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49019
大小:10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0
《浅谈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职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阅读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中心环节。重视阅读教学,有效提升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对提高学生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有很大作用,也是中职学生高质量就业及创业的需求。 【关键词】阅读兴趣方法习惯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50-01 中职学生毕业后,一部分学生将走上工作岗位,要接受和处理的量多面广泛的复杂信息,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是应付不了的。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激
2、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是巧设悬念诱发兴趣。“所谓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悬念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表现技法,是吸引广大群众兴趣的重要艺术手段。”5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文学作品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时,文中的主人公林冲是同学们较为熟悉的一个人物,我便把与课文有关的情节给学生作了讲述:林冲本在东京当禁军教头,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几次要霸占林冲的妻子,都遭到抗拒,高
3、俅指使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企图置林冲于死地,于是林冲被陷害,充军以配到沧州,由于鲁智深、柴进的保护,林冲一路上免于被害,到沧州后还被派到天王堂当看守。当讲完这些的时候,无形中给学生设下了悬念,因为学生心系林冲的安危,于是便迫不急待地投入到阅读课文中去了。 其次是创设情景强化兴趣。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运用现代媒体创设情感情境,将学生情感带入情境;借助形象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特点优化情境;借助表演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直观运用情境。如在学习《群英会蒋干中计》这篇课文时,这篇文章节选自罗贯
4、中的《三国演义》,也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内容,其内容为赤壁之战的一个著名片断。在让课前,我下载了《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的部分影片,再配之以相关图片,制作了一个微电影展示给学生,学生当然兴趣盎然,愉快、自觉地进入阅读之中。 再次是诱导探究激发兴趣。诱导探究主要目的不在于向学生传授阅读内容,而在于让学生掌握解决阅读的问题,从而激励学生去积极参与。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积极参与和探索情境中所以具有浓厚的兴趣。 二、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巧 一是高效自读法。从语文学习的整体功能着眼,按照人们认识事物“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过
5、程,根据文章的特点,看顺序地进行设问、引导,让学生怎样沿着“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写得怎么样――怎样学写”5的思路进行自我探索,合理地组织课堂教与学的活动,从根本上把孤立的逐段繁琐的分析变为联系的总体的阅读理解,把短间隔的琐碎的一问一答变为长间隔的系列的读思议辩,把割裂的分块的字词句篇教学变为整体的递进的教书育人,以期收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是解读性阅读法。即指导学生通过解读文眼或关键词句等来全面理解文本的教学方法。文眼是文本的眼睛。眼睛最能传神,因此文本中最精彩、最传神、最能表达文本主旨的句子便是“文眼”。
6、文眼是理解文本的钥匙,抓住它全文就能豁然开朗。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的时候,我主要是指导学生抓住“我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这个文眼,学生就能体会出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从而把握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 三是质疑性阅读法。即在教学中设置疑难的方法。“疑”是思维的发动机。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教会学生质疑。从质疑到无疑是教给学生学会钻研文本的方法,使他们有意识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努力理解新的、还不能充分理解的文本。学生学会了质疑,就犹如掌握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他们就会学得积极主动,由被动接受的“容器”变为主动学习的
7、“探索者”,获得终生受用的自学能力。这就为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教学境界开了道路,提供了可能。教师应经常提醒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就能让学生随时保持质疑的兴趣。 四是探索性阅读法。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获取和运用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开展探索性阅读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接受式课堂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
8、,气味也没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笔者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5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