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追探索

巧设问追探索

ID:31515844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巧设问追探索_第1页
巧设问追探索_第2页
巧设问追探索_第3页
巧设问追探索_第4页
资源描述:

《巧设问追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巧设问追探索  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学、思、疑是密切相连而又辩证统一的。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教学的核心,课堂之上老师如果能巧妙设疑,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更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问题层层深入,这样新的课堂学习方式,相信可以由“点”至“面”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思维更加活跃。  在品德课堂上如何才能称得上“巧妙”设疑追问呢?我认为,抓住课堂上及时生成的问题适时、适当地追问才能称得上“巧”,用追问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可以向着纵深发展,这才称得上“妙”。为了“巧妙”,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

2、,抓住时机设置一些精巧别致的小问题,做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讨论。品德课堂上的巧妙设疑追问,让课堂真正为学生主体学习所服务,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升。  一、追问从错误中来4  高年段《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上时常会出现一些地理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如何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如果老师仅仅靠讲述来突破难点,学生只能是被动接受知识,学习效率并不高。其实,引领学生主动探究,从而突破难点,在理解浅薄处适时地设疑追问必不可少,老师只要抓住时机,在追问之中巧妙地融入点拨之笔,带着学生跳一跳、够一够,学生不仅能突破理解的浅薄之处,还能活跃思维主动

3、学习。  以第十一册的《品德与社会》中“不同地区不同生活”的第一课时教学为例,正确区分“平原、盆地和高原”三种地形的概念是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在课堂学习时学生的理解就真的出现了问题,学生A提及“盆地就是地势较低的地方。”在老师的追问下又说出“平原就是海拔很低的地方,在海平面以下。”的理解,不过学生的笑声让他赶紧修改答案变成了“平原是地势比较低的地方。”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这些错误理解均出自于学生对地形图读图能力的不足,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而又不打击学习的积极性呢?此时,老师敏锐地抓住学生理解浅薄处“巧妙”设疑追问,于是老师追问“照你的

4、意见,盆地和平原完全一样,那岂不是地理学家犯了大错,给两种一样的地形起了两个不同的名字?”看似平常的一问,其实老师是抓住学生理解的问题所在,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再读图,将“盆地”和“平原”两种地形去作比较,从而发现两种地形的区别,最终达到正确理解“盆地”的特点,同时,老师幽默的话语又充分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不至于打击学生积极思考的主动性。老师在追问中赋予有目的地引领,达到激发学生思维的目的,能看出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答案时的兴奋绝不同于被动接受,而此时的设疑追问不仅突破学生理解薄弱处,还活跃了学生思维。  二、追问到生活中去  “乐于探究”“尝试合理、有创意地探

5、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究天地。编者有意识地在教材中安排了一些“4探究性留白”,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话题或者说是个范例,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来探究生活中的问题。  在第七册《品德与社会》中“真正的友谊”一课中就有这样的环节:“你认为怎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教材中出现“选干部的时候,都不投我一票,还是好朋友呢!”“她从来不给我零食吃,还能算是我的好朋友?”“太沉了,让我来帮帮你吧!”“喂,你的好朋友在老师面前告你状呢!”“我不理她,你也别理她!”留白分别为“我的想法”“我认为”

6、“让我告诉你”“我想”“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做?为什么?”老师就可以抓住留白内容,寻找学生生活,通过课前了解选取学生真实生活中的两个事例略有加工,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解决生活难题。  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本课的学习是要带着他们走回自己的生活,学着处理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本节课上老师抓住留白处的设疑追问恰巧搭起了这座桥梁,课堂上虽然只是短短的40分钟,但学生真正在用心思考,学着解决生活中的那些难题,而留白处的追问也正是希望引领学生深入思考。  三、追问让学生“动”起来  在品德课堂上,老师更希望通过课内的学习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将课堂所学内化变成一种习惯、

7、变成一种生活、思考的方式。其实,课堂上常有一些拓展内容,有些拓展是预设中的重点,还有些拓展内容是课堂随即生成的,不管预设还是生成,只要巧妙设疑追问,就一定可以让学生的活动变得更有深度,让研究成为学生的学习主动力。  第十一册的《品德与社会》中“不同地区不同生活”4的第二课时教学中,教材中有对“南米北面”的理解,通过资料学习,学生已经通过小组学习理解了南、北方人的饮食差异,并深入理解饮食差异与不同地区地形、环境密切相关。不过课堂上却听到一个异样的声音:“东北大米,哦!不对,不对……”学生因为这条俗语而产生了错误的理解,这个问题并不是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可是由着学

8、生错下去对教学来说,一定是失败的,因为对于学生来说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