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 提升专题素养 课案1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整体建模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考点突破——掌握核心题型提升专题素养课案1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整体建模【题材建模】题材特征思想情感常用技法内涵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①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②感慨国运衰微、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③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示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讽今,批判现实。①“诗”与“史”的结合:用典,双关。②“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③“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
2、合,对比,衬托。④“景”与“情”结合:拟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怀”等。题材一 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咏史怀古诗典题引路导学号87202010(2011·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11分)春日秦国怀古周 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
3、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读懂诗歌】看标题“怀古”表明本诗是怀古诗,“春日”“秦国”表明时间、地点。看注释“消魂”二字能提示诗歌感情。看意象“荒郊”“古碑”“积雪”“残阳”“黄沙”等意象透出破败荒凉之意。看技巧触景生情,融情于景,对比。看题干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如何处理情景关系?(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解析:从题目看,本诗是一首怀古诗,映入眼帘的是“荒郊”“古碑”“积雪”“残阳”“黄沙”,构成了一幅催人泪下的破败荒凉图,结句的“不堪回首思秦原”显然是对古盛今衰的慨叹。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
4、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解析:这首诗运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由眼前的“荒郊”“古碑”“积雪”“残阳”“黄沙”顿生一种伤今哀情,将这种古盛今衰的慨叹融入眼前的景物描写之中。眼前破败荒凉的景物被诗人寄托了一种深深的对现实的慨叹。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解题指津(一)咏史怀古诗思维导图(二)答题模板诗人用××(用典、对比、衬托等)手法,表现了××(诗中具体“史”“古”)的××(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5、、今昔巨变),表达了诗人的××(哀叹、惋惜、痛心),抒发了××情怀。限时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双调】折桂令·宣城怀古卢 挚对江山吟断高斋,想甲第①名园,棠棣花开。晓梦歌钟,高城草木,废沼荒台。快吹尽陵峰暮霭,等麻姑②空翠飞来。渺渺予怀,天淡云闲,万事浮埃。【注】①甲第:豪门贵族的宅第。②麻姑:据《神仙传》记载,她貌似十八九岁,而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1)这首元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全曲简要分析。解析:要扣住“情感”二字,从“景色”着手;逐句考虑,回答要全面细致。凄凉之景与优美之景,盛衰无常的感慨与超脱闲逸的情怀,一一对比,鲜
6、明突出,容易把握。答案:作者首先描写昔日甲第名园、高城沼台业已荒废,草木丛生的凄凉景象,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进而想象空翠飞来、天淡云闲的优美画面,直抒胸臆,表达了超脱闲逸的情怀。(2)请简要赏析“快吹尽陵峰暮霭,等麻姑空翠飞来”两句的妙处。解析:“赏析”可从内容、结构、手法、语言等角度考虑,这四个角度可结合起来谈;“妙处”应重点谈效果和作用。答案:①作者运用用典、想象等表现手法,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对暮霭散去、空翠飞来的期待之情,有力地深化了诗歌的主旨。②这两句气势磅礴,奇伟瑰丽;上承“江山吟断”,下启“渺渺予怀”,使结构更为完整缜密。题材二 未曾出土先有节,直冲霄
7、汉亦虚心——托物言志诗【题材建模】题材特征思想情感常用技法内涵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运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①托物言志(寓意)。即诗歌所描绘的物象只是作者抒情的载体,作者借以表达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或批判丑恶的现象,或表达作者的观点。②托物喻理。通过咏物来表达一定的社会道理。③托
8、物讽世。通