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35760
大小:10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8
《认知地图在物理解题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认知地图在物理解题中的运用 初中物理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是许多学生学习中感到比较费力气一门学科.在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中笔者总是听到学生这样的抱怨,“为什么上课认真听,而且都能听懂但是为什么还是考不好?”这类学生学习非常认真,对于老师讲过的题目不存在问题,但是遇到生题新题就无法举一反三,为了提高成绩就只能加强训练,陷入题海战,学习压力巨大.笔者认为,这类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就是思路不清晰,头脑中没有形成解题的认知结构,学生一旦能够在头脑中形成解题的认知地图,也就形成了举一反三的能力. 美国著名的心
2、理学家托尔曼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在如图1所示的通道内进行.被试的是大白鼠.在最初训练时,大白鼠已经熟悉了所有的三条通道,并已形成了按着1、2、3的先后顺序选择通道的倾向.实验时,首先在A处将通道1堵塞,这时白鼠选择通道2跑到食物箱.当在B处堵塞通道1时,白鼠并不像以前形成的习惯那样,先选择通道2,然后再选择通道3,而是避开通道2,马上选择通道3.托尔曼认为,白鼠跑通道时头脑中形成了通道的认知地图,白鼠是根据“认知地图”来行动,而不是根据盲目的习惯来寻到目的物的.这就是托尔曼著名的认知地图效应.同
3、样,物理解题不应该盲目地去“碰运气”,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也应形成认知地图,解题时根据认知地图来选择解题的途径. 案例一认知地图在测密度练习中的运用5 例1为测量一石块的密度:甲同学展开测量,实验步骤如图2(甲)所示:(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2)用量筒测量适量水的体积;(3)将石块投入量筒测量总体积.求石块的密度. 乙同学展开测量,实验步骤如图2(乙)所示:(1)取一装有铁砂的密闭玻璃瓶,用细玻璃丝悬挂在校零后的弹簧测力计下方,测其重量;(2)将玻璃瓶完全浸没于水中,测得拉力大小
4、;(3)将玻璃瓶完全浸没于液体中,测得拉力大小.求液体的密度. 例2小明利用简易器材展开液体密度的测量,如图3所示.求待测液体的密度? 例3科考队员对某陨石进行密度测量.首先将陨石悬挂于弹簧测力计下,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6N;然后将陨石全部浸没于水中,读出示数是2.6N.陨石的密度是多少? 在以上3题中都考查了测量密度的知识点,尽管测量方法不一样,但是如果形成认知地图,这些不同的测量方法仅仅是认知地图中的不同支路,做题时只需做出恰当的分析和选择.教学中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如图4所示的认知
5、地图: 测密度测固体密度→方法:ρ=m/V求固体质量直接用天平测 用弹簧测力计间接求 求固体体积直接用量筒测 间接求:利用V物=V排,V排=F浮/ρ水g 测液体密度方法一:ρ=m/V求液体质量 求液体体积5 方法二:ρ水=F浮/V排g求物体所受浮力直接用阿基米德原理求解 根据称重法或漂浮悬浮条件 求排开体积 图4 通过这样的认知地图,我们可以轻易地找到解决上述三题的办法.在例1第一问和例3中,都涉及了测固体密度的问题,那么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仅有一种,即ρ=m/v,找到正确的解题
6、途径之后,剩下问题只需顺藤摸瓜.如例1第一问,题目信息很明显告诉我们质量用天平直接解决,而体积用量筒直接解决;在例3第三问中则都是间接来求,质量可以用G/g来求,而体积则是用V物=V排=F浮/ρ水g.在例1第二问和例2中,都涉及到了测液体密度的问题,此类问题有两类解决办法,显然,我们只能采用认知地图中的第二种,接下来仍然只需顺藤摸瓜即可. 案例二认知地图在判断浮力大小练习中的运用 例4如图5所示,三个体积相同的铜球,铁球,木球投入水中时,静止时所受浮力 A.木球最小B.铁球最小 C.铜球最小
7、D.一样大 例5一艘潜艇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行驶过程中,始终没有露出水面,已知北大西洋海水密度>印度洋海水密度,则潜艇在北大西洋所受浮力潜艇在印度洋所受浮力. 例6质量相等的木块和蜡块,漂浮在同一盆水中,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5 A.木块受浮力大B.木块和蜡块受浮力相等 C.蜡块受浮力大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例7三个质量相等的实心铁球、铝球和铜球都放入到水银中,到静止时,铁块受到的浮力铝块受到的浮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学生在解决此类问题中往往存在思路混乱的问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
8、应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一旦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建立认知地图,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此类题的认知地图如图6所示. 浮力大小能确定ρ液和V排→直接使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V排gρ液 V排V排-V物,线索:浸没 V排不=V物 F浮=G排 不能确定ρ液或V排→无法使用阿基米德原理上下表面压力差 找关键词:悬浮、漂浮、静止→平衡态→平衡力 →受力分析→求出浮力 图65 解决此类问题时,头脑中应该存有两条路,一条就是直接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这也是首先想到的方法,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