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

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

ID:31695514

大小:56.8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7

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_第1页
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_第2页
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_第3页
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_第4页
资源描述:

《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袁一展安阳市中医院(河南安阳455000)【摘要】吞咽困难是指吞咽过程中出现障碍,是卒中后非常重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发病率高且危害严重。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根据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不同时期、不同原因、不同伴随症状,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充分发挥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特色。【关键词】卒中吞咽困难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图分类号]R4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3)03--吞咽困难是指吞咽过程中出现障碍,可由多种病理情况引起,其中卒中后吞咽困难是临床常见病症,是卒中后非常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有报道称约有22%-65%的住

2、院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卒中后吞咽困难可导致卒中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患者的康复,硏究表明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易击现并发症且死亡率明显增高。临床治疗上一般采用对症治疗加康复训练的方法进行,虽疗效确切但治疗周期较长。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取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的方法治疗木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治疗经验与同道分享。1病因病机关于脑卒中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的原因目前有两种学说解释:一种认为是双侧皮质脑干束支配延髓的吞咽中枢,但二者之间并不对称,存在主侧半球,如果主侧半球损伤,则会出现吞咽困难,非主侧半球损伤,不会出现

3、吞咽功能的损伤;一种学说认为,正常吞咽功能需要双侧皮质脑干束共同来维持,如果一侧损伤,则另一侧不足以完成对吞咽功能的维持[1]。因此,当卒中累及脑干、延髓、双侧皮质脑干束、单侧皮质脑干束均可出现吞咽困难。中医学中关于吞咽困难历代医家也有着诸多论述,卒中后吞咽困难应属于中风病舌强、喉痹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肝肾不足,气血衰少为本,风火相煽、瘀血内停、痰浊阻络为标。因正气不足、情志不遂等诱因,导致气机逆乱、风痰流窜、痰浊淤血,致经脉痹阻,使舌本失濡而发病,故又称“中风舌本病”,是中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o2治疗方法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笔者在吞咽困

4、难的临床治疗实践中,以西医学生理、病理、病理生理学特点为主结合中医学的辨病辨证论治方法,根据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不同吋期、不同原因、不同伴随症状,采取中西医结合的分期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1I期(脑卒中急性期)在脑卒中急性期,颅内缺血较重,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西医治疗应以抗血小板聚集、清除氧自由基、挽救缺血半暗带、改善脑循环为主并留置鼻饲管注食。此期的病理特点是颅内急性缺血,缺血半暗带形成,若不及口寸纠正纠正缺血、挽救缺血半暗带神经损伤则会有进一步加重的可能。中医病机特点主要为肝风内动、挟痰上扰清窍。在此期运用头针疗法可达平肝、熄风、健脑之效,

5、同吋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头针可直接刺激双侧大脑皮质脑干束,迅速建立起脑血管的侧支循环,增加损伤部位的血供,符合急性期卒中的治疗原则。可选人中、百会、双风池、双颊车、廉泉、吞咽、发音等穴,电针连续波刺激,频率为80-100HZ,急性期连续14天每日一次。2.2II期(脑卒中急性期后至3个月内)对于脑卒中急性期后至3个月内的患者,此吋脑卒中已过急性期,梗塞灶以形成并开始软化,受损神经开始修复,患者病情相对平稳,西医治疗主要为抗血小板聚集、改善损伤部位的血液循环,配合深呼吸训练、冰刺激、进食训练等康复训练。此期中医辨证特点为原内动之肝风以平熄,风痰标实之证以祛。在此期

6、进行舌针治疗可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气血、通利关窍,使咽喉通畅。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舌针所选之穴位局部有舌下神经及舌咽神经分布,故针刺可直接调节舌咽、舌下及迷走神经,加强局部血运,刺激感受器,形成对中枢神经的刺激作用,再将兴奋后冲动传至效应器(肌肉)使效应器发生的反应加强,恢复了大脑皮质对皮质脑干束的调节作用,即重建其吞咽功能[3]o可选心穴、脾穴、金津、玉液、廉泉等穴,快速进针2分钟,拇指向右大幅度捻转12次,不留针,每12天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间隔3・5天。2.3III期(脑卒中急性期3个月后)脑卒中急性期后3个月,梗塞灶已软化,相应责任区的功能重组已基本

7、完善,神经损伤的修复较慢,故对于脑卒中急性期3个月后仍有吞咽困难的患者,西医治疗主要以抗血小板聚集、改善神经功能为原则并进行康复训练。此期中医辨证特点为久病气虚,气虚不能运血,气不能行,血不能荣,气血瘀滞,脉络痹阻。在此期配合舌针与水针(穴位注射法),利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和针刺的机械刺激作用于人体,激发脏腑经气,行气活血,调整阴阳平衡。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动物实验表明,穴位注射给药,其起效期较肌肉注射、皮下注射明显缩短,而与静脉直接给药相近[4]o穴位注射以后,药物在穴位处留存的吋间较长,增强、延长了穴位的疗效,再有,药物对穴位的作用以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

8、作用于机体而激发人体的抗病能力,合并产生更大的疗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