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607881
大小:197.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1-15
《高三高考文言实词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员编号:年级:高三课时数:学员姓名:辅导科目:语文学科教师:授课类型C文言实词(一)T文言实词(一)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一、专题精讲例1:2013年广东卷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
2、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②。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伞,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
3、之。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注]①散吏:闲散的官员。②海昏:地名。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振作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收留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前往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愉快参考答案:C(A应为“赈济”,“振”通“赈”;B应为“抓获、扣留、收监”;D应为“高兴地诚服”)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采用代入法,明显“振作”和“乏”不能搭配,解释不通,结合“周穷”可以解释为“周济贫困”的意思,古汉语习
4、惯并列释义,故“振”只能考虑通假才能解释的通;B“收”结合语言环境,“访奋击收者”解释为“收留”,明显不通,可排除;D“悦服”解释为“愉快”只回答了“悦”的含义,结合语境,“访威风既著”(周访威风出名了,“服”有“归附,诚服”之意。二、学法提炼(一)古今异义古今词义变化有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和感情色彩变化。如:变化情况示例词义扩大范围扩大色(古:脸色;今:颜色)皮(古:兽皮;今:皮肤-表皮)病(古:重病;今:病)江(古:长江;今:江河)兵(古:士兵;今:军队-战争)义项增多劝(古:劝勉;今:劝勉、规劝)假(古:凭借、利用;今:凭借、利用,不真)词义缩小范围缩小臭(古:气味;今:坏气味)金(古
5、:金属;今:金子)丈人(古:老人;今:岳父)义项减少让(古:责备,谦让;今:谦让)怜(古:爱,怜悯;今:怜悯)词义转移涕(古:眼泪;今:鼻涕)偷(古:苟且;今:偷窃去(古:离开;今:到某地去)走(古:跑;今:步行、行走)狱(古:案件;今:监狱)感情色彩变化讽(古:委婉地劝告;今:讽刺)爪牙(古:武臣;今:坏人的党羽)恨(古:遗憾;今:仇恨)下流(古:地位或处境低下;今:品德恶劣)锻炼(古:玩弄法律陷害别人;今:锤炼)古今异义,指单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又指双音节词的古今词义不同,尤其是后者,容易造成用今义解释古义,它也是高考常考的热点。如2012年高考湖南卷第8题:(翻译)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
6、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答案】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谋取呢!【解析】得分点“足”“无故”(古今异义)“与”“妄”。 (二)古字通假1.通假的具体情况:解 说举 例注 意 点通假字有本字而不用,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个借用的字叫通假字。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同“早”)(《鸿门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倍”同“背”)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异 有的通假字现在的读音已与本字读音相差甚远。如: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亡”同“无”)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
7、(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莫”同“暮”)(《石钟山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师说》)中学教学中 把古今字也视为通假字。教材中注为“莫”同“暮”。异体字音同义同,形不同。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俛”同“俯”)(《过秦论》)教材亦按通假字方式注释。2.识别通假字的方法:字义分析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本字”)在字义上一般没有关系。如果用A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