z以孝悌Z义11、非我也,岁也12、斯天下之民至焉13、填然鼓之14>树之以桑15、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16、斧斤以时入山林以时(“无”同“毋”)(“颁”同“斑”)
5、(“涂”同“途”“苹”同“殍”)(“直”通“只”,只是不过)之于:对于。焉耳矣:语助词,表强凋;发:指打开粮仓,救济百姓;兵:兵器;胜:尽;然:代词,这样;加少:减少或更加少;曳兵:拖着兵器;走:逃跑;或:有的人;数罟:细密的鱼网;申:重复地说申诫。孝悌: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岁:年成(不好,遭饥荒);斯:连词,那么,就,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Z:音节助词,起衬音作用;之:代词代五亩之宅;以:介词,用,拿;以:介词,按照。1、河内凶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王无罪岁4、填然鼓之5、树之以桑6、谨庠序Z教7、五十者可
6、以衣帛矣(
7、X
8、:形作动,遭荒年);(王:名作动,(罪:名作动,(鼓:名作动,(树:名作动,行王道,统一天下);归罪);敲击战鼓);种植);(谨:谨慎,形作动,认真从事);(衣:名作动,穿……衣服);(三)词类活用。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名作动,吃);9、请以战喻(战:战斗,动作名,战争);10、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动作名,活着的人);(死:动作名,死去的人。丧死:丧葬死去的人);(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是亦走也一一这也是逃跑。②非我也,岁也一一这不是我的过错,这是年成不好。(否定判断肯定判断)
9、③非我也,兵也一一这不是我杀的,这是兵器杀的。(同上)④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一一这就是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⑤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一一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就是王道的开端。2、例装句。(1)状语后置句。①申之以孝悌之义一一以孝悌之义申之;②树之以桑——以桑树之;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领国也一一则无望于领国民之多也;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口:“非我也,兵也。”一一是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何异。(2)宾语前置句。未之有也——否定句小,代词宾语前置。未有之也。(3)省略句。①何也一一省主语“此”。②弃甲曳兵
10、而走一一省主语“将士”。③非我也,岁也一一省谓词“凶”六、布置作业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第二课时一、孟子和梁惠王谈论的屮心问题是什么?:明确:中心问题是:梁惠王向孟子问政:“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而“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即:梁惠王自己认为自己对国家己经尽心了,可为什么人口劳力却没有增多?背景点拨提示:战国吋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为外争城夺地,相互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