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3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素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第3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素材新人教版必修3

ID:44514999

大小:92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3

高中语文第3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素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语文第3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素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语文第3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素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语文第3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素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3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素材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一、说教材、学情《寡人之于国也》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的重点篇目,该文集中反映著名思想家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缜密的思维,高超的论辩能力。新课程标准关于文言文教学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该单元所选课文都是古代的议论性散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在于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掌握基础的文言语法知识,学习如何清晰有力的表达自己的

2、思想和见解。本文安排在单元的第一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是实现“授之以渔”,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掌握文言学习方法的关键。高中不少学生还延续初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满足于盲目背诵,只顾扫清课本中的文字障碍,无法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对于文言文的知识高一学生还处在积累的阶段,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一定量的诵读。结合教学大纲对本单元教学要求,依据新课标倡导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拟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学习孟子“仁政”的思想;2、

3、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包括理解课文中实词与虚词的意思,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一些固定句式的使用;3、通过诵读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新课标指出,应该“通过阅读与思考,领悟其丰富的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因此,我把学习孟子仁政的思想设为本文的教学重点。由于本文系诸子散文,时间跨度大,学生较少接触论辩式议论文,因此,我把“通过诵读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设置为本文的教学难点。二、说教法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

4、的教法是以诵读和分析为主,加以点拨启发、讨论领悟。诵读法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关键是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语调、感情等,这就需要揣摩文意。因此,范读、多读尤为重要。分析法在于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了解文中所蕴含的深意,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关于学法,我贯彻“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4的学习方式,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古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具体的学法有讨论法,诵读法,

5、勾画圈点法。可以把把疏通文意和课文思路的任务交给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背诵课文,使记诵和理解结合在一起,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也减轻学生课下的负担。本课计划安排两课时三、说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1、导入课文。从学生们学习过的有关儒家的知识导入,让学生复习相关的文学常识。2、诵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全体学生读课文、教师的纠正范读、学生分角色诵读三个步骤,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使文言文语感的训练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落到实处。另外,使学生整体上对文章有所了解,明确课文是孟子和梁惠王围绕“民不加多

6、”展开的。3、让学生结合注释主动疏通课文词句,指出应该注意的文言知识点,教师给与总结与点拨,这是给学生主动权,让他们学会收集整合资料,提高口语表达能力。4、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给课文分层次,从而理解孟子论说的逻辑性,也为第二课时分析课文作准备。5、诵读课文,加深记忆和理解。最后布置作业,要求背诵全文。第二课时1、检查课文的背诵情况。借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2、研读分析课文。然后通过一系列点拨式提问,让学生理清思路。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是围绕“民不加多”展开的,请学生找出“民不加多”的语句。(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

7、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这是“民不加多之疑”在课文第一段,让学生背诵,再提问。[提问]梁惠王问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明确:“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提问]为什么说是“尽心焉耳矣”?具体做法是什么?明确:“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提问]通过和邻国相比,梁惠王感觉如何?明确:“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2)、“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这是孟子回答的“民不加多之因”这是文章的第二层,也就是课文的2—4段,同样先让学生背诵,然后抛出两个问题:[提问]这里孟子采用了哪一种论证手法,这样论辩

8、的心理动机是什么?明确:比喻论证。投梁惠王所好,“循循善诱”、“欲擒故纵”。通过学生的讨论,明确比喻论证化抽象为形象的好处,了解孟子投其所好循循善诱的心理动机。[提问]这个比喻的深层意思是什么?通过学生讨论明确孟子指出惠王的尽心其实和邻国相差无几,本质都是暴政。4(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这是“民不加多之措施”。属于第三层,就是课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