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34518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9
《如何走出初中舞蹈教学中学生表演能力培养的困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走出初中舞蹈教学中学生表演能力培养的困境 舞蹈表演是一门借助肢体语言表演丰富的内容和情感的艺术。它能够让学生借助优美的肢体动作表现出丰富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舞蹈课程的学习,能真正领略舞蹈的精髓,摆脱对陈旧的舞蹈表演的沿袭。舞蹈教师要走出舞蹈课堂表演教学的狭小天地,站在舞蹈表演与其他学科融合的角度,将富有时代气息的舞蹈表演和传统的乡土文化相结合,实现舞蹈教学的改革。 一、依托情境,融入学科素材 传统的舞蹈教学是以传授学生基本的舞蹈动作和基本的舞蹈知识和技能,沿袭传统的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表演
2、能力的,因而,在舞蹈教学中难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演的创造力。 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而且初中阶段学生课程的设置和课程的内容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多充满趣味性,无论在语文课本上,还是历史、美术、英语等教材中,多以形象化的和充满情趣的小故事来体现教材知识点。所以在培养学生表演能力的舞蹈教学中,可以以其他学科的内容为依托,通过创设适合舞蹈表演的情景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演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3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语文课文《狼》后,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舞蹈
3、表演技巧,把课文编排成舞剧,借用舞蹈的形式来表演狼和屠户斗智的过程。一方面用一种新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另一方面,赋予学生舞蹈表演丰富的文化底蕴,让学生的舞蹈表演不再是只具备肢体表现的形式美,而是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真正结合,将舞蹈的内涵变的更加充盈。通过这一表演过程,使学生体验到了真正的舞蹈表演的魅力。 二、因地制宜,加入乡土元素 现在初中阶段的舞蹈教学,不少教师所教内容单调且脱离生活实际,在所教舞蹈的表演内容上无法吸引学生,这也是导致初中阶段的学生舞
4、蹈表演能力低下的原因。真正的舞蹈艺术本是发源于民间,以人们的现实劳动生活为载体的。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还得将这伟大的艺术还原于民间,而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将舞蹈表演的内容加入乡土元素,用富有乡土特色的活泼、灵动的劳动场面或风俗民情来丰富舞蹈的内容,使学生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敏锐的双耳、丰富的想象力和一颗善感的心来体会发源于民间的舞蹈艺术。 这样,在富有乡土气息的教学内容中,通过长久而不间断的鼓励、诱导,使学生产生对舞蹈表演的兴趣,提升学生舞蹈表演的能力。在比较传统的舞蹈教学内容和加入乡土元素
5、的舞蹈内容后的异同,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分析学生的心理,选取学生最喜欢的舞蹈形式进行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探究讨论、比较的过程中已经对两种舞蹈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这样既欣赏了不同的舞蹈,还激发了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一举两得。 三、与时俱进,体现时代因素3 初中阶段的舞蹈教学虽然教学内容简单,但考虑到其作为初中学段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一门课程,因此,在教学生进行舞蹈表演时必须结合时代的因素,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舞蹈是一门以肢体语言为依托,
6、将丰富的情感借助身体的舞动表现出来的艺术。因而,学生要学好舞蹈不仅要有灵活的肢体,更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发现体现时代潮流的舞蹈内容和形式,用走在时代前沿的时尚风标来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内心情感,为舞蹈的学习和欣赏注入鲜活的血液,使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通过知识的迁移,提高舞蹈表演能力。 例如,现在社会上一直在提倡中国梦,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就要求以实现中国梦为自己的使命,这是时代的号召,也是体现时代的最强音。因此,在初中阶段的舞蹈表演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对中国梦的理解,以舞
7、动的形式表现中国梦的内容,使学生对中国梦的解读由外在的理解转化为内在的体会,进而在内化中与情感相交融,并借助舞蹈表演出来。 初中舞蹈课设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初中舞蹈课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结合,在学科整合的基础上来表现时代的因素。在培养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的教学中,教师要以与时俱进的准则来要求学生,丰富舞蹈教学的内容,进而走出舞蹈教学因循守旧、缺乏活力的困境,以新鲜的血液调动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对舞蹈表演的理解能力和水平。 责任编辑罗峰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