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02355
大小:11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9
《朱熹的作文教学观评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朱熹的作文教学观评析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别号晦庵,我国南宋时期儒学集大成者。朱熹一生热衷于教育、教学活动,每到一地,均兴学讲学,最多时弟子达数百人,即便在从政时也力行不辍。朱熹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在语文教育方面,尤其在阅读教学上有大量的论述,给后世以巨大的影响,被视为经典。但是,他的作文教学观却未得到应有的关注与评价。我们认为,朱熹的作文教学观虽有局限性,但也有许多积极精要之处,所以,对此加以探讨是必要的。 一、写源于读、文道合一的本质观 朱熹在一生中均
2、对科举以文词取士深感不满,他认为科举乃世俗之学,把学子引入歧途――“今之学者之病,最是先学作文干禄”。(干:求也)他十分反对为了科名爵禄写作而妨碍了做学问。他说古代的学者学习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今天的学者却是为了教导他人。圣贤是教人们做学问,不是要人去编造拼凑一些文章以谋取科名爵禄。在他看来,只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因此,学习写作首先就面临着是真正地做学问,还是为了“钓声名取利禄”这一矛盾。 面对当时学生为了急于求成,连经典也置之不顾,只
3、是一味地去啃时文的情形,朱熹深恶痛绝。他说:“9也不曾见做得好底时文,只是剽窃乱道之文而已。若要真个做时文底,也须深资广取,以自辅益,以之为时文莫更好。只是读那乱道底时文,求合那乱道底试官,为苟简灭裂底工夫……” 朱熹认为不读圣贤之文、专攻时文的作法是舍本逐末,颠倒了源、流关系,而做学问、明义理才是为文之正道。只要做学问明义理,就自然能写出好文章,学诗也是这样。因为,“道”,是诗文的根本;诗文,是“道”的枝叶。“道”了然于心,写出的诗文就能符合于“道”的精神。古代圣贤的文章都是这样地写出来,所以
4、他们的文章,实际上也便等同于道――文本于道,文便是道,这是朱熹论写作的一个基本思想。 基于这一思想,朱熹的写作教学观明显地表现出“重读轻写”的倾向。他反对教师教学生作时文,甚至对喜欢作文、作诗的人也不以为然,认为诗、文都是从“道”中流出来的,是不能强求的。所以,当他得知有人教学生作时文,便批评说这是不妥当的,他说自己就不喜欢作文,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写作。那些爱好作文的人,如果把这种精力用来探讨学问,受益要大得多。他一再强调只要多读圣贤之文,久之自然而能文,且觉为文之易。他举例说:“老苏自言其
5、初学为文时,取《论语》《孟子》《韩子》及其他圣贤之文,而兀然端坐,终日以读之者七、八年。方其始也,入其中而惶然,博观于其外而骇然以惊;及其久也,读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固当然者。然尤未敢自出其言也。历时既久,胸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试出而书之,已而再三读之,浑浑乎觉其来之易矣。”可见,朱熹反对的只是急功近利的作文,并不反对通过读圣贤之文,致知格物、诚意正心而后自然发之成文。即“不必著意学如此文章,但须明理。理精后,文字自典实”。9 朱熹对“文”与“道”的关系的认识是与儒家思想一脉相
6、承的,只是他比前人更专执,连韩愈的“以文贯道”、苏轼的“文与道俱”都被视为异端,加以排斥,朱熹认为他们仍然还是把“文”与“道”看作是两样东西而不是二者一体。这样,朱熹的“文道合一”观便带有较浓厚的唯心主义的色彩,以至以道代文,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文”的本质。 尽管如此,朱熹反对为功名利禄而写作,强调为文须博学多识的见解,在沽名钓誉之风盛行之世,能卓尔不群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他的“文本于道”的思想,客观上也发挥了抨击科举之学的弊病的作用,针对当时学子习作专务时文的抄袭取用,文章陈陈相因、千人一面的
7、状况,还是能起到一定的正“本”清“源”的作用。 二、取人规矩、独辟蹊径的学习观 对于习作者,朱熹极强调取人成法规矩,揣摩文章的法度,学文先要有所规范,形成一定的文章形式感。朱熹说:“人有才性者,不可令读东坡等文。有才性人,便须收入规矩;不然,荡将去。”“东坡虽是宏阔澜翻,成大片滚将去,他里面自有法。今人不见得他里面藏得法,但只管学他一滚做将去。”学生问他是否可学《史记》,他回答说:“《史记》不可学,学不成,却颠了,不如且理会法度文字。”又说“后世人资禀与古人不同,今人去学《左传》《国语》,皆一
8、切踏踏地说法,没收煞”。学生问他:“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前辈多称此语,如何?”他回答说:“自然之好,又不如‘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则尤佳。”由上可知,朱熹是不赞同习作不拘法度、自由驱驰文字。自然之好,不如规整之好。这种看法,当然主要是对习作者的“入法”9来说的,将众所公认的一些好诗文加以权衡,取其“法度文字”供习作者借鉴,使他们有法可依,这有助于学生认识文章模式。比较而言,朱熹更为赞赏规范的诗文,但这并不表明他对那些从心所欲、汪洋恣肆的诗文的排斥,相反,他认为有些文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